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3200字。
《卖油翁》是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入选中学课本之后,却删去了文章的最后一句,也可以说是删去了文章最难以理解的一句,删去了文章画龙点睛的一句。
为什么会删去这么重要的一句话?
笔者认为有两大原因,不过还要从作者成文的背景说起。
注:网上众说纷纭,大多数人对《卖油翁》文章的理解都是一知半解,对当时的欧阳修,对文章中的陈尧咨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对最后一句中出现的两个典故到底和前文有什么联系。大家都是互相抄袭,以讹传讹,让人愤慨。
一、创作背景:陈尧咨与欧阳修1.1 主人公陈尧咨
《卖油翁》中的主人公陈尧咨在如今虽然没什么名气,但是在当时却是一代名臣。
陈尧咨父亲陈省华,历任陇城主薄、栎阳县令、济源县令、太子中允、殿中丞、京东转运使、祠部员外郎、苏州知州、鸿胪少卿、开封知府、光禄卿、累迁左谏议大夫。
陈尧咨的长兄陈尧叟,端拱二年已丑科的状元,授光禄寺丞、直史馆,历任河南东道判官、工部员外郎,升广南路转运使、广南安抚使。
陈尧咨的次兄陈尧佐,端拱元年进士及第,历任魏县、中牟县尉,知朝邑、真源诸县。
陈尧咨,字嘉谟, 咸平三处庚子科状元,历任将作监丞、通判、团练副使、右谏议大夫、集贤院学士、工部郎中、永兴军节度使、安国军节度使、武信军节度使等职。
根据《宋史·陈尧佐陈尧叟陈尧咨传》记载,陈尧咨“出入列禁兵自卫。用刑惨急,数有仗死者”。“尧咨于兄弟中最为少文,然以气节自任。工隶书。善射,尝以钱为的,一发贯其中。兄弟同时贵显,时推为盛族。”
陈尧咨兄弟三人,两位状元,一位进士,可谓当世名门盛族。
1.2 欧阳修
公元1065年(治平二年),欧阳修妻子的堂弟薛宗孺犯事被弹劾,欧阳修没有为其开脱,还督促依法治理。薛宗孺就造谣说欧阳修与其大儿媳妇吴春燕有染。欧阳修的对头蒋之奇立刻弹劾欧阳修。
五十八岁的欧阳修受此等“不根之谤”,连上奏札,请求彻查此案,甚至“期于以死必辨而后止”。
公元1067年(治平四年),宋神宗降黜蒋之奇等,安慰欧阳修,请欧阳修不计小人之言。经历如此惨痛风波,花甲之年的欧阳修一再请退,再三请求后,终于得罢参知政事,以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出知亳州。
同年,就在知亳州其间,欧阳修写下了这篇《卖油翁》:
卖油翁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
二、《卖油翁》前两段(不含最后一句)解析《卖油翁》是欧阳修根据一代名臣陈尧咨真实故事改编。前两段是在真实故事的基础上,稍加延展和描写而成。
第一段写陈尧咨射箭和卖油翁看射箭,设置悬念。
文章一开始用极简洁的语言交代了陈尧咨善射,而“自矜”、“善射”、“当世无双”突出了他射箭技术的熟练;“以此自矜”又写出他沾沾自喜韵骄矜态度。
卖油翁“释担”、“久而不去”,表明他被陈尧咨射箭所吸引,想看个究竟。看见陈尧咨射箭“十中八九”,只是微微地点了点头。“睨之”、“微颔”神态的描述,准确而传神。既表示对陈尧咨熟练的射箭技术的肯定,又写出他尚有不满意的静观神情。
作者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初步揭示了这两个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人对待射箭技术的不同态度,这就构成了矛盾,产生了悬念。
文章第二段写卖油翁自钱孔沥油,讲述熟能生巧的道理。
一开始,通过陈尧咨和卖油翁的两组对话,“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陈尧咨连着发出两旬问话,显得盛气凌人,并流露出对卖油翁轻视的态度。而卖油翁的回答却是淡然一句:“无他,但手熟尔”,语气平静,表现出卖油翁的从容和自信。
