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遗萌载悦,鱼水情!

东观的校书郎 2024-10-15 05:52:32

看祖逖的传记,我总是会想起另一支部队,那就是我们先辈们创立的游击队,不知道先辈们有没有从祖逖这里汲取营养,简直太神似了!尤其是接下来的事情,让我们仔细品一品吧!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最痛恨什么人?是叛徒!尤其是民族之间的战争,叛徒更是为人所不耻,我们称之为“汉奸”!

有一次祖逖的侦察部队俘虏了一个濮阳人,此人原先是西晋人,但是投降了后赵。按照一般人的做法,即使不杀头,但是一顿毒打是免不了的。祖逖知道这些遗老遗少的不容易,所以祖逖不打不骂,还好吃好喝的招待了一顿,然后就放走了!但凡有一点办法,谁愿意忍气吞声的做“汉奸”!此人回去后,把祖逖的恩德告诉了乡党,于是一行五百多家投降了祖逖。

当时的河南一带还有赵固、上官巳、李矩、郭默等多股武装力量,这些人大玩合纵连横,以诈力相攻击。祖逖派人与这些人建立了联系,然后从民族大义讲起,晋人不打晋人,扫除鞑虏收复中原,做一个民族英雄不香吗?这些人也曾在晋朝做官,并非原生的土匪恶霸,所以在祖逖的忽悠下,这些人又重新找到了组织。

我在工作中,经常听到有人在背后议论领导“你看某某整天鼻孔朝天,拽得跟二五八万似的,真想上去给他两拳!”像这种领导,太平盛世都有可能挨黑砖,何况乱世?

祖逖显然不是这样的领导,祖逖对待下属“爱人下士”,而且我认为他并不是装的,而是发自心底的“爱人下士”。虽然有些人交情很浅,例如被俘的濮阳人,或者是车夫伙夫这样的下人,祖逖一概一视同仁,给予了应有的尊重,祖逖获得的回报就是真心的拥护,所以祖逖才能收复大片的领土,史称“黄河以南尽为晋土”!

我从很多影视剧或是小说中看到,当年我们与日本帝国主义做斗争时,有很多“汉奸”维持会长并不是真心投靠日本人,他们其实做的是双面间谍。

在东晋与后赵的接壤处,仍然还有很多堡固(老百姓为自保而建立的防御工事),这些堡固为了免受后赵军队的毒害,早已投降了后赵,而且按照后赵的规定,这些堡固都有人质在后赵。

对这些堡固的处理是十分麻烦的,非此即彼是行不通的,能大义灭亲的毕竟是极少数人。祖逖并没有逼迫这些堡固,而是同意他们既投降后赵又暗通东晋,为了让这些堡固不受后赵的怀疑和骚扰,祖逖还定期派人到“偷袭”这些堡固,当然场面上看,浓烟四起、一片哀嚎,其实都是在演戏给后赵人看。

祖逖这是在打全民战争。这些堡固对祖逖自然是感恩戴德,为了回报祖逖,后赵一方的风吹草动,祖逖总是能第一时间收到消息。有了敌人动向的准确消息,以有备打无备,祖逖想不打胜仗都难。能够准确截击刘夜堂一类的事情,也就不足为奇了。

像祖逖这种苦哈哈的北伐,主帅的人格魅力也是很重要的,如果祖逖像霍去病“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肯定是行不通的。

只要有功劳,无论多么微小,祖逖立即给予奖励。祖逖作为主帅,从我做起“躬自节俭”,战争闲暇,更是亲自到田间地头“劝督农桑”。生活中,祖逖宁可自己少吃一口,也要把剩下的粮食送给更需要的人,自己家里更是没有任何积蓄。对于家人,祖逖也是严格约束,子弟们都必须自己去耕田种地、砍柴做饭。

文王藏骨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祖逖活学活用,把散落在野外的无主枯骨掩埋起来,还经常搞一些公祭活动,大大提升了凝聚力、战斗力,更关键的是得到了老百姓的真心拥护。

尊老是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历史上的盛世都要经常搞老年人的聚会,但是兵荒马乱就无人顾及了。虽在这乱世,祖逖还是经常把老年人召集起来,尽己所能招待一番,参加集会的老人们流着泪说:“吾等老矣!更得父母,死将何恨!”兴之所至,更是集体吟唱起来,歌词是:“幸哉遗黎免俘虏,三辰既朗遇慈父。玄酒忘劳甘瓠脯,何以咏恩歌且舞!”

祖逖的少年好友刘琨如今占据在并州,听说了祖逖的功绩十分钦佩,刘琨在与故旧的信件中经常盛赞祖逖,而刘琨的故旧大多已流落在江东,所以祖逖在江东的名气更大了。司马睿也没想到,没人没钱的祖逖硬是打下了一片天地,于是又给了祖逖一个荣誉称号:镇西将军。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