县城不惜重金“抢人”,要“流量”,还是“留量”?

城市研究员 2023-09-15 11:10:11

随着城市内卷越来越厉害,大厂相继裁员,企业再也不是就业首选,抱着“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的想法,许多名校的博士、硕士被迫放下身段,回到了昔日不屑一顾的诸多县城。

那么,这些人口只有几十万的小县城,对高学历人才到底有什么吸引力呢?

不妨先看看今年的就业形势有多么严峻:

据教育部统计,今年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158万,同比去年增长82万,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还有超过100万的留学生从海外归国,直接冲击着“僧多粥少”的就业市场。

疫情造成的企业经营困难现象还在持续中,再叠加目前的经济趋势,国内就业形势的严峻性不言而喻。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到底是在一线城市激烈地竞争,还是去二三线城市,甚至县城进行错位竞争,会更容易实现自己“上岸”的梦想。

如今,中央定调“县城城镇化”,不仅是对人才释放了重要信号,同时加速了县城争相“抢人”的劲头。

因此,许多县城抛出的“人才引进”橄榄枝可谓恰逢其时,且诚意十足。

实际上,这两年,县城为了招揽高学历人才纷纷拿出了真金白银:“几十万年薪+事业编制”已成引才标配,而且还会发放补贴帮助人才购房。

比如安徽太和县针对制药类大学生回乡就业,给予一次性资金补助(本科毕业生10万元,研究生以上毕业生15万元),以及优先享受租住公租房(全额补贴租房费用)等优惠政策。

太和华源医药物流园

浙江省遂昌县表示,只要是全日制硕士研究生、高考第一分数段录取的全日制本科生,可享受45万元政策奖励(一次性购房补贴30万元;生活津贴3万元/年,可享受5年),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可享受75万元政策奖励(一次性购房补贴50万元;生活津贴5万元/年,可享受5年)。

广东和平县更直接,只要是符合引进的人才,不仅提供50万元的购房现金补贴,还给开出每月上万的生活补贴,配偶随迁还可安排工作等优惠条件。

四川盐亭县委组织部去重庆、成都等大学招揽人才,则直接作出“带编进校”的决定。将343个事业编制当场用于人才引进之用,并承诺不少于10万元的安居补助以及每月1000元的工作补贴。

广东清远市,自去年实施大学生“雁归计划”以来,瞄准1.8万名在外读书的清远籍大学生开展人才回流行动。

来源:清远发布

除了开出住房补贴等福利外,还同时开展就业创业政策答疑和岗位推介会,组织大学生到乡村振兴产业基地、产业园区、企业、镇村等实地观摩90场。

令人没想到的是,原本对自己开出的条件还有些惴惴不安的这些县城,如今却又面临“人满为患”的问题。

拿广东河源市和平县举例,2022年底原本打算招聘不到100名的高学历人才,结果消息公布后不到两周就收到近千份报名表,其中有700多名硕博生。

类似这样的情况在今年更是普遍现象,只要是带编制的岗位,都会吸引大量的硕博生申请。

更荒唐的是,许多县城一个过去只需大专生即可胜任的岗位,现在也一样开出要求不低于硕士学位的要求。

而这样的县城,很可能常住人口还不足100万。

对于县城来说,“抢人”这件事一直在上演,而且越来越得心应手。

早些年,县城主要是从一二线城市“抢”年轻人,也就是从自己城市流失出去的劳动力。随着国内人口红利到顶,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人口成了制约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且,产业的萧条导致劳动力外流——劳动力外流又进一步加剧产业的凋敝,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产业不振的县城,可以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当有限,于是越到县城这一层级,公务员、教师、医生这种岗位竞争越是激烈,因为很多县城已转变为以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第三产业如饭店、银行、商场则是围着“吃公家饭”的人服务。

但这就引出一个令县城尴尬的问题,整个县城不仅有“吃公家饭”的人,还有越来越多的老龄化人口。

换句话说,县城不仅社会生产离不开年轻劳动力,就连社会保障也需要依靠他们。

因为没有足够多的年轻人,整个县城的社会保障体系就会出问题。

其中最关键的养老问题,更是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由于多年的人口流动,大量年轻人纷纷涌向大城市,使得县城逐渐“空心化”,老龄化人口越来越多。

