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首位“女丞相”上官婉儿,私生活比武则天还要混乱

历来现实 2024-11-26 23:22:5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文琦

编辑|文琦

《——【·前言·】——》

上官婉儿,唐代传奇女子。她曾是唐中宗与武则天两朝权臣,手握朝政,文采卓绝,被誉为“巾帼丞相”。她书写的诏书影响天下,她参与的权谋改变历史。

这位才貌双全的女子,却在唐隆政变中被乱军所杀。她的私生活为何备受争议?又为何在荣华巅峰时香消玉殒?

家族覆灭,幼年入掖庭

显庆五年(660年),上官婉儿出生于唐朝的陇西上官世家。这是一个以文采和仕途显赫著称的家族。她的祖父上官仪是唐高宗时期的宰相,以直言敢谏和卓越的文才闻名朝堂。

权臣的命运往往伴随高风险。显庆四年,上官仪因劝谏高宗废除武则天而获罪,满门遭受牵连。

祖父被处死,父亲上官庭芝也未能幸免。年仅8岁的上官婉儿随母亲郑氏被发配掖庭。

这是一个专为惩罚罪臣亲属的冷宫,宫人们的生活犹如深渊。对于幼小的婉儿来说,命运在一夕之间从天堂坠入地狱。

掖庭生活艰苦,寒冬无炭,盛夏无扇,婉儿和母亲被分配做最卑微的杂役。母亲郑氏虽然悲痛,却从未放弃教育女儿。

她坚信,只要女儿学有所长,总有一天能迎来转机。郑氏白天劳作,夜晚教婉儿识字、读书。母女二人相依为命,在无望的境遇中顽强坚持。

婉儿自小聪慧,过目不忘,对文字有着天然的敏感。她不仅能够快速背诵经文,还开始练习写作诗文。掖庭里偶尔的诗会,让她成为宫人们热议的才女。

一次机会中,她写了一篇悼念亡祖的文章,被一名管理掖庭的内官发现。内官将文章呈给武则天,自此,婉儿的人生彻底改写。

初露锋芒,武后身边的红人

麟德元年(664年),武则天得到那篇文章后,对其中的文采惊叹不已。她传令召见婉儿,想看看这个年仅14岁的少女是否真的如传闻所说才华横溢。

婉儿被召入大殿,面前是坐于高台之上的武则天。对方目光锐利,举止威严,婉儿却丝毫不怯。武则天随口出题:“以秋为题,赋一篇短文。”

婉儿不假思索,提笔疾书,片刻间便写下洋洋洒洒数百字。文章笔调清新,辞藻华丽,不仅描绘了秋天的肃杀之美,还隐含对家族命运的深深感叹。

武则天看完后十分欣赏,问她:“你的文字,是天赋还是勤学?”婉儿答道:“臣婢学文为生,才情由苦而来。”

她的冷静与坦诚让武则天眼前一亮。武后随即下旨,释放婉儿母女出掖庭,并任命婉儿为“内舍人”。

这一职位虽为中层官职,但已是皇宫中极为重要的角色,负责起草诏令、整理文书,是武则天身边的亲信幕僚。从此,上官婉儿的才华得到展现的舞台,她成为朝廷中重要的文书执笔人。

婉儿的日常工作极为繁重。早晨,她须与文臣讨论政务;午后,她负责为武则天拟定重要诏令;深夜,她常常还在案前批阅奏章。

武则天多次夸奖婉儿:“你的才思,连许多大臣都比不上。”她的文采与智慧,使得朝臣对这位年轻女子刮目相看。

中宗复位,昭容风光无限

永昌元年(689年),武则天建立武周政权。尽管朝堂风波不断,上官婉儿始终稳固着自己的地位。

她不仅参与起草大政方针,还协助处理内廷事务,成为武则天身边最倚重的幕僚之一。婉儿的命运随着武则天的退位,再次迎来巨大的变化。

705年,张柬之等大臣联合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唐中宗复位。武则天被移至上阳宫安养,上官婉儿却并未因政变受到牵连。

中宗复位后,她非但没有失势,反而被提拔为婕妤,后又晋升为“昭容”。这是仅次于皇后的后宫职位,地位显赫。

此时的婉儿,已不单单是一名后宫妃嫔。她继续负责制诰,参与国家大政的决策。中宗十分信任她,凡有重要政策,必请婉儿提议。

婉儿利用自己的文学才能,提出设立“昭文馆”,大力推崇诗文创作。她亲自选拔一批文人,为他们提供平台,推动了唐代文学的繁荣。

在朝廷中,婉儿不仅是杰出的文才人物,也是权力的实际掌控者。她常与文臣君臣唱和,品评天下诗文。

她不仅为中宗代作诗篇,还协助公主和皇后起草赋文。一些朝臣甚至直言:“昭容一言,可胜十年琢磨。”

她与权臣武三思的关系却引发了极大的争议。坊间传言她与武三思关系密切,甚至曾多次协助其争取政治利益。

一些反对派将她视为韦皇后和武三思的帮凶,指责她“扰乱朝纲,私德不洁”。尽管这些争议四起,她在朝廷中的权威并未受到根本动摇。

巅峰之时,权力漩涡中的挣扎

婉儿的权力达到了顶峰,她的名声却渐趋复杂。她掌控朝政,文才横溢,深受中宗和韦皇后倚重。她与多方势力的纠葛让她不得不步步为营。

韦皇后野心勃勃,谋划效仿武则天,成为又一位女皇帝。婉儿对此虽有疑虑,却选择协助韦皇后制衡其他权臣。她帮助制定了一系列政治策略,为韦氏集团争取了更多的权力。

婉儿开始感到孤立无援。太平公主、临淄王李隆基等人暗中集结力量,随时准备推翻韦氏集团。

婉儿试图与太平公主和解,却未能达成共识。她意识到,一旦局势失控,她很可能成为牺牲品。

710年,李隆基联合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带兵直入皇宫。韦皇后及其党羽被迅速清除,而上官婉儿也未能幸免。

当乱军闯入时,她正伏案书写。面对士兵的逼问,她举起手中的诏令,表示自己“为国尽忠,无心谋逆”。

乱军没有理会她的辩解,当场将她斩杀。据史料记载,婉儿临死时神色平静,只叹道:“一朝风雨,繁花尽谢。”这一年,她年仅46岁。

政变平息后,婉儿的尸体被草草掩埋。多年后,有人追忆起这位才女,为她整理遗稿,并将她的诗文传世。

上官婉儿一生充满了矛盾。她是巾帼不让须眉的才女,起草的诏书关乎国运;她也是宫廷权谋中的一员,生活纠葛复杂。她推动了唐代文学的繁荣,却因权力斗争而失去了生命。

后人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赞扬她的才华,称她为“女中宰相”;有人批评她的生活,指责她“善权谋而失道义”。无论评价如何,她在唐代历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

2013年,上官婉儿的墓志铭出土,揭示了她更多的生平细节。这位唐代传奇女子,用她短暂的一生书写了才情与权谋交织的历史篇章。

上官婉儿,是中国历史上少见的巾帼权臣。她的才华与地位让人敬佩,她的选择与争议却又令人叹息。

在权力漩涡中,她不断挣扎,既成就了辉煌,也留下了遗憾。这样的复杂人生,注定在历史中长存。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