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当时南京的蝈民党唯恐抵抗日本人会导致事态扩大,于是开始姑息日本人的行为。而东三省的地盘比日本本土还要大很多。所以指望日本人直接统治这么大的地盘,就算是把日本搬空也有很大的难度系数。而且日本人的野心可不仅限于我国的东北地区。
早在明治维新之前,日本被美国打开国门以后,日本就有野心家认为,日本将来想要发达,就得先夺下中国的台湾和韩半岛,而后征服中国的满蒙地区,接着依靠这个作为跳板,吞并整个中国,并继续推进,横扫东南亚、南亚,最终席卷欧美,称霸世界。当然日本人的这个想法可以视为野心,也可以视为精神病患者的幻想。
当然,日本人在付出实际行动以后,也摸索出了统治占领区的密码:那就是扶植奸细,来代为统治。比如日本人在占领韩国以后,就扶植了大量的韩奸来帮助日本人统治韩国。甚至很多韩国人被日本人洗脑以后,居然真相信了日韩一家的鬼话。在中国的抗日战场上,也存在很多韩国人为日本人充当炮灰。
日本人似乎也借此掌握了扩张密码,所以在发动九一八事变以后,在我国东北地区成立了伪满洲国。之后又策动华北独立,打算找北洋政府时期的一些人物,来给日本人充当华北地区的代理人。比如日本人曾找过段祺瑞和吴佩孚来当代理人,结果都遭到拒绝。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日本人又陆续成立了一系列的傀儡政权。而这些傀儡政权中,规模最大的是汪精卫的汪伪。汪精卫虽然当了汉奸,但却自诩自己是为了东亚和平而奋斗。所以汪精卫为了能实现忽悠人的目的,主张把日本人扶植的大大小小傀儡政权统一起来,统一由汪伪号令。起初日本人对于汪精卫的主张懒得答应。但是在1942年的时候,日本官方的态度发生了变化:那就是因为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需要哄骗国际舆论,所以就需要做出要支持汪伪“独立自主”的态度。不过,日本军方对此却表示不屑:因为日本在华的各路傀儡政权,幕后存在不同的日军派系支持,因此如果让汪伪实现“一统江湖”,等于从这些日本军阀手里夺取了好处。所以不同派系的日军对此都有抵制心理。
而扯皮,就是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1、日本和汪精卫的矛盾按照日本人的设想,日本人对伪满的操控就是一个样板。所以,汪伪起初的定位就是翻版的伪满。但是实际上,当汪伪开张以后,日本人逐渐发现事情还是有了一定的变化:那就是汪伪的各级官员鬼心眼很多,并且,汪精卫虽然不堪,但毕竟也曾经暗杀过清朝的摄政王。所以汪精卫虽然怕日本人,但也怕丢面子。所以汪精卫经常带着手下跟日本人声称汪伪要求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毕竟汪精卫觉得自己和自己的手下当年也是干大业起家的,和靠继承祖宗家产的溥仪没有可比性。
日本人觉得老汪很烦。但当时,太平洋战争已经爆发。所以日本人唯恐汪伪继续和自己分心眼,容易拉低战争效率。所以,为了刺激汪伪上下的官僚们继续给鬼子办事儿,日本人不得不咬牙,给汪伪一定的权限,让他们有权自行处理一些事物。这算是一种收买吧!
不过,日本官方的这个表态,倒是让日本军方表示不满:当然不可否认,日本近代史上日本军方的特点就是没长脑子。所以并不理解日本官方的想法,反倒是认为日本官方出卖日本的国家利益——既把抢来的利益,居然白白分给汪精卫。所以日本人在考虑:TNND凭什么?
于是,日本的畑俊六大将率先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让渡权力给汪精卫不符合当下的战况。其余的日本一些有影响力的军官也纷纷认为汪伪其实不可靠。如果把权力让渡给汪伪,会严重拉低日本占领区的物资掠夺效率,反而对日本的侵略战争影响更大。
2、各方博弈其实日本官方何尝愿意向汪伪让渡部分权力?不过是形势所迫而已。所以当时的日本首相东条英机对日军各派将领严厉表示:向汪伪让渡权力的政策必须得落实到基层。并建议各地日军应该把工作重心都放在战争方面,不要过度关注或干涉占领区的地方事务,否则会拉低军队战斗力,这才是对日本最大的不利之处。
面对来自东条英机的压力,侵华日军各派将领这才不得不表示接受东京方面的指令。
再说汪精卫方面。
虽然汪精卫投日以后,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建立了盗版的“中华民国政府”以及“蝈民党”的总部,但是汪伪真正能管辖的地盘仅限于上海、南京以及周边的省份。至于距离较远的广州、武汉等地,其伪政府和汪伪在实际行政方面并无真正的隶属关系。此外,在华北地区,日本的华北派遣军支持下的北平、天津以及河北、河南、山东等省份,虽然在名义上表示服从汪伪号令。但是不论是财政还是人事任免,都是独立的。汪精卫的号令也压根被华北的伪当局视为废纸一张。
而内蒙古地区还存在一个日本人支持下的蒙疆自治政府,对察哈尔、绥远等省份有管辖权。这个伪政权的首脑是德王。在中国近代史上,伪蒙和伪满几乎是齐名的。所以不难看出,汪伪对伪蒙的管辖权,更是压根不存在。当然,伪蒙的德王骨子里也想的是闹独立,因此也不愿意接受汪伪的号令。
前文说过,这些伪政权的背后,都是不同派系的日军支持。但是到了1942年,日本不得不考虑把这些伪政权合并起来,然后最大化搜刮占领区。
因此1942年年底,日本官方对于华北、华南等各地伪政权做出了调整,既汪伪负责指导(是指导)华中、华北、华南等各地伪政权为日本效劳。日本人要求,在原则上,各地伪长官应该听命于汪精卫。甚至日本军界和政界的很多高官也频繁到南京“访问”,并借此提高汪精卫的威信。
不过尽管有日本主子的号令,但是华北的伪当局还是表示不能服从汪精卫号令——当然,华北方面伪当局的头目王揖唐敢于如此“硬气”,也是因为背地里有华北派遣军暗地撑腰。华北方面甚至认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应该是可以和汪伪分庭抗礼的机构。所以汪伪即便得到了日本高层的支持,但是华北方面和南京方面的斗争反倒更频繁了。
最终还是汪伪具备优势:因为汪伪在日本人的支持下,以人事任免的手段,把华北伪当局最高负责人王揖唐给赶下台了——当时汪伪打算拔掉王揖唐的职务,而和王揖唐有竞争关系的王克敏趁机搞事情,并把王揖唐贪污经费的事情抖了出来,汪伪于是利用这个大做文章。王揖唐就这样被赶下台了。不过,汪伪对华北地区的行政管辖仅限于形式,但实质性方面,汪伪始终没能真正实现对华北地区的号令和管制。
再说蒙疆方面。
由于因为日本高层的支持,汪伪在拔掉华北方面的反对者以后,又打算将伪蒙一并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既接收伪蒙的行政权。但是伪蒙方面,不论是名义上的行政管理还是人事任免,都压根不愿意接受汪伪的管辖。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抗战结束——抗战结束后,伪满、伪蒙、汪伪都宣告崩溃(当然当时汪精卫已经去世),也就无所谓谁管辖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