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期间,解放军主体上分成四个野战军,即:西北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此外还有东北野战军。这四大野战军的军史,都充满了太多可歌可泣的故事——比如东北野战军的辽沈战役,四平保卫战;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淮海战场上和蒋军的殊死搏斗——事实上从淮海战役来看,蒋军并非败在军事上,更多是败在政治上。西北野战军也有和胡宗南等部周旋,保卫延安的故事。
聂帅当时的防区是晋察冀地区以及华北军区,聂帅当时掌握的武装人员有四十多万人。但是让很多人感觉不理解的是:怎么这四十多万人没有形成一支独立的野战军?
1、时代背景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由于国民党军的腐败,虽然国军将士在前线也算是很努力的抵御日寇,但还是导致了大片国土沦丧。甚至河北地区,都被日本人兵不血刃占领。延安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出发,认为抗战的历史必然是持久战的,而且,中国应该同时存在两个战场:即国军主导的正面战场,以及八路军、新四军等武装主导的敌后战场。在这个思想指导下,1949年10月,聂帅在五台山区开始了敌后抗战的岁月。随着1945年8月,日本投降,聂帅的任务也由对日作战发生了转变。当时聂帅的队伍,已经发展到四十多万人。
其实,这四十多万人之所以没能形成华北野战军,也是存在一定的历史背景。
军事科学是必须尊重客观规律的。如果依靠主观上的想法来指挥战争,结局必然是头破血流。典型的例子莫过于红军时代的苏区反围剿——当时洋顾问李德就依靠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指挥红军和国军交战,最终导致红军遭遇巨大伤亡。
因此,四大野战军的形成,也是根据战争需要而产生的。比如1947年3月,胡宗南率领重兵进攻陕北。为了应对胡宗南的进攻,上级指示陕北地区的解放军整合,这就形成了西北野战军。
日本投降时期,中国的东北以及内蒙古部分地区是苏联人实现的军事占领。延安方面也在之后从延安派遣了很多干部,此外从山东渡海了一定基数的八路军、新四军队伍,这些部队和原先的东北抗联进行整合,在1948年的1月的时候,正式改叫东北野战军——而这也是为了应对当时东北战场的局势。
而之所以聂帅的部队没能形成华北野战军,也是因为历史的缘故。
2、华北军区的变迁1947年6月,因为斗争需要,延安方面决定重建晋察冀野战军,并安排杨得志担任这支部队的司令——当然在这之前,也存在晋察冀野战军这个建制,但是这个建制曾经取消过。
当时内战开打,张家口一战,聂帅的部队处于被动状态。于是聂帅和其他将领对战斗失利的因素做出总结,认为可能是指挥系统层级太多导致失利,所以取消了晋察冀野战军这个名号,而部队的指挥权由军区司令部掌握。
但是之后的一些战斗,并没能扭转华北军区的局面。因此聂帅也意识到,战斗的失利不能归于野战军兼职的存在。所以在上级批准之下,晋察冀野战军的建制得以恢复——因为当时的斗争形势,需要野战军这样的建制——毕竟,当时我军需要应对形势复杂的运动战,而这个任务,军区司令部无法胜任。
恢复野战军建制以后,聂帅的工作是负责军区方面的建设,所以聂帅也就没能继续指挥野战军打仗。
转眼间到了1948年5月,当时的斗争形势发生变化——刘邓大军南下,而华北等省份还有一些刘邓大军留下的部队。这些部队的领导,也本着就近原则,划归给晋察冀方面的部队,于是经过整合,华北地区的解放军局势发生新的变化:先是成立了新的华北军区,而后军区下城里三个兵团,其中徐帅担任第一兵团的指挥,杨得志和杨成武担任其他两个兵团的负责人。同时,晋察冀野战军的建制也因为新的华北军区诞生而撤销。但是,部队的指挥权却并没有归华北军区指挥,而是由核心方面直接对三个兵团指挥——换句话说,聂帅依旧没能在整改后继续指挥部队。
当然核心上级有自身的考虑:因为毕竟1948年了,蒋军和解放军的战斗也到了空前激烈的状态,甚至激烈程度是建军以来不曾有过的。因此三个兵团也比赋予了保卫核心的功能——当时核心领导已经从延安搬迁到河北境内。所以关于核心领导机关的防务工作,也应该由华北军区方面负责。
3、结语1948年年中开始,华北军区的部队,主要任务就是辅助周边兄弟部队打击顽敌,此外就是包围核心机关。而这一年年底,淮海战役爆发,这一战消灭了老蒋的主力部队。之后的斗争形势,也不需要成立华北野战军。所以,历史的巧合,让聂帅麾下的四十万精锐,没能组建华北野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