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为何在5点关门?每年用60吨猪血镇邪?专家揭开不为人知秘密

梅梅评历史 2024-01-27 07:27:12

作为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宫殿建筑群,600多岁的故宫,自它建造那日起就浮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在民间传说里,明成祖朱棣耗费14年、倾全国之力在建造故宫时,为了表达自己对玉皇大帝的恭敬,特意将故宫建成了9999.5间房(玉帝有10000间房),这种说法一直流传了550多年。

直到1973年,故宫博物院经过实地测量,才给出了科学的统计数据——紫禁城共有8704间房。

虽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多,但这个规模的建筑群在世界上,也算首屈一指了,规模排名第二的凡尔赛宫,也才只有2300个房间。

目前,故宫已对外开放80%的区域,但还有一些诸如“冷宫”等宫殿院落没对游客开放,而且一到下午五点,故宫就要清场关门,有网友就因此开始猜测,是不是故宫里有“脏东西”怕游客撞见?事情的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偌大的故宫里那些未解之谜!

一、故宫真的“闹过鬼”吗?

网上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

话说,1992年的一个雷雨天,几名游客正在走廊下避雨,忽然有人在对面红色的宫墙上看到了几名宫女的身影。

这几名宫女身着统一的前朝服装,正步履匆匆的朝前走去,意识到不对劲,有人眼疾手快,急忙拿起了摄像机,可短短5秒之后,这些宫女就看不到了。

多年来,网友和专家们议论纷纷, 有人说这事是杜撰的,也有人信誓旦旦,说这事是真的。

带着满腹的疑问,记者采访了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建筑专家周乾。

周乾首先表示,“目前没有可信的资料证实这事的真实性,但这事有一定的科学依据,是有可能发生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周教授说故宫红墙上的墙面都是用朱砂粉刷上去的,而朱砂里的主要成分就是Fe₂O₃(氧化铁)。

它具有导电性和亚磁铁性,是制作录像磁带比较重要的材料之一,因此,当雷雨天气发生时,在雷雨和磁场的相互作用下,原本“记录”在宫墙上的影像,很可能会释放出来,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就跟胶片放映一个道理。

至于冷宫为什么不开放?故宫为何五点就要关门清场?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为了“保护游客”!

但这种“保护”,和网友们猜测的害怕撞见“脏东西”不一样。

其一,冷宫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的位置很偏僻,而且它不是一个固定的院落,为了惩罚那些犯了错的妃嫔,屋内的装修和摆设都非常陈旧,几百年过去了,当年的冷宫更是年久失修、残破不堪,游客若贸然进入,既看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也会增加房屋倒塌的风险。

其二,故宫五点就要关门,也是为了要让游客在天黑前能离开故宫。

为了保护故宫里的建筑,故宫很多地方都没有架设照明设备,这也就意味着,天一黑,故宫里就伸手不见五指,游客在偌大的故宫里很容易迷路。

此外,除了保护游客们的安全外,故宫博物院这么做,也是为了保护文物的安全,建国后,故宫先后发生过七次盗宝案,无一例外,盗贼都是在天黑后才开始行动的。

至于故宫每年要用60吨猪血辟邪,这纯属无稽之谈。

故宫的工作人员有时会用到猪血,不过不是为了辟邪,而是为了修复文物。

在专家眼中,猪血和其他材料混合后,就成了一种粘性很强的胶状粘合剂,可以保证一些特殊的文物,尤其是木质文物长达50-100年不坏。

二、故宫的屋顶上为何从没有鸟粪?

故宫有8704间房,可不管什么时候看过去,故宫的屋顶都闪闪发光,既看不到成群的鸟飞落在上面,也看不到有鸟粪的存在,据说是因为鸟儿都忌惮皇家的威严而不敢落下,因此,大家把故宫的屋顶,叫做“鹰不落屋顶”。

事实果真如此吗?

1406年,明成祖朱棣在决定修建紫禁城时,专门下过一条命令:新的宫殿要恢宏有气势,还要干净美观,不能有粪便污秽亵渎祖宗和神灵。

故宫房间众多,必然会有鸟儿驻足,鸟儿停留的多了,必然会在上面筑巢排便。

这可怎么办呢?

故宫的设计师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

其一,加大每一块砖瓦间的距离和屋顶的坡度,这样鸟儿的爪子抓扣不住,也无法在屋顶上站立,自然就不会在屋顶山筑巢了;

其二,屋顶选用金黄色的琉璃瓦覆盖,黄色既能突出皇权的威严,还特别光滑、容易反光。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周乾解释说:“有科学分析表明,发亮的物体不利于鸟类或其它动物靠近。琉璃瓦在阳光下反光,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鸟类在瓦面停留。”

如此一来,鸟儿很少在故宫的屋顶上停留,我们自然就看不到鸟粪了。

连屋顶都设计得如此精妙,我们的古人真是太有智慧了!

