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时期,中央红军怎样保障弹药补给?堪称世界上最艰难的部队

心灵深处的歌 2024-12-02 16:03:21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1934年,在敌人重重围堵的绝境中,中央红军毅然踏上了长征的征程,历时两年,跨越两万五千里的艰险路途,最终胜利到达陕北。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略大转移中,红军面临的最致命难题之一便是弹药的匮乏。弹药,是战士们手中最直接的武器,是红军生存与战斗的生命线。

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面对数百次激烈战斗,中央红军是如何在极端困境中保障弹药供应的?

他们的智慧与勇气在这些细节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堪称奇迹。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总人数达到8.68万人。但武器装备却远远无法满足战斗需求:全军武器配备率不到40%,步马枪仅有29153支,山炮和迫击炮加起来不过38门,轻重机枪679挺,冲锋枪271支,手枪3141支。

更致命的是,弹药储备极其有限——仅有141.8万发子弹,平均每支枪仅配40发,多数还是兵工厂自行复装;手榴弹7万余枚,炮弹2473发。

如此匮乏的弹药储备,面对随时可能到来的恶战,无异于杯水车薪。

更为严峻的是,长征的启程迫使红军离开了苏区根据地,导致弹药制造与维修的设施全部丧失,只能依赖从敌军手中缴获的武器和装备来维持补给。

这一转变意味着,若弹药耗尽,红军将面临完全被动的局面。湘江战役之后,这种困境达到了极致,弹药几乎消耗殆尽,战士们只能依靠刺刀和石块与敌人展开肉搏。

“缴获”成为了红军在战场上补充弹药的关键途径。在每一场激烈的交锋中,红军不仅要奋力冲破敌军的封锁,还需竭力夺取敌人遗留下的枪械与弹药。每一次的成功获取,都如同从死亡的边缘夺回了一线生机。

1935年1月的遵义战役中,红军歼灭了敌军一个师,缴获2000多支枪、10多挺重机枪和10万余发子弹。

这些弹药的到来,不仅极大缓解了红军的燃眉之急,也为接下来几个月的战斗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年9月,在腊子口战斗中,红军缴获了3门迫击炮。这些迫击炮在后续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红军攻坚的“秘密武器”。

在缴获中,也不乏令人动容的故事。在一次战斗中,红军从敌人手中缴获了一门迫击炮,却仅剩两发炮弹。面对敌军坚固的碉堡,总指挥贺龙亲自指挥,俘虏的敌军师长张振汉操作炮弹,在两发炮弹的精准打击下,碉堡被成功摧毁。

这门迫击炮最终被带到了陕北,成为红军长征中唯一保存下来的山炮,见证了红军的顽强与智慧。

为应对弹药紧缺的难题,红军在长征的征途中设立了流动兵工厂。尽管这些兵工厂设施简单,但在战斗的空档期,它们依然能够制造出手榴弹和有限数量的子弹,为红军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物资支持。

兵工厂的生产条件极为恶劣。长征途中,翻越雪山、穿越草地,这些笨重的设备成为巨大的负担。在穿越草地时,一些负责搬运设备的战士陷入泥潭,甚至牺牲,设备也随之被吞没。

为了加快行军速度,有时不得不忍痛丢弃部分设备。但即便如此,兵工厂依然尽最大努力为战士们生产弹药。每当一批手榴弹或子弹被生产出来,战士们的士气都会大大提高。

这些手工制作的手榴弹,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弹药极度匮乏的情况下,手榴弹成为战士们手中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一位老红军回忆道:“每次看到兵工厂生产出新的手榴弹,都会觉得心里有底气,觉得咱们还能继续打下去。”

除了缴获和自制,红军还通过购买和“打土豪”的方式补充弹药。

出发前,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财政部和国家银行将一部分银元、金子等资产分配给中央纵队第15大队,用于筹粮、筹款和购买军需物资。在一些关键时刻,这些资金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红军获取了急需的弹药和物资。

同时,红军也通过惩治土豪劣绅来补充武器装备。比如,当红九军对东川县的地方豪强发起攻击时,成功获取了超过300支枪械、500多颗手榴弹以及2万余发子弹。

这些虽然不算丰厚的战利品,在当时的艰难环境下却显得异常宝贵。

在极度窘迫的情况下,红军甚至被迫回归最原始的作战手段——利用石块作为攻击武器。在地理条件有利时,战士们会从高处推下巨石,对敌军进行打击。这种看似原始的方式,在一些战斗中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充分体现了红军的智慧与顽强。

面对弹药供需的巨大缺口,红军的每一发子弹都显得无比珍贵。

红军在战斗中采取灵活的山地战术,以有限的火力精准打击敌军的重要目标。同时,红军还学会了使用缴获的武器,例如迫击炮等,通过试验和学习,快速掌握了这些武器的使用方法。

每一场战斗,红军都尽可能减少弹药的消耗,甚至在与敌人近身搏斗时,依靠刺刀和拼杀取胜。一位红军战士回忆道:“那时候打一枪都得掂量一下,子弹不是用在敌人身上,而是用在最关键的敌人身上。”

运输弹药的过程同样充满艰险。在草地行军的艰难过程中,许多负责运送弹药的战士英勇牺牲,部分军需物资也因此受损。即便是面临生命的终结,战士们也紧握着手中的补给不放。有些弹药箱不慎陷入了泥沼之中,战士们便不顾一切地将其从泥潭中拖拽出来,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守护着这些宝贵的弹药,确保其安全无虞。

在两年的时光里,中央红军历经了600余场战役,凭借着超凡的智慧与过人的勇气,成功克服了弹药极度短缺的艰巨挑战。

他们通过从敌军处缴获、从土豪劣绅处征收、在简易兵工厂中自制、以及用有限的资金购买等多种方式获取弹药,甚至在必要时以石块为武器与敌人对抗。

红军凭借灵活的战斗策略和对弹药的精打细算,让每一发子弹都发挥出了最大的威力。

弹药的补给并非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唯一关键。长征之所以能够成功,其根本在于红军对革命事业的矢志不渝,对正义事业的勇往直前,以及那份永不言败的坚韧精神。

这种精神,超越了枪炮和弹药的匮乏,成为红军在长征中最强大的武器。

长征,是一场智慧与意志的较量,是中国革命史上最壮丽的一页。红军在长征中克服弹药匮乏的种种困难,不仅书写了人类军事史上的奇迹,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种精神,穿越历史的风尘,至今仍激励着无数中华儿女,为民族的复兴和伟大事业而不懈奋斗。

对此,您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9 阅读:2337
评论列表
  • 2025-01-16 14:46

    长征途中,前有顽敌阻击,后有敌人追兵,绝不可能有什么流动兵工厂,完全就是在消耗从瑞金革命根据地带出的钱粮,弹药越打越枯竭,所以后来只能吃草根煮皮带杀战马等充饥,辜亏后来碰到刘志丹等,得到接济,才化险为夷。

  • 2024-12-04 20:18

    天佑中华

  • 2024-12-05 17:19

    中央红军长征怎么扯上贺龙元帅的?垃圾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