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俄乌冲突中的无人机战场态势成为国际焦点。12 月 21 日俄罗斯进攻乌东哈尔科夫时,一架被击落的“见证者”-136 自杀无人机标记“Ы 11934”,这一细节被军事观察家捕捉,引发对俄罗斯该型无人机产量的关注。
据《保加利亚军事网》报道,若此序号连续,2024 年俄罗斯“见证者”无人机产量或达 10000 架。早在今年 2 月就有超 2600 架带“Ы”标记的无人机出现,自 2023 年 7 月首次发现“Ы”系列后产量大幅提升。俄罗斯从使用伊朗制“M”系列转向自制变体速度惊人,2023 年出现的“K”和“KB”无人机标志其自主生产开端,且如今难以追踪,给乌克兰及其盟友带来挑战,也显示俄在战略或供应链方面有所转变。俄阿拉布加经济特区军火工厂原本月产 1000 架,如今近乎翻倍,到 2024 年底预计月产 2000 架。
俄罗斯如何实现产能飞跃尚未明确,但有迹象表明克宫已找到提升“见证者”产量的方法。2024 年初,黑客组织“能量”曾称从伊朗公司“撒哈拉雷霆”窃取文件,显示俄代表赴伊谈判购买“见证者”-136 量产关键技术,可见俄在无人机生产上投入巨大。
乌克兰国防部情报总局意识到危机,锁定关键生产中心打击,近期成功袭击一座无人机零组件仓库,不过面对俄庞大产能,乌反击稍显无力。
从军事战略看,俄罗斯大量生产“见证者”变体无人机旨在获取战场优势。此类无人机成本低却破坏力大,对乌防空系统威胁严重。乌现有防空系统难以应对大规模无人机袭击,即便西方提供先进防空设备,数量也难满足需求,且用昂贵防空导弹拦截廉价无人机,经济上消耗巨大。俄“见证者”无人机产能大增,使俄乌冲突局势更趋复杂危险,未来走向充满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