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死前遗愿引争议,其二内容遭后世诟病,尽显荒唐与讽刺

彩樱飞舞梦 2024-12-12 16:35:01

慈禧太后在1908年临终前留下了三条遗愿,这些遗愿因其自相矛盾和对清朝命运的消极影响而遭到后世的广泛批评。

先说说这溥仪继位的事儿吧。慈禧太后快不行那时候,晚清的天早就阴得不行,王朝衰败的样儿啊,就跟世界末日要来了似的,明晃晃地摆在大家眼前。光绪帝和慈禧太后他俩去世就隔了一天,这巧得也太离谱了,就跟一团解不开的雾似的,盖着老多咱不知道的宫廷阴谋和秘密。光绪帝正当年呢,突然就死了,到现在死因都还是个谜。好多线索都指着慈禧太后,甚至有人说就是她下毒害死的。光绪帝还没断气呢,慈禧就急吼吼地给他定好谥号了,这不明摆着提前给光绪帝判了死刑嘛,就像一只看不见的黑手,“嗖”地一下把光绪帝拽到死亡的黑洞里去了,同时也把慈禧在宫廷权力斗争里那绝对老大的地位摆得清清楚楚。

光绪帝一死,慈禧那速度快得跟闪电似的,干了个让朝廷上下都惊掉大牙的事儿——立才三岁的溥仪当新皇帝。这决定乍一看慌里慌张的,其实这里头慈禧可算计得老深了,还特别自私。从血缘上讲,溥仪的出身确实能让他在皇位继承的名单里有个名儿。可那时候清朝都快被内忧外患给淹了,就跟一艘在狂风暴雨里晃悠的破船似的,急需要一个厉害的、聪明的、能把船拉回正道的君主来掌舵,带着王朝冲出黑暗,奔向好日子。但慈禧在那琢磨来琢磨去,权衡各方利益之后,就铁了心把啥都不懂、还在吃奶的溥仪推上皇位。

说不定啊,慈禧在心底最深处,还想着接着玩垂帘听政那一套呢,想通过摆弄小溥仪,继续把大权紧紧抓在自己那干巴巴的手里。溥仪的妈可是慈禧的养女,这关系可太微妙了。这就更让人怀疑慈禧到底咋想的。她真的只是按皇室规矩来选继承人吗?还是就为了满足自己那点私欲,好让叶赫那拉氏家族在宫廷权力舞台上永远当老大啊?不管咋说,这遗愿背后啊,满满的都是慈禧对权力那疯狂到不行的贪婪和死脑筋,就跟敲丧钟似的,一声比一声响,预示着清朝完蛋的日子越来越近了。

咱老话说得好,“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一个王朝是好是坏,能不能长久,可全看统治者咋做决定,人品咋样。慈禧选溥仪继位,这不就是把自己那点私利放在国家生死之上嘛,这么短视、自私的做法,后人能不骂她、看不起她吗?要是那时候能有个贤能的皇帝上台,清朝说不定还有一线生机呢。可历史这车轮没法倒着转,咱也没法假设。但慈禧这遗愿啊,可成了她权谋路上一块咋洗都洗不干净的大污点,永远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了。

再讲讲这“禁止女子议政”的事儿。慈禧太后啊,作为一个女的,在清朝那厚厚的历史书里,可是画了特别独特、特别震撼的一笔。从同治皇帝走了之后,她就跟一只眼睛贼尖的老鹰似的,慢慢伸进朝政这摊事儿里,靠着那超厉害的权谋手段和一肚子的心机,一步一步把清朝的大权都揽到自己怀里。她垂帘听政好几十年,就像一颗又亮又让人争议不断的星星,成了清朝政治天空的中心。她可把清朝后宫不能参政的老规矩砸得稀碎。在她那铁手腕统治下,宫廷里外的事儿都在她手心里攥着。她随便一个决定、一道命令,就跟往湖里扔大石头似的,能在整个国家搅起大风大浪,国家命运都跟着她走。

可奇怪就奇怪在,慈禧快死的时候,居然留下个“不许女子议政”的遗愿。这和她自己风光无限、大权在握的一辈子比起来,反差也太大了,就好像她在最后一口气的时候,对自己以前又牛又让人说闲话的事儿做了个自我否定。她为啥在快死的时候干出这么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儿呢?是快不行的时候突然良心发现,知道女子参政对国家不好啦?还是就因为小心眼,就想自己独一无二,不让别的女的学她走上权力巅峰的路呢?

