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丰二年(1079年)七月,正在湖州担任知州的苏轼,突然得到了来自京城的密信,原来他已经被皇帝下旨逮捕进京审讯。不久后,苏轼就像鸡犬一样被人带到了开封,关押在御史台的监狱之中。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那么,这个制造这场文字狱,想害死苏轼的人到底是谁呢?他又是什么样的结局?
一、跻身新党
在“乌台诗案”中影响最大的当属李定!据史料记载,李定字资深,是江苏扬州人。少年时就拜王安石为师,后来考中进士,历任定远尉、秀州判官等职。在王安石变法期间,李定在孙觉的推荐下,被宋神宗召到了京城。谏官李常向他询问,“君从南方来,民谓青苗法何如?”李定答道:“民便之,无不喜者。” 李常希望李定不要这么说,但遭到了李定的拒绝。
接着,李定就去拜见了王安石,并且详述此事。王安石大喜,说道:“君且得见,盍为上道之。” 宋神宗在听了李定的话后,对于那些反对新法的话,就不再相信了,还任命其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里行。没过多久,就有人弹劾李定,说他在得知庶母的死讯后隐匿不报。新旧两党之间为此事,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论,苏轼也卷入其中。
二、乌台诗案
元丰初年,在外地任职的李定重新入朝为官,“召拜宝文阁待制、同知谏院,进知制诰,为御史中丞”。当时,新旧两党之间的斗争十分激烈,苏轼虽然不能完全算入旧党,但他也是反对新法的,因此遭到了新党的嫉恨,另外他还得罪过李定。于是,李定就从苏轼的《湖州谢上表》摘选词句,然后罗织罪名。
在攻击苏轼的奏章里,李定“因论轼自熙宁以来,作为文章,怨谤君父,交通戚里”。于是,宋神宗勃然大怒,当即命人将苏轼逮捕进京。之后,李定主持了对苏轼的审讯,并妄图将其定成死罪。为表现得公正无私,他在审讯期间,还对同事们说:“苏轼乃奇才也。”同事们谁也不敢说话。这件事甚至惊动了太皇太后、皇太后,最终苏轼才死里逃生。
三、落寞离世
此时,朝中正是新党执政期间,所以李定的官运还不错,不断得到提升,官至翰林学士,宋神宗也经常询问他的意见。不过后来,李定因“府界养马事失实”,一度被外放做官,不久后又回朝担任户部侍郎。宋神宗死后,年幼的宋哲宗即位,由高太后垂帘听政,于是旧党得到启用,而新党遭到了打击。
在这种情况下,李定遭到外放,以龙图阁学士担任知青州,之后又迁徙到江宁府。而此时的苏轼,已经结束了长期的贬谪生活,重新入朝为官,并且出任翰林学士。在新党失势后,李定就像“过街老鼠”一样,“言者争暴其前过”。于是,朝廷将其贬谪到滁州。元祐二年(1087年),这位曾经制造“乌台诗案”的人物落寞而死。
参考资料:1.《宋史》;2.《续资治通鉴长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