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之前,尽可能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

在青天 2024-09-18 08:50:45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幼儿时期是孩子想象力最丰富的时期,孩子的想象力,是我们成年人所想象不到的。

脑神经的科学研究数据表明,孩子的大脑发育,在3岁前就已经完成了60%,6-8岁左右会完成到90%,所以6岁之前非常重要,这是孩子想象力的黄金时期。同时,这也说明,孩子的想象力是与生俱来的,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保护他们的想象力。

(01)

大脑发育的过程,实质上是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建立联结的过程。

新生儿的大脑神经元之间没有什么联结,大脑皮层的多数区域也不活跃,当受到外界的刺激时,神经元联结则会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尤其是在3岁左右,会出现爆发性的增长,复杂的神经网络就像四通八达的城市交通。神经元之间建立的联结越多,孩子的奇思妙想也越来越多,所以孩子会在你讲到某个事物的时候,马上就联想到多个与此有关的事物,这就是想象力的开端。

举个例子,有位朋友某天早上拉开卧室窗帘,准备喊孩子起床上幼儿园,窗帘拉开后阳光照到了孩子的脸上,孩子就说:把灯关掉!朋友又告诉孩子,是太阳,太阳都起床了。然后孩子就说:那就把太阳关掉吧。

这就是孩子的想象力为什么如此的丰富又自然,因为他们大脑的神经元正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所以他们也会在这个时期不停的问大人各种“为什么?”

有位网友分享了他和儿子的对话。

清明节的时候,他带着5岁大的儿子回老家祭祖。他在张罗祭祀用品的时候,儿子就问他:爸爸你干什么?地上的东西是什么?

他说:这是纸钱,清明节用来烧的。

儿子又问:是烧给谁的?

他本来想告诉儿子,是给爷爷、太爷爷…等等,但是担心儿子一下搞不清楚,就干脆对儿子说,是烧给祖先的。于是,儿子又问他:幼儿园老师说,人类的祖先都是猴子变的,你是要给猴子烧纸吗?

正当这位父亲不知道该怎么给儿子解释的时候,儿子又抛了一个问题出来:为什么不是烧香蕉给他们呢?

孩子各种奇思妙想的神经回路,正是因为他们的脑神经处于高速发育的阶段,而且他们的想象力还没有被约束和限制。

带过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孩子到2-3岁左右的时候,就会开始出现n多的“为什么”,会有无穷无尽的问题来拷问父母们的灵魂,而且能从我们完全意想不到的角度问出来。甚至是父母崩溃的说出:“没有为什么!”孩子也不会善罢甘休。

这是孩子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探索,通过语言的表达方式呈现出来。

这时候孩子提问的特点是一种随机性的探究,他们在提问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问题意识,他们的随机发问,并不是要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是表达对这个世界的好奇。由于孩子的认识水平有限,只能发现事物的表面的一些联系,所以他们就会通过不停的问各种问题,来寻求“答案”。

这个寻求“答案”的过程,就是想象力在不断锻炼的过程。

所以,面对孩子的那些连环夺命问,父母不用担心被孩子问倒了没面子,也不要嫌弃孩子那些让你崩溃和心烦的“为什么”,这恰好是孩子心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每个孩子到这个年龄段,他都会有同样的举动,就看我们能不能理解。孩子需要的,是被允许、被理解,只要你不厌烦孩子的“为什么”,不约束孩子的思维空间,孩子的想象力就得到了保护和锻炼。

(02)

孩子不停地问这么多问题,不仅有脑神经的高速增长的原因,还因为孩子内心有焦虑。

这份焦虑就包括了对世界的好奇,他们会尝试用各种办法去缓解这份焦虑,但是又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找到了方法和答案,那么这种不确定感,反过来又强化了孩子的焦虑。所以,孩子为了缓解和克服焦虑,就会特别渴望寻求知识,特别强调现实,特别强调精准、秩序,特别强调遵守特定的规矩及仪式,有时候甚至是达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

这时候,孩子就会出现执拗、强迫的表现。

比如,你准备和孩子出门的时候,你提前把门开了,孩子就不行,非要把关上,然后再由他来开一次。这也是2-3岁左右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什么事都要自己做,如果父母做了,孩子也要自己重新做一遍,不给做就哭闹。

还有位朋友分享说,她家3岁大的儿子刚刚学会了自己冲马桶,然后还要求家里每个人上完厕所都得让他来冲。那天,奶奶上完厕所后,顺手就按了马桶按钮,孩子死活不同意,非要奶奶再去上一次厕所让他来按按钮,不然就哭得停不下来。最后搞得奶奶没办法,又去了一次厕所蹲了半天,搞得全家人都哭笑不得。

这也是幼儿教育家蒙特梭利提到的儿童的秩序敏感期。

儿童教育专家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中指出,儿童在顺利通过一个敏感期后,他们的心智水平便上升一个层次,如果这个阶段受到干扰或阻碍,孩子不能正常使用他们的身体的各种功能,相关的能力就会丧失。

所以,这个阶段不要和孩子去较劲。接纳孩子的执拗,能够帮助孩子顺利的度过这个阶段。如果,出现了一些情况,事情不能马上重来的话(比如上面冲厕所的例子),那么也允许孩子哭,允许孩子表达他的情绪。父母只需要陪伴孩子,倾听和理解,孩子自然也会慢慢接纳事实。

生活的规律和秩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逻辑感, 想象力正是在已有形象和逻辑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 因为有序的环境会帮助孩子内心产生安全感、可控感,这有利于孩子的探索力、想象力的发展。

(03)

而到了6岁左右,孩子大脑神经元突触又随之慢慢减少。因为大脑的神经发育过程,会让有用的神经元连接日益巩固,同时让一些无用的神经元连接逐渐消失,这样才能让有用的神经系统越来越发达。

那么,逐渐消失的会是一些什么东西呢?

在前文我们有说到,如果孩子觉得后方有危险的话,他就没办法腾出全部精力去探索。对于孩子的大脑神经发育,也是如此。

一般情况下,孩子是不会太担心妈妈到底喜不喜欢自己的。所以,这些担心的神经线路就是无用的,是可以丢掉的,因为他知道妈妈一定是喜欢他的,那么他脑神经运用到想象、探索的部分就会发展得更宽阔。

但是,有的孩子的成长环境,就会让他整天去揣摩父母的心情。爸爸今天高兴不高兴?妈妈今天爱我不爱我?所以,有的孩子就会保存着那些去揣摩父母心情的神经回路。那么,他们想象力的带宽和范围自然就受到了影响和限制,因为他们会把更多的想象放到妈妈的关心爸爸的陪伴上。

作者:吴在天,心理咨询师,心理专栏作者,著有《什么样的孩子敢成功》《内在觉察》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