卖油翁的神情和语气激怒了陈尧咨,陈气呼呼地斥责卖油翁“尔安敢轻吾射”,老翁却仍然是坦然沉着,用冷静的语气回答,“以我酌油知之。”接着作者连用“取”、“置”、“覆”、“酌”、“沥”几个动词,井然有序地而又十分简洁,十分准确地描述了卖油翁沥油的过程,表现了他沉着镇静,从容不迫的度态。有这样的高超和熟练的技术,却仍然毫不夸饰地说,“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第二段用一句话交代了陈尧咨态度的转变和事情的结束。一个“笑”字,也是传神之笔,无须多加笔墨,就表示出陈尧咨从卖油翁的行动中受到启示并心悦诚服。
“笑而遣之”,这样处置,也符合陈尧咨的身份。
前两段的意思非常浅显易明,用卖油翁沥油的高超技能和低调谦虚的态度反衬陈尧咨“十中八九”的并非高超的射箭技能和骄横的态度,点出熟能生巧的道理。
三、《卖油翁》通篇解析文章的最后一句“此与庄生所谓解牛、斫轮者何异?”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深刻而又出乎意料的点出了欧阳修的态度。
这一句包含了两个重要典故。
“庖丁解牛”的典故出自《庄子·养生主》,庖丁讲自己的解牛神技,“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还有“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这里的庖丁解牛,可不仅仅是技术上的熟能生巧,而是早已超出“技”的范畴,“庖丁”、“刀”、“牛”三者合一,这才能“未尝见全牛也”。这已经远远超出了卖油翁“熟能生巧”的水平。
“斫轮者”的典故出自《庄子·天道》的最后一段,轮扁跟齐桓公的对话说,“臣也以臣之事观之。斲轮,徐则甘而不可,疾则苦而不入。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口不能言,有数存焉于其间。臣不能以喻臣之子,臣之子亦不能受之于臣,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斲轮。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
轮扁为什么说圣贤书是糟粕,就是以身说法。最高超的技艺,或者“天道”是不可言传的。自然的规律需要自己去领悟,语言和文字只能是歪解和曲解真理,所以说圣人之书都是糟粕。
轮扁的典故和文章前两段的主题比较接近。
那么,《卖油翁》通篇来看,究竟要表达什么主题?
3.1 绝知此事要躬行《卖油翁》要表达的第一个主题,就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其实就是轮扁和卖油老头的总结。
读书虽然能快速的了解事理,但是毕竟只是通过别人的述说来了解,不会有切身的体会和感悟。要想真正的彻底的了解事物的真理,除了读书之外,更需要实际的行动。
所以,掌握“天道”的规律,其中之一的诀窍,就是读书结合实践。“圣人之书”如果不结合实践,也只能是糟粕。
3.2 技进乎于艺,艺进乎于道《卖油翁》要表达的第二个主题,就是“天人合一”。或者说“技进乎于艺,艺进乎于道”。
庖丁解牛的故事,讲的就是庖丁的技艺已经远远超出普通的“技”,已经是“道”的范畴,所以文惠君才感悟道,“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文惠君听完庖丁的话,感悟到养生的奥秘,就在于“天人合一”,找到万事万物本身的规律。
四、删除最后一句的理由由上所知,不难得知中学课本为什么删除文章最后一句。
根本不是某些专家和编者们所说的欧阳修读书无用,重文轻武等歪解,更不是什么因为考虑庄子的唯心论等。
第一,是因为最后一句升华太高,中学生的境界无法理解。
从“熟能生巧”一句话就到“天人合一”,中间所差境界何止千里万里。“熟能生巧”并非无用,它是“天人合一”大道思想的最基础部分。
第二,轮扁所说的“圣人所言无用论”,虽然合乎道理,但是从中学生领悟角度来看,恐怕无法解释。
写《卖油翁》的时候,欧阳修已经是六十老翁,一代文宗久矣,他是韩愈之后,最重要的古文运动领袖,他对圣贤书的理解,远远高于常人,所以他提出的读书结合实践,才是理解天道的唯一途径。光读书死读书,只能是小成,甚至不通事理。这篇文章与他政途无关。
《卖油翁》用一代名臣陈尧咨与市井之间的卖油翁作对比,也是为了说明读书与实践相比,实践的重要性。
图1 当今亳州
图2 庖丁解牛
图3 轮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