三、皇帝妃嫔如何解决如厕问题?

故宫在鼎盛时期曾住过1万多人,可令人奇怪的是,故宫盖那么多房间,竟没有一间厕所!

但是,人要生存下去,总要吃喝拉撒,故宫为什么不建厕所呢?

我猜测,大概是出于以下三点考虑

其一、为了皇帝的安全。

上个厕所,还会有危险?

你还别不信,历史上因为上厕所,暴毙或受伤的大有人在。

春秋时期,晋国有位国君叫晋景公,他是我国有史以来,第一个上厕所时被淹死的君主。

“将食,涨,如厕,陷而卒。”——《左传·晋景公》

古代的旱厕一般挖得非常深,所以,晋景公掉进去之后才会因解救不及时而丧命。

除了厕所本身带来的危险外,古人在如厕时,还得提防野兽的袭击。

西汉时,汉景帝有一位宠妃在上厕所时,差一点被野猪袭击,成了野猪的美餐。幸而,护卫及时发现,这才制住了野猪,让宠妃有了脱身之机。

古代的厕所私密性、封闭性、安全性系数都不高,无形中增加了防护的难度,所以,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万无一失,皇宫里就永绝后患,不再建厕所了。

其二、为了健康和卫生。

据粗略统计,清朝全盛时,居住在紫禁城的人,像皇帝、后妃、太监、宫女、侍卫等等,加起来有1万多人。

如果建旱厕的话,是不是还得分等级?

毕竟皇贵妃是不会与贵人共用一个厕所的,而受宠的小主也不会和宫女“同流合污”,仅按照这个标准来建的话,故宫里起码有1/10的房间得建成厕所,光打扫清理就是一件大工程。

像法国的凡尔赛宫,在路易十四时期,就因为管理不到位,不仅宫廷内的仆人随地大小便,就连贵族遇到三急时,也是就地解决。

最后导致富丽堂皇的皇家宫殿,整日臭气熏天,污粪满地,所以,那些贵族王公们不管男女,才开始穿高跟鞋,以躲避随处可见的污秽。

其三,为了维护皇家威仪。

明成祖朱棣在营建紫禁城之初,连屋顶上的鸟粪都不愿看到,认为这些污秽会亵渎祖宗和神明,他又怎么会允许紫禁城里出现厕所这种肮脏的场所呢?

既然故宫里不建厕所,那生活在这里的皇室成员和太监、宫女、侍卫等工作人员,是如何解决方便问题的呢?

有人说,故宫是最能体现阶级差别的地方,这种差别在如厕方式上,表现得尤其明显。

1、皇室成员

我们就以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的如厕方式举例。

皇帝和妃子们有专属于他们的移动厕所——官房。

所谓官房,可不是一间房,它是皇上、后妃等特权阶层使用的便器的雅称。

官房不仅材料、样式多样,有木质长方形官房和锡质椭圆形官房之分,而且用法还十分讲究。

皇帝需要方便时,一般会对身边太监说一句:传官房或请官房。

太监会意,就会赶紧用黄云龙套包住官房,顶在头上,送到皇帝身边。

你以为皇帝如厕就这么简单?不,不,皇帝的官房门道绝对超出你想象。

比如,清高宗乾隆,他是一位非常会享受的皇帝,他在如厕时,不仅要求无味,还要求无声。

太监们为了满足皇帝的要求,费尽了心思。

首先,在官房的最下面铺上一层细沙;

接着,沙上面铺一层用炭火温热过的沉香木屑;

最后,木屑上再撒上厚厚的干花瓣。

皇帝如厕时,排泄物直接掉进花瓣堆里,不仅毫无异味,还花香四溢。

不得不说,皇帝的生活就是享受啊!

与皇帝相比,嫔妃、太后们的官房也各有千秋。

其中慈禧太后的官房,单拎出来,就是一件国宝。

据慈禧的贴身宫女何荣儿在《宫女谈往录》中所述,慈禧太后的官房是用上等檀香木做成的,形状就像一条大壁虎。

壁虎嘴部微微张开,可以放手纸,两只眼睛镶嵌红宝石,四爪落地,构成了官房的底座,壁虎肚子正好装排泄物。

与乾隆皇帝的官房一样,慈禧太后的官房内部也是“奢华无比”。

壁虎的肚子里,不仅放着香木细末、草木灰等除味物,在其上还铺有一层厚厚的烤焦的香枣。

据说,慈禧太后不喜欢闻花香,只喜欢闻果香。是以,太监宫女们投其所好,让老佛爷在如厕时,也能闻到自己喜欢的味道。

官房准备就绪,慈禧太后开始方便时,下人们就静立一旁,拿着特制的湿润手纸,随时准备为老佛爷效劳。

唐宋之前没有手纸,古人都是用木头片或竹片制成的“厕筹”,到了元代,蒙古人才开创了用手纸的先例。

进入清代,手纸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为了彰显自己的尊贵,慈禧将手纸也“玩”出了新花样。

