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航天梦——赫尔墨斯航天飞机的兴衰史

扶摇寰宇杂谈 2024-10-14 20:13:36

这款由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CNES)于1975年设计,后由欧洲航天局(ESA)继续开发的航天器,虽然最终未能飞向太空,但它的故事却成为了航天史上不可磨灭的一笔。

赫尔墨斯航天飞机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实现欧洲的自主载人航天飞行。在1975年,法国国家航天研究中心提出了这一构想,其后欧洲航天局接手,希望打造一款能够与美国的航天飞机相媲美的航天器。

1985年,CNES提议在欧洲航天局的支持下继续赫尔墨斯的研发工作。计划中,赫尔墨斯将由阿丽亚娜5号运载火箭发射升空,搭载三名宇航员,携带3000公斤的货物,执行30至90天的任务。

然而,赫尔墨斯项目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重重困难。资金问题、技术挑战以及国际合作的变动,都使得项目进展缓慢。1987年,项目获批进入预开发阶段,但直到1990年,项目仍未能进入全面开发阶段。

与此同时,随着冷战的结束,欧洲与俄罗斯在航天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赫尔墨斯项目的必要性开始受到质疑。

在设计上,赫尔墨斯采用了与美国航天飞机相似的三角翼设计,但更为倾斜,以适应高速飞行的需要。其加压舱室可容纳超过五人,其中两人担任飞行员,而未加压的后部货舱则配备了大型舱门。

尽管赫尔墨斯被设计为可重复使用,但由于阿丽亚娜5号运载火箭的承载能力有限,赫尔墨斯不得不将资源模块留在轨道上,每次任务后都需要更换新的资源模块。

在技术层面,赫尔墨斯的研发涉及了热保护、环境控制、生命维持系统、空气动力学和电力等多个领域。法国航空航天公司Aérospatiale作为主要承包商,负责赫尔墨斯的建造,而法国飞机制造商Dassault-Breguet则负责其气动和气热方面的设计。

阿丽亚娜航天公司负责阿丽亚娜5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并有望管理赫尔墨斯的基础设施运营。

在资金分配上,赫尔墨斯项目的资金主要来自欧洲各国。其中,法国出资比例最高,达到了35%,其次是德国的23%,意大利的13%,比利时的7%,荷兰的5%,英国、西班牙和瑞典各占4%,瑞士、奥地利、丹麦和爱尔兰各占2%或更少。挪威和加拿大也有参与的意向。

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1992年,欧洲航天局开始重新评估赫尔墨斯项目的必要性。最终,在俄罗斯和美国已经满足了载人航天需求的情况下,欧洲航天局决定放弃赫尔墨斯项目,转而参与国际空间站的建设。

在2010年,有人提议将赫尔墨斯作为部分可重复使用的空射航天飞机系统——SOAR计划的一部分进行复兴。此外,赫尔墨斯的设计也影响了后来的多款航天器,包括美国的追梦者航天飞机和欧洲的Hopper航天飞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