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经开区昨日的大会,政商界人士高度关注。
主题之鲜明、规格之丰富,皆是话题点。同时很多人敏锐意识到,这场“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大会”的召开,可能是一次里程碑事件,意味着西安工业化进程,接下来会掀起大变革浪潮。
近年来,以吉利、比亚迪、隆基绿能、有色院等为代表的新型工业主体,助力西安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有别于高校院所的从0到1,这种势头背后,是由企业引领从1到10、从10到100的产业创新。
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中国,正竭力迈向全球创新型国家前列,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是产业竞争的焦点。而西安,恰恰是一座典型的新型工业城市,新能源等均是其优势“学科”。
所以我们看到,西安获批科学+科创的“双中心”,成为支撑中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队”核心成员,而不只是获批科学中心。
关键是,掀起企业引领产业创新的浪潮,同时需要政府更系统的部署、更专业的支持。
经开区工业产值占西安四分之一,是从1到100的科创中心的主战场。以大会为标志,经开区旗帜鲜明的发起从工业立区向产业创新的冲锋,实则代表着,一场前所未有的西安工业大变革开启!
转型逻辑
据现场见证的媒体同行讲,6月8日召开的“西安经开区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大会”,中省市领导出席,曾任西安经开区负责人的多位省部级官员发来贺信,北京、天津、武汉、杭州、合肥、苏州等21个经开区代表参会。
其影响不止于西安,更是全国经济热点话题。
过去三十年间,经开区形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两个500亿级产业集群;GDP跨过千亿级台阶,是实实在在的西安工业经济主战场和顶梁柱,综合实力居西部经开区第一位。
新型工业化的今天,这样一座经济开发区转型产业创新发展区,极具引领意义。
何谓产业创新发展区?
镐京笔记(ID:Haojing_2023)获取的《西安经开区建设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总体方案》(下称《方案》)显示,该区提出打造世界一流的高能级领军企业群体、世界一流的高韧性科技创新集群、世界一流的高水平先进制造业基地、世界一流的高浓度现代产业生态……
当前,全球科技创新主要呈现两种路径。
其一,强调从0到1的原始创新,侧重高校、科学院、研究机构端;其二,强调从1到10,即科技成果转换为生产力,从10到100是产业不断创新的过程,侧重企业端,重视应用研究、产品开发、成果转化等产业塑造环节,推动产业聚变,形成产业链、绿色工业、互联网+等新的现代产业体系。
另据工信部数据,2022年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75%。
企业端的创新,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能,领军企业群体带动大中小融通、产业创新集群加速产学研联动、空间载体优化促进点线面协同,新兴产业在不同领域交叉应用,更多的产业应用场景不断被挖掘。
事实上,从0到1,从1到100,西安皆适。
以丝路科学城为核心,原始创新在高新区正见效成势;经开区基于自身产业能级和领军企业集聚特点,则有条件在产业创新路径上做出大突破——进而,两大板块形成南北呼应、优势互补发展格局。
两个关键
另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西安经开区从1到100的条件,丰富到什么程度?
毕竟,举旗打造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的大旗,目前在西部地区还是比较鲜见的。经开区能否提供可观的产业创新发展空间,能够在哪些赛道提供机会,无疑也是更多企业、资本、人才所好奇的。
参照国际国内的新兴产业衍生地经验,两方面极为关键。
首先,该区域是否拥有世界一流的领军企业群体?
具体到西安经开区,隆基绿能在全球光伏领域主导国际行业标准,西北有色院孵化出一批有全球竞争力的新材料企业,陕汽作为我国重卡行业排头兵,在全球市场具有一定影响力,西航莱特是担当C919发动机研发与生产的核心企业,未来随着大飞机产业的快速发展,将在全球占据一席之地。
再者,基于创新型领军企业在行业生态中的带动价值,区域是否布局有国内一流的产业创新集群?
眼下来看,经开区在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产业领域的创新平台,汇集了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大企业开放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等创新载体,形成了以大企业创新为特色、产学研协同联动的产业创新集群。
加之,借助西安“北跨”等重大机遇,经开区依托渭河生态高质量发展带,形成了272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并借鉴雄安新区规划蓝本,融合“创新、智慧、生态”三大要素,为万亿级工业体量提供着有力的空间支撑。
也是基于自身现实条件,《方案》中提出,经开区将形成以未来汽车、未来能源、未来材料为代表的“千亿产业”,以未来航空、未来健康、未来数字为代表的战略性“百亿产业”,以都市服务、创新服务为代表的“十亿产业”,打造未来具有经开特色的 “千百十亿”现代产业体系蓝图。
系统部署
占据西安产业创新发展空间C位的经开区,投资热度明显飙升。
2023年截至目前,该区先后与中车大连、陕西有色、陕汽集团、“有色院”下属多家企业、中建科技等签订合作协议;绿色建筑全国重点实验室西安科创中签约经开区,成为业内全国重点实验室首家地方科创中心。
另据媒体报道,隆基绿能年产20GW单晶硅棒、24GW单晶电池及配套项目计划落户经开区。这也是隆基绿能自2015年与经开区开展系列合作以来,再次追加投资的又一重大产业项目。
在此背景下,该区系统部署转型工作,可谓正当时。
上述《方案》提出,将重点围绕渭北新城、泾渭新城、高铁新城、中心城区四大板块,拓展产业空间,优化产业布局,强化产业承载。
具体来看——
在渭北新城,依托15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打造以新兴产业、未来城市、智慧生活为核心的北跨先导区;
在高铁新城打造以创新总部、健康服务、都市消费为核心的国际门户区;在泾渭新城打造以整车智造、高端装备、产城融合为核心的先进智造区;在中心城区打造以行政办公、科创服务、优质生活为核心的都市活力区。
四大板块各有侧重,协调联动,在产业空间、布局、承载上,可以说是最大化利用,更能调动起企业创新的积极性,进而推动产业聚变,本质上也是践行从1到100的创新路径。
实际上,全国众多国家级经开区建设之初,大多以工业立区,随着产业资源积淀、经济动能转变,以及“双循环”时代的到来,这些经开区在以科创驱动的新一轮结构性改革之下,皆亟待转型发展。
从中央到地方,也在不断释放明确信号,要求国家级经开区必须把创新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从工业立区向创新引领迈进。
此番,经开区乘着西安“双中心”、城市“北跨”等战略东风,竖起转型世界一流产业创新发展区的大旗,从人才、金融、政策、服务等维度系统部署转型工作,协调联动四大板块,支撑大渭北万亿产业聚集发展,助力西安经济保持强劲增长的同时,也期待能够为全国经开区转型提供更多现实参考。
(图片来源于经开区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