七普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有149市已进入深度老龄化,其中11个城市已进入超老龄化阶段,县城这个情况更为突出。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在2023年经济百强县中排名第35名,但目前60岁以上人口比例已经高达近40%,已是全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显然,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年轻人不能回来,老年人加速老化,当地的经济排名将会逐年下滑。

类似如东这般“衰老”的县城,则需要吸引更多年轻人回归,才能保持活力。

同样,县城还有加速消费经济的需要。

而大部分情况下,县城的服务业实际由35岁以下的年轻消费者所带动。整个县城的吃喝住行,如果没有年轻人消费,那县城的消费经济只会是一潭死水。

正因如此,2022年5月,中央出台了《关于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意见》,指明县城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强调县域经济的重要性。

其中最关键一点就是,“全面落实取消县城落户限制政策”,不仅让县城招人有了底气,也使得人才愿意留在县城。

毕竟,现在大多数县城早已和城市融为一体,商业设施及基本生活保障上并无太大区别。县城越来便利的交通和市县共享的政策、福利,正渐渐抹平城市和县城的隔阂。

对于打算回县城就业的高学历人才来说,城市竞争越来越激烈,但在县城会相对小一些。

如果直接回到自己的家乡,那么无论生活还是工作,其实整个环境都远比在大城市要舒心许多。

特别是如果能以人才引进方式回归,拿到一笔不菲的补贴,又能享受到家乡已有的人脉和资源,特别是远低于大城市的房价,综合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但必须看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县城希望真正把人才留住,也并不简单。

对于“抢人”的县城来说,大量的博士、硕士充实到相应岗位,确实能直接提升行政机关的学历构成和人员文化素质。

但也有不少人认为,这些高学历人才多从事着十分基础的岗位,甚至很多工作也与其专业毫无关系,这会不会造成人才的巨大浪费,同时加速县城人才结构的内卷?

而且站在这些新入职的高学历人才角度来看,县城肯定与大城市无法相比,不仅上升空间有限,未来子女的教育、医疗资源等考虑,也可能是其犹豫和纠结的问题。

直接点说,靠回小县城摆脱“内卷”的人,很快会陷入另一种内卷。

如果这些高学历人才只是为了找一份安稳工作来到县城,但随着结婚生子,孩子可能因享受不到优质教育资源变得平庸,自己也可能逐渐丧失再次选择的权利。

对于县城来说,过去中国的城镇化以大城市群为主要发展路径,现在要转向县域经济,特别是就地城镇化的方式,经济发展模式正发生着巨大转变。

很多县城过去只是单一的农业经济和较为薄弱的工业体系,现在也随着所在省市产业规划,正积极开展生物医药、智能装备、人工智能、节能环保、集成电路等上亿级的产业集群,迈入高质量发展期。

而县城想开拓这些产业,都需要合适的人才来支撑。

县城自身也很清楚,县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各类专业人才。县城如果希望在产业上有所突破和进步,就必须重视科技创新,而高学历人才正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比如浙江湖州的德清县,人口约50万,但近四年已经引进了8万多名高学历人才,其中不乏留美归国博士、各类985高校的硕博,还有超百名柔性引进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外籍院士等。

正因为这些高学历人才的加盟,德清经济也得到了快速提升。2023年上半年,德清全县生产总值(GDP)318.1亿元,同比增长5.5%,湖州县区排名第4位。

德清县

由于现代交通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资本、人力、商品的流动和行政中心的关系减弱,也使得县城经济有了更多发展机遇。

县城需不需要高学历人才,这就像是一个“到底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核心是能否留住人,用好人。

我们这里很难给出合适的建议,因为“县城”只是一座城市的行政级别标签,能不能留住人才实在很难一概而论。

有产业规划而且能积极融入一体化市场的县城,显然可以给年轻人更多发展空间,也更容易留住人,还能继续吸引更多人才蜂拥而至。

相反,如果既无产业资源,又没有合适的发展路径,只是跟风吸引年轻人才前来,那可能就很难将人才留住,“孔雀东南飞”的场景也会在所难免。

这个时代,对于有实力落户“北上广”的年轻人来说,或许是个不错的人生际遇。

那些选择回到县城的人,同样也是一番艰难的人生选择。

我们每个人都是时代的尘埃,都希望有幸搭上最快最稳妥的人生列车。

但推动命运齿轮的人,终究还是自己。

0 阅读: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