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怪梁山好汉唯独武松没有外号,你听武松自己说了什么,就懂了

金宝讲故事 2024-09-17 07:02:18

认真翻阅《水浒传》的读者会发现,书中不管是好汉还是草包都会有外号。

好比宋江,他仗义疏财,总是能雪中送炭,因此有了一个及时雨的外号。而在《水浒传》开篇早早亮相的鲁智深也有一个“花和尚”的外号。有趣的是,鲁智深三拳打死的郑屠,居然也有一个“镇关西”的外号。

如此看来,在水浒这个乱世时代,但凡要闯出点名堂,都需要配一个响彻云霄的外号,不但能提升自己的知名度,甚至还能威慑对手。

既是如此,为何武松却没有外号?

一、外号

的确,放眼水泊梁山,隐伏了多少沽名钓誉的“好汉”?

好比杜迁、宋万,一个外号唤作摸着天,另一个外号唤作云里金刚。一个“摸着天”、“一个云里金刚”,单听外号,还以为杜迁和宋万身怀高深法术,有超凡入圣的修为。

让人万万没有想到,杜迁、宋万不但武艺低微,就连血性也没有一丝半点。好比杜迁和宋万认了王伦当大哥,理应生死与共,可当林冲手持利器对着王伦痛下杀手之时,杜迁和宋万确表现得相当草包。

书中是这么写的,杜迁、宋万、朱贵本待要向前来劝,被这几个紧紧帮着,哪里敢动?王伦那时也要寻路走,却被晁盖、刘唐两个拦住。王伦见头势不好,口里叫道:“我的心腹都在哪里?”虽有几个身边知心腹的人,本待要来救,见了林冲这般凶猛头势,谁敢向前!

你瞧,王伦也不笨,他知道此时的自己已是凶多吉少,他虽喊出了“我的心腹都在哪里”这一句救命话,但杜迁、宋万居然被林冲的凶猛势头威慑得呆若木鸡,哪里有什么“摸着天”、“云里金刚”的能耐?

而王伦的另一位兄弟朱贵,也有一个响亮的绰号唤作旱地忽律。没曾想,朱贵居然也一动也不动。

既然连这些草包“好汉”都有惊为天人的外号,为何武松却没有?

二、行者是不是武松的外号?

看到这里,有的读者会说了,谁说武松没有外号,他的外号不就是“行者”吗?

笔者认为,“行者”压根就不是武松的外号。

首先,“行者”二字非常笼统,也非常随意,武松当年血溅鸳鸯楼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这才改装成了头陀的模样,于是就有了行者的说法。不过当头陀也不是武松的本意,而且头陀也不是武松的标志。

其次,行者只是武松的身份,并非外号。就连身为作者的施耐庵也如此写道:打虎向来有李忠,武松绰号尚悬空。幸有夜叉来说法,顿教行者显神通。

注意看,施耐庵也承认了武松没有外号。

原来,武松本有景阳冈打虎之壮举,无奈李忠占据了“打虎将”的绰号,一山都不容二虎,小小的一个水泊梁山自然也容不下两个打虎英雄,因而武松的绰号就会暂且“悬空”。

既是“悬空”,证明“行者”二字只是一个敷衍的过渡词,毕竟梁山100多人都有绰号,武松不能搞特殊,这才用了“行者”二字将就将就。

此外,武松自己也说了一句话,道出了他为何没有外号的关键线索。

三、武松道出关键所在

那时武松因为怒杀西门庆、潘金莲,被判了一个刺配孟州的刑罚。在路过十字坡的时候,押送武松的两位公差见孙二娘身材火辣,当即带着武松入店消费。

两名公差走南闯北多年,却忘了色字头上一把刀,他们喝了含有蒙汗药的酒水,一个个纷纷倒地。唯有武松有着“世人皆醉我独醒”的头脑,他将计就计,跟着公差一起倒地,却趁着孙二娘来提自己之时猛然发动袭击,压得孙二娘哇哇乱叫。

要不是张青及时归家,孙二娘早就“香消玉殒”。书中是这么写的,武松跳将起来,把左脚踏住妇人,提着双拳,看那人时,头带青纱凹面巾,身穿白布衫,下面腿絣护膝,八搭麻鞋,腰系着缠袋;生得三拳骨叉脸儿,微有几根髭髯,年近三十五六。看着武松,叉手不离方寸,说道:“愿闻好汉大名。”武松道:“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都头武松的便是。”那人道:“莫不是景阳冈打虎的武都头?”武松回道:“然也。”那人纳头便拜道:“闻名久矣,今日幸得拜识。”

看到没有?当张青询问武松大名时,武松没有亮出自己的外号,而是说了一个“都头武松便是”。你或许说“都头”便是武松的外号,可阳谷县只是一个县,搞不好已有好几个都头。可见在那个时候,都头这个职位极其稀松平常。

因此,重点不是在“都头”二字,而是在于“武松”二字,这就是武松为何迟迟没有外号的真正缘由。原来武松不需要“包装”,他的实力摆在那里,压根就不用外号。

“十字坡风波”后,武松又有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等壮举。此时“武松”二字更是名动江湖、响彻云霄。对于“武松”二字,江湖上哪个不知、哪个不晓?

这样一来,就能解释武松上了梁山之后为何会用“行者”二字敷衍一番了,只因武松和其他梁山好汉不一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强者,难怪武松会被施耐庵赋予一个“人间太岁神”的美誉。

0 阅读: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