首先,慈禧用的手纸,是特供的白棉纸,后宫里除非慈禧赏赐,否则无人有资格使用;

其次,宫女要事先把白棉纸裁剪成特定的正方形,确保每一张手纸都整整齐齐、大小一样,连一点毛边都不能有;

第三,要把裁剪好的手纸,再熨烫一遍,纸的表面不能有凹凸和摩擦感;

第四,烫平的手纸比较干燥,为了增加舒适度,慈禧还要求宫女提前将手纸打湿。

当然打湿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含水量,水少了使用感不好,水多了,还会把手纸弄破。

为此,慈禧宫中有一个专门为她准备手纸的宫女,这个宫女常年什么都不用干,整天就给老佛爷准备手纸就行。

最后,这个宫女的“手艺”,还成了宫里的绝活,连慈禧太后都称赞不已。

那皇帝、太后们的排泄物会直接倒掉吗?

和电视剧中演的一样,皇帝、太后、嫔妃的粪便,并不会直接倒掉,而是会进入下一个环节——让太医查验,因为太医们能通过便便,看出人的身体健康状态。

所以,即便是脏臭的便便,只要是皇帝、太后们拉出来的,也是高级机密,一般人还真接触不到。

2、普通宫人、太监、侍卫

作为故宫里的工作人员,太监、宫女、侍卫等,就没有使用“官房”的资格了。

他们只能找个偏僻的房间,集体共用便盆,而且还是男女混用,条件十分简陋。

那他们的排泄物,是怎么处理的呢?

清代皇宫中,有一个叫辛者库的部门。

凡是到辛者库做工的,都是一些地位最低的粗使杂役或获罪的宫人,他们每天的工作,除了洗衣服、打扫卫生之外,还要负责清扫每日数以百计的便桶。

在影视剧《康熙王朝》里,康熙为了惩罚容妃的“胡言乱语”,就把她发配到了辛者库,专门刷马桶,可以说是相当严重的惩罚了。

令人奇怪的是,故宫里每天产生的巨量排泄物和垃圾,不仅没给皇帝带来麻烦和苦恼,反而还成了皇家的财源之一。

辛者库的太监和宫女们,会把各宫送来的粪便,装入专门的运输车,然后再运到城外,卖给农民们种田。

晚清作家利伯元曾在《南亭笔记》记载:

“宫人多用粪车,每月初四、十四、二十四,以空车拥入一换。”

意思就是说,故宫里的粪车每隔十日,也就是每月的初四、十四、二十四日,就会空车进入,换走之前已经装满的粪车。

当然,这部分收入全都进了皇帝的内帑,太监、宫女们是分不到这些“红利”的。

故宫里虽然没有建一个厕所,但咱们聪明的古人和追求奢华的皇帝、嫔妃、太后们,用自己特殊的方式,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

总结:

由此可见,故宫作为我国最负盛名的景区和文化遗产,是没有那些“乱力鬼神”的,有的只是我们古人超前的智慧和封建帝王们享受之极的生活方式。

64 阅读:83312
评论列表
  • 2024-01-29 07:21

    冷宫里冤魂太多,阴气太重

  • 2024-01-28 07:37

    古代没有如厕只有茅房

  • 2024-01-29 00:10

    谁告诉你每年用60顿猪血的?猪血都倒你家门口还是被你家吃完了?净瞎扯淡

  • 2024-01-28 18:45

    中国古代都用马桶

  • 2024-01-29 22:50

    扯淡,扯淡,是不是就从小编这儿来的[捂脸哭]

  • 2024-01-28 23:25

    小编如此吹捧,你愿意现在的如厕方式,还是故宫的"高贵"如厕方式?所谓的古人"智慧"笑死了[大笑]

  • 2024-01-29 23:58

    整天人流量那么大,阴气再盛,踩也踩住了。

  • 2024-01-30 01:02

    琉璃瓦反光是在阳光下,阴天也反光 鸟儿不停就不停 都用现代的文化去解释古老的神话 世间肯定有神和鬼 因为有好多事 是现代也解释不通的

    现在的我只能硬等 回复:
    神鬼用手机吗?
  • 2024-01-30 17:09

    第一次听说猪血可以镇邪[呲牙笑]

  • 2
    2024-01-30 19:07

    五点关门正常啊 我这边很多景区都是五点关门

  • 2024-01-28 19:40

    可是 有些中国人不懂为什么五点钟下班 把故宫还当成公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