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曾刊文,要把抗战精神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内容。为了讲好中国故事,我们策划了《不屈百年》系列文章,本文为第5期。若您也感兴趣,烦请点击一下“关注”。
引言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之后,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惨败,随后又是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千疮百孔的大清朝,已然失了民心,维新不可为,唯有革命方能救国。
中国同盟会等革命团体从1906年开始,不断发动起义,从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到1910年的黄花岗起义,一共发动了10次起义,全部都以失败告终。
10次失败,换作别人,早该放弃了吧?可革命党人不认命,1911年10月10日晚上,他们在武昌举起了第11次起义的旗帜。
武昌,这座当时的军事重镇,成了他们赌上全部希望的地方。就在炸弹提前爆炸、计划意外泄露的紧急关头,新军工程八营的士兵拿起枪,冲进楚望台军械所。不到24小时,湖广总督瑞澂落荒而逃。
为什么是武昌?为什么是第11次?这场“以命相搏”的起义背后,藏着一场改变中国命运的秘密!
十次失败的背影,革命为何不放弃
1906年,湖南萍浏醴起义失败;1907年,潮州黄冈起义失败;黄花岗起义,依旧失败……从1906年到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了10次武装起义,却没有一次成功。
要说失败教训,这帮革命党人简直“专业户”。可他们却越挫越勇,却依然信誓旦旦:“第十一局,我能翻盘!”
为什么这么有信心?其实,每一次失败,都是革命党人和清政府之间的一次试探。
萍浏醴起义让他们明白,仅靠民间会党不行,缺乏新式军事训练的队伍根本干不过北洋军;潮州黄冈起义则暴露了没有后援支撑,成功也是昙花一现;黄花岗起义虽说壮烈,但组织混乱、军械不足,最终被清军轻松镇压。
这些失败的背后,既有内部的原因,也有外部的困难,但每次失败都在累积经验。
不过,革命不是一场实验课,而是生死攸关的大博弈。失败10次,已经耗尽了大量人力物力,还打击了革命党人的士气。但革命党人并未止步不前,反而愈发清晰:推翻清政府不能再靠孤军冒险,必须整合新军资源,并且选准一个能撼动清王朝根基的地方作为突破口。
这些失败也有“价值”。它们不仅让革命党人意识到起义必须从单纯的“敢死冲锋”转变为周密的军事行动,还让更多人看清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特别是在黄花岗起义之后,国内外的舆论发生了变化。黄兴曾在失败后说道:“这些烈士的鲜血,不会白流。”他深信,失败的革命终将成就一次伟大的胜利。
这种信念也在同盟会内部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革命者认为,失败只是过程,而成功才是结局。这种信念,成为了后续革命的精神支柱。
黄花岗起义失败后的某个深夜,黄兴坐在油灯下,凝视地图。旁边有人问:“老黄,咱们接下来去哪儿?”黄兴叹了口气,说:“去武汉,武昌就是下一个战场。”他的眼神中满是坚定,仿佛看到了翻盘的希望。
武昌为何成了最佳选择
如果说起义是赌博,那么武昌就是革命党人“孤注一掷”的筹码。一个问题摆在面前:为什么要选武昌?大清帝国这么大,别的地方不行吗?答案其实很简单:天时、地利、人和,武昌全占了。
武昌的天时,得益于当时清政府自身的“作死操作”。为了镇压四川的保路运动,清廷把湖北的部分新军调往四川。
这下可好,原本负责驻守湖北的湖广总督瑞澂手下兵力大减,连本来就松散的防线都不够用了。对革命党人来说,这简直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地利就更不用说了,武昌地处长江中游,东接南京,西连重庆,位置极其重要。拿下武昌,就等于在清朝的心脏上捅了一刀。而且武汉三镇一体,革命力量容易汇集,兵力一旦整合起来,影响力就能快速扩散到全国。
最后,人和是武昌能成为起义首选的关键。湖北新军是当时清军中革命思想最浓厚的部队之一,文学社和共进会等革命团体早已在新军内部秘密发展党人,渗透到了各个营队。用今天的话说,武昌的革命基础已经“打好了地基”,只等着开工建楼。
起义前夕,湖北新军的秘密会议在一间昏暗的营房里召开。蒋翊武站在中央,严肃地说道:“我们已经失败了十次,这一次绝不能再出岔子!炸药、枪支都准备好了吗?”
士兵们齐声答道:“准备好了!”蒋翊武点点头,沉声道:“好,那就等号令行动!”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11年10月9日,起义前一天,一声巨响打破了汉口的夜空。原来,革命党人在制造炸弹时不小心发生了爆炸。
俄国巡捕闻讯赶来搜查,起义的计划暴露无遗,甚至连党人的名单都被缴获。清政府一看,立刻下令大搜捕。起义的指挥者们一下子陷入了极大的危机。
但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经过紧急商议,革命党人决定立刻行动——10月10日晚上,武昌起义的第一枪终于打响了。
一声枪响,清朝地动山摇
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城内漆黑一片,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新军工程八营的革命党人率先冲向楚望台军械所。
守卫军械所的清军被突如其来的攻击吓懵了,根本来不及反应就被缴械投降。士兵吴兆麟被临时推举为总指挥,他一声令下:“搬枪!搬炮!”大批武器迅速转移到起义军手中。
与此同时,武昌城外火光冲天。炮兵营、辎重队的革命士兵按照约定的信号点起了篝火,向楚望台方向聚集。短短几个小时,起义军已经汇集了数千人。清军仓促应战,结果却被起义军打得节节败退。
最戏剧性的一幕发生在湖广总督瑞澂身上。这个总督一听说起义军攻进城了,吓得连夜翻墙跑到江边,坐船逃向汉口。第二天,当起义军攻占湖广总督署时,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大院。
武昌起义的成功,让清王朝的大厦开始崩塌。从湖北军政府成立到全国各省响应独立,短短两个月内,清政府的统治土崩瓦解。
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美国时,正在那里筹款的孙中山激动万分,感慨道:“武昌之成功,乃成于意外!”
武昌起义的成功,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不仅改变了清朝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回过头来看,这第11次起义的背后,有革命党人无数的血泪教训,有湖北新军的坚定信念,也有偶然与必然的交织。正是这次“背水一战”,为中国开启了迈向共和的新篇章。
参考资料
黄花岗起义_百科
武昌起义是在孙中山思想指导下发动的.光明网.2016-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