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招聘竟然如此儿戏,竟然还有“疫情班”标签

夏彤评社会新闻 2024-10-19 08:57:31

在就业市场日益激烈的今天,竟然有企业以“不接收‘疫情班’应届生”为由,公然拒绝一部分求职者。据封面新闻报道,一名2024届毕业生在招聘软件上遭遇了企业负责人的冷漠回复,对方直言不讳地表示不接收2022届至2024届的毕业生,并将他们戏称为“疫情班”。

这并非个例,实际上,有不少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都抱持着一种偏见,认为疫情期间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整体素质差,于是以“分层现象更严重,良莠不齐”为由,将这些毕业生拒之门外。这种简单粗暴的“一刀切”做法,不仅令人震惊,更显得企业招聘时的短视与无知。

将某几届毕业生贴上“疫情班”的标签,本质上是一种赤裸裸的歧视。企业似乎认为,这样做可以提高招聘效率,减少筛选成本。然而,这种观念却是建立在一种对人才的片面理解和刻板印象之上。它忽略了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将复杂的招聘过程简化为一种标签化的筛选。

诚然,疫情确实对大学生的学业和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疫情班”的毕业生都不堪一击,都无法胜任工作。相反,他们在疫情下的网课学习中,可能培养了更强的自主学习和自主管理能力。同时,疫情防控也给他们带来了生活教育、生命教育与生存教育的独特体验。

然而,一些企业却选择性地忽视了这些积极因素,只看到了他们所谓的“整体素质差”。这种偏见不仅不公平,也极不负责任。它剥夺了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潜力的毕业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也限制了企业的选材面,使其无法吸纳到更多优秀的人才。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招聘观其实是一种“唯学历”人才评价的变种。它用“疫情班”的标签代替了学历标准,成为企业筛选求职者的新门槛。这种观念和做法同样不会真正提高招聘效率,反而会影响人力资源队伍的整体素质。毕竟,一个人的能力和素质并不仅仅取决于他的学历或毕业年份,更取决于他的实际能力和潜力。

面对这种就业歧视,我们不能坐视不管。相关的法律法规应该“长出牙齿”,依法纠偏这种不公平的招聘行为。同时,高校也应该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收集了解这些用人单位的情况,将其纳入校招黑名单,并向学生发布预警。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开放的就业环境,让每一个有能力、有梦想的毕业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

总之,“疫情班”标签是企业招聘时的偏见与短视。它不仅损害了毕业生的权益和尊严,也阻碍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坚决反对这种歧视行为,共同推动就业市场的健康发展。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