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之西行》:死里逃生后,曹仲达为何要捐出全部家产?

烟花五月 2024-08-04 02:32:55

在《唐朝诡事录之西行》最后一案中,多宝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花甲葬制度的废除。

和变法维新一样,改革旧制也面临着天然的阻力。谭嗣同在戊戌政变之后,曾放弃了逃生的机会。当时的他,面对屠刀、慷慨就义。

谭嗣同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为了救亡图存、变法自强,谭嗣同选择了从容就义。

曹多宝虽然只是一个孩子,但是他却在自己的书中写道:

“(花甲葬)习俗之不能被废除,盖因家族迂腐,而公廨坐视此事也。我,曹多宝,在此发誓,待父归西,即刻告示,自弃家产,与吾家族决裂,纵使被责悖逆于祖宗,亦当如此耳。吾亦用此一生相抗,直至花甲葬这个杀人之旧习被彻底废除。”

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的少年。

在多宝被杀案真相大白之后,曹氏家族废除了历史悠久的花甲葬。曹仲达,就此成了废除积弊的第一个受益人。

死里逃生、大彻大悟的曹仲达,再次对自己的遗产进行了分配,“曹公捐出了全部家产,一半用于完善莫高窟,而另一半,曹公居然把它全部分给了沙州穷苦百姓。”

曹仲达是沙州首富、富可敌国,他是能够跻身大唐福布斯富豪榜的人物。因此,曹家遗产的分配备受瞩目。

从第一次的财产全部分给老婆孩子,到这一次的财产全部捐出,同样的遗产,为什么曹仲达的处理方式完全不同呢?

对于将一半家产捐建莫高窟的做法,苏无名是这样解释的,“曹公此举既弘扬了佛法,又能使那些精美的雕塑、壁画,更好地流传后世”。

作为全剧智商的天花板,苏无名的解释不无道理。但是,苏无名只是说出了捐资的用途,并未道出曹仲达捐出家产的真实想法。

在多宝遇害之前,曹仲达对遗产的分配方案是这样的:儿子多宝分得一半家产;夫人及三个女儿分得另一半家产。

抛开遗产分配的合理性不谈,我们可以看出曹仲达分配的思路——一半给儿子,一半给其他人。

在多宝死后,曹仲达看似对遗产分配方案进行了调整,但这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操作。他依然秉承着五五分的思路——莫高窟一半,沙州百姓另一半。

事实上,在对遗产的处置上,曹仲达的两版分配方案,虽然看似天差地别,实则殊途同归。

在曹仲达原来的方案中,儿子是曹家的未来,所以他给多宝一半;夫人及女儿分得另一半。如今,频现意外、多宝遇害,他不得不对偌大的家产再度进行处置。

莫高窟是敦煌的名片,也是立志做导游的多宝的最爱;所以,捐出一半家产用于莫高窟的修缮,就是把原来属于多宝的一部分家产变相给了儿子。

多宝的一半,始终是他的。然而,曹仲达对于另一半家产的处置,却发人深思、令人费解。

本来,在多宝之外,续弦的夫人夜来与三个女儿才是曹仲达最牵挂的人。所以,在最初的方案里,他把另一半遗产留给了这四个人。

但是,经历了李赤行刺、多宝被杀之后,曹仲达被自己的老婆和女儿们伤透了心。

老大曹音一心争夺家产,给杀人的老公李赤打掩护;老二曹容更是杀人不眨眼、祭出夫妻档,要致多宝于死地;老三曹笑为了保住父亲的命,又是要杀弟弟、又是收买族中长老改规定;老婆夜来更是狼子野心,从一开始就带着目的进入曹家,试图在曹仲达辞世之后,接手曹家、霸占家产。

对于曹仲达而言,这四人是自己最亲近的人,然而却人人满腹算计、个个心怀鬼胎。她们四人,有的自私、有的贪婪、有的残忍、有的疯狂。

一纸遗书,让花甲老人曹仲达看淡了亲情、看穿了人性,所以,他才会把自己的另一半遗产捐给沙州的穷苦百姓。毕竟,连何可可们都知道感恩,自己的妻女却尽是贪得无厌之人。

两相对比,曹仲达的心简直是透心凉。

人若被伤透了,就会彻底地死心。妻女们的表现,让曹仲达无法释怀。

捐出全部家产,对于曹仲达而言,善良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无奈。



0 阅读: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