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璧山区与铜梁区接壤的依凤乡,撤销后更名金凤社区

巧云聊旅游 2024-09-06 17:48:53

撤乡并镇使得很多发展潜力小,户籍人口少,经济基础薄弱的小乡镇被裁减并入大镇。很多人都认为是裁减机构,有些人说是行政区域调整,也有人说是强镇经济,不可否认的是裁减后的乡镇原驻地都避免不了变得冷清。看来不管乡镇有多大,只要管理机构不在都一样变得冷清,就好比如本文所写的依凤乡。

依凤乡位于璧山区的北部,距离璧山城区30公里,乡域面积为27.5平方公里,截止撤销时户籍人口为1.38万余人。依凤乡辖有南华、青龙、四合、卷洞桥、米氏、油坊、柳家河、跃进、盐店、五角9个行政村,2003年依凤乡整体并入七塘镇。依凤乡撤销后民间仍称为依凤场,官方名则叫金凤社区。

依凤乡是个历史悠久的地方,宋代就在此地设依来镇,宋代的依来镇不是行政单位而是驻军单位,起码依凤乡的起点不低。明朝则称之为依来乡,明朝的依来乡恐怕也不是行政单位,当然也不能证明它是军事单位,按当时人烟稀少,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来看,明朝时期的依凤乡相当于现在的一个行政村。清朝期间则称为依凤场,依来镇、依来乡,到清朝改为依凤场,期间发生的故事有点悲剧。

明朝末期张献忠带领农民义军进入四川,进入四川前期遭到四川土著的强烈抵抗,使得所带领的义军损失惨重。为报复四川土著,张献忠大举砍刀实行“屠川”政策,使得整个四川人口锐减。张献忠以及农民义军被消灭后为填补四川人口空缺而实行“湖广填川”政策,清朝康熙年间大量外省人来到四川落业,依来乡则是“湖广填川”最大受益者。原本荒无人烟,野兽出没的原依来乡亦因外来人口的落业而兴盛起来。

战乱原因,璧山县人口锐减,元朝初期璧山县被裁撤,璧山县所属区域并入巴县,统计地名的时巴县已经有金凤这个地方,为避免重名不得不改名。先民为改名而苦恼,既要保留凤、又不得重名,县衙建议启用依来这个老地名。先民觉得依来不能突出新文化,必须要带凤字,索性就将金凤改为依凤,既带有历史又突出新生文化。依来镇因战乱而消失,先民因从高处看到此地就像一群凤凰起舞,起名为多凤。夕阳西下,金色光芒照射这片土地,犹如一群金色的凤凰跳群舞,先民又将多凤更名为金凤。

明朝嘉靖19年(1483)复置璧山县,清朝乾隆24年(1759)复设依来乡,清朝嘉庆年间依凤设场,这得益于先民们努力繁殖人口的结果,如没有足够的户数,想来当年就没有依凤场。依凤场西通铜梁县,东走巴县,南走则是璧山县县城,北走则是璧山县唯一的港口、本县的经济副中心沉江(澄江),地理位置的优势迅速繁荣起来。商铺、客栈、饭馆、油坊、盐铺等各类商业机构齐全,使得依凤场成为方圆50里内最繁荣的集贸市场之一。

民国元年依凤场改为依凤乡,后来又改为联保,解放后保留乡建制,集体经济时期改为依凤公社。1978年依凤公社并入七塘公社,不知是跟七塘混得不好,还是觉得单干更有劲,1980年又从七塘公社分离出依凤公社。1984年依凤公社改为乡,很多乡在后来都升格为镇,依凤乡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无奈还是在2003年被撤销并入七塘镇。以依凤乡的历史底蕴和经济基础,升格为镇都不是难事,唯一的缺陷就是户籍人口太少,可惜的依凤乡。

为何说依凤乡撤销可惜,依凤乡历史有多久或许文献上记载的有点笼统,但依凤乡的老街最能体现出它的历史底蕴。依凤场的老街还保留有很多明清时期、以及民国时期的老房子,说其为依凤古镇都不为过,而且还是原生古镇。当然说它是古镇亦是一厢情愿,因为知道依凤老街的人少之又少,远离城区、开发潜力有限,或许就是远离城区老街古镇的悲哀。上图的茶园或许已经闭门多年,但它的存在亦能说明依凤老街曾经有过的繁荣。

依凤场尽管很小,但这里有座中学绝对让大伙羡慕不已,那就是亚洲中学,想想亚洲是什么概念,那可是整个亚洲的中学,没准当时招生指向是整个亚洲的中学生。可能说的有点大,亚洲中学其实是1944年创办,是地下党为宣传革命火种而办,因斗争环境恶劣,亚洲中学只办两年就搬迁到巴县沙磁区与民建中学合并,这所学校就是后来所谓的亚洲·民建中学。亚洲·民建中学位于江北区大石坝的盘溪,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走走。

依凤乡还是黑林起义的发源地,1948年11月28日地下党吴邦骅率领一支170多人的队伍来到依凤乡黑林河坝与胡正刚率领130多人的队伍汇合,并宣布起义。起义队伍起名为中国共产党华蓥山游击队渝西纵队,吴邦骅任司令员,胡正刚任副司令员。渝西纵队在依凤乡抓获璧山县参议长何能,国民党璧山县党部书记长徐昌梁,并阻击国民党溃军缴获军资无数。璧山县解放后渝西纵队与解放军35整编,吴邦骅则去西南军区将校研究班学习,渝西纵队存在的时间非常短暂,但对于依凤场来说绝对是一段辉煌的历史。

依凤乡撤销后仍旧保留赶场,只不过赶场不如之前的热闹,随着振兴乡村政策的实施,如把握住机会,依凤场再次迎来腾飞也不是不可能,加油吧!依凤场是几号赶场,想去凑热闹,知情者敬请告知,谢谢。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