咱回头看看历史,光绪帝的宠妃珍妃就是个特典型的例子。珍妃想学慈禧卖官,结果把慈禧惹毛了,最后被慈禧嫌弃得不行,还被关到冷宫里,那命可太惨了。这事儿说不定就说明慈禧对女的参政这事特别敏感,特别怕。她怕别的女的在宫廷权力舞台上跟她似的折腾,把叶赫那拉氏家族的名声和地位给搞坏了。但不管啥原因,她这遗愿可太荒唐了,就跟在空中搭个楼阁似的,根本站不住脚。

咱都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慈禧自己一个女的管了朝政这么多年,在政治舞台上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可临死了却不让别人学,这不是明摆着双重标准嘛。她在政治上是有不少厉害的地方,可也有好多让人吐槽的毛病。这遗愿啊,把她心里那矛盾都暴露在大太阳底下了,一点都没藏着掖着。在那封建礼教特严重、女的地位低还被管得死死的年代,慈禧本来能给女的们做个好榜样,就像一盏明灯,给在黑暗里的女同胞们照亮条路。可她倒好,在最后一刻把可能打开女的参政新时代的大门“砰”地关上了,又把好多女的关回封建礼教的黑笼子里了。这难道不是历史的大倒退吗?她咋还指望后人能理解、认同她这矛盾又荒唐的遗愿呢?

最后说说这“禁止宦官专权”的事儿。清朝刚开头的时候,因为以前朝代宦官专权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国家都败落了,那些统治者就跟被吓怕了的鸟似的,对太监的权力管得可严了。雍正那时候还明文规定,太监官最大不能超过四品,就是为了不让太监参政,怕历史悲剧再演一遍。可慈禧当政的时候,这好规矩全被她给破了。

李莲英和安德海这些太监啊,在慈禧的宠护下,就跟脱缰的野马似的,在宫廷里那可是红得发紫,要啥有啥。安德海仗着慈禧的袒护,在宫廷里外横行霸道,那坏样就跟毒瘤似的,把宫廷秩序搅得乱七八糟,大臣们都恨得牙痒痒。李莲英虽说相对低调点,可在宫廷里的影响力也不小,都当上二品官了,这在清朝历史里可太少见了。

慈禧以前对李莲英他们那么好,给他们那么大权力和地位,可临死了却留下个“禁止宦官专权”的遗愿。这可让人忍不住怀疑她是不是真心的,就像往平静湖水里扔块石头,激起一圈圈怀疑的波纹。她自己都没做好榜样,咋好意思让后人听她的呢?虽说有人说慈禧虽然宠李莲英他们,但好像没让他们真碰到政治核心。可太监们靠慈禧的宠在宫廷里得到的那些特权和看不见的影响力,本来就像藏在暗处的水流,对朝政有潜在的大威胁。

咱都知道“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慈禧在宦官专权这事儿上说话不算话,这遗愿就跟个没力气的喊叫声似的,就像风中快灭的蜡烛,随时能灭。她可能在最后才意识到宦官专权的危害,可她在位的时候干的那些事儿,早就在这危害里埋下大种子了,就像个定时炸弹,不知道啥时候就炸了,能把清朝宫廷和朝政炸得稀碎。在她统治下的清朝宫廷,宦官势力变大已经是个特别严重、急着要解决的问题了。她这遗愿,到底能不能真拦住宦官专权再发生呢?还是就她为了死后保住自己那早千疮百孔的名声,做的最后挣扎和白费劲呢?

慈禧太后这三个遗愿啊,就像三面镜子,从不同地方照出她那复杂又矛盾的内心世界,就跟个迷魂阵似的,让人搞不明白。同时也把晚清王朝在风雨里飘摇的无奈和挣扎表现得透透的,就像一艘在暴风雨里迷了路的小船,只能跟着浪瞎跑。立溥仪为帝,把她对权力的痴迷和对国家命运的不管不顾全露出来了;禁止女子议政,把她的自我矛盾和小心眼都摆在眼前了;禁止宦官专权,就是她对自己执政错误的无力弥补,就跟羊跑了才补圈,晚了。这些遗愿不光没给清朝那快倒的未来指出点希望,还成了后人骂她的重要把柄。

在历史这不停往前走的路上,咱忍不住就想啊:慈禧太后快死的时候,真的反思过自己这大起大落又争议不断的一辈子吗?她这些遗愿,到底是真为国家命运担心,还是就为了保住自己那快没了的私利和名声呢?要是她当政的时候能公平点、聪明点,晚清的命运会不会不一样呢?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