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向风前退,秋从雨后来”,时间过得真快,8月22日我们将迎来处暑节气,处暑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说文解字》曰“处,止也”,说的就是到了处暑节气意味着酷热的天气到了尾声,我国各地雷暴天气明显减少。
老话说“处暑三日无肯谷”,到了处暑节气虽然白天依然比较炎热,但是夜晚已经比较凉爽,昼夜温差越来越大,这样农作物白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到了晚上可以得到很好的储存,因此进入处暑节气农作物成熟得特别快。
对于农民来说都希望处暑多晴天,正如老话说“立秋有雨人欢喜,处暑有雨万人愁”,进入立秋节气粮食作物正处于灌浆期,这个时候农作物对水分的需求量大,因此立秋下雨对农民来说是好事;而到了处暑节气,农作物对水分和养分的需求量都趋于下降,这个时候天气以晴天为主可以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像粮食作物的籽粒会更加的饱满,像水果的颜色会更加的艳丽。
今年处暑不一般,处暑的时间在出伏的前面。老话说“秋后必有一伏”,这里的一伏指的就是末伏,末伏的时间往往都在立秋以后(极少数年份末伏的开始时间和立秋在同一天),由于末伏总共持续10天,而一个节气有15天,因此每年出伏的日期都在处暑交节的前或者后。有的年份处暑在出伏的前面,而在有的年份处暑在出伏的后面。
今年末伏的时间为8月14日至8月23日,因此今年出伏的日期为8月24日,而今年处暑交节在8月22日,很明显今年“处暑在出伏前”。
农谚说“处暑出伏前,遍地是坟头;处暑出伏后,农民乐淘淘”,根据我们老祖宗的经验,如果处暑的时间在出伏的前面,那么预示着年景不好,农作物可能会减产;而如果处暑在出伏的后面,那么预示着会五谷丰登,农民会比较高兴。希望今年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进入处暑后虽然白天气温依然酷热,但夜晚和清晨的温度会明显下降,导致昼夜温差增大。这种气候特点要求我们在生活作息和饮食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季节的转换。
处暑要到了,老人提醒,当天无论多忙,记得“1要种,2要吃,3不做”,尊重传统。
一、“1要种”这里的“1要种”指的是种植喜凉的蔬菜。市场上的蔬菜看起来品相很好,但是吃起来却比较寡淡,因此很多人会选择自己种植蔬菜食用,正所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蔬菜要想高产,前提就是适期播种,如果蔬菜的适播期都没有掌握好,那么我们做再多的管理都是白搭。
进入处暑节气白天炎热、夜晚凉爽,这非常适宜喜凉蔬菜的出苗以及生长,到了处暑节气像白菜、生菜、菠菜、茼蒿菜、豌豆尖、香菜、儿菜等喜凉的蔬菜要赶快播种了,如果种植得过晚那么蔬菜就很容易遭受冻害。
自家种植蔬菜食用我们宜多施农家肥、少施化肥,农家肥养分全面、肥效持久且能改良土壤,用农家肥种出来的蔬菜口感会更加的好。正所谓“人怕生水,菜忌生肥”,我们种植蔬菜时农家肥一定要完全腐熟后才能施用,未腐熟的农家肥不仅会导致蔬菜病虫害高发,而且还容易导致蔬菜烧根。
二、“2要吃”正是食用的最佳时期。而处暑作为夏季与秋季交替的节气,气候逐渐由热转凉,人们的身体也需要适应这种变化,鸭肉性凉味甘,具有滋阴养胃的功效,非常适合在处暑时节食用;此外鸭肉营养丰富,这个时候吃鸭肉也可以起到“贴秋膘”的作用。
老话说“处暑送鸭,无病各家”,在我国民间处暑吃鸭子的习俗由来已久,人们不仅自己享用美味的鸭肉,还会将烹制后的鸭子送给邻居,以表达邻里之间的友好与关怀。
推荐一道鸭肉的做法——啤酒鸭。这道菜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制作过程相对简单,很适合家庭烹饪。
材料准备:鸭肉半只或适量、啤酒1罐(约500毫升)、青辣椒3个、红辣椒2个、姜片3片、八角1个、桂皮1片、香叶1片、冰糖1小块、酱油2勺、胡椒粉1小勺、油盐适量。
制作步骤:
鸭肉处理:将鸭肉切块,冷水下锅,加入姜片,大火煮开焯水,去除血沫和腥味,然后捞出沥干水分。炒制鸭肉:烧热锅,放少许油,下入焯过的鸭肉翻炒。将鸭肉表面的油脂翻炒出来,炒至表面微微发黄时,加入姜片和大料(八角、桂皮、香叶)继续翻炒。调味上色:翻炒几下后,加入冰糖,待冰糖融化后,再加入适量的酱油继续翻炒,直至鸭肉表面均匀上色。加入啤酒:将整罐啤酒倒入锅中,确保啤酒没过所有的鸭肉。大火煮开后,转为小火慢炖约30分钟,让鸭肉充分吸收啤酒的香气。收汁调味:待汤汁逐渐收浓时,加入切好的青辣椒和红辣椒翻炒均匀。最后,根据个人口味加入适量的盐和胡椒粉调味即可。特别注意:冰糖不仅可以提鲜增色,还能使鸭肉的口感更加醇厚;啤酒的用量可以根据个人口味和鸭肉的量进行调整。
三、“3不做”1、不熬夜
处暑之后,虽然天气逐渐凉爽,但人体在经历了一个漫长而炎热的夏季后,往往会感到疲惫不堪,这就是所谓的“秋乏”。充足的睡眠是缓解秋乏的有效途径。通过不熬夜,确保每天有足够的睡眠时间,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从而减轻疲劳感,提高精神状态。
此外,处暑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收农忙的季节要到了,秋收是农民一年中最为繁忙和重要的季节之一,需要投入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处暑时节开始养好体力,对于接下来的秋收工作至关重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在秋收时人们就能保持精力旺盛,这样可以更好地应对繁重的体力劳动。
2、不吃过多辛味食物
进入处暑节气后,随着降雨的减少,天气变得日益干燥,我们的饮食习惯确实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在饮食上要尽可能少吃花椒、辣椒等辛热食物,辛热食物如辣椒、花椒、生姜等具有发散作用,食用过多会加重秋燥的症状,我们可以多吃蔬菜和水果,这样可以起到润燥的作用。
3、不下河游泳
处暑在农历七月,农历七月是我国民俗中的“鬼月”,刚好处暑又靠近中元节,民间有诸多禁忌和信仰,河水边往往阴气比较重,为了图个吉利,大人一般都会告诫小孩不去河里游泳。
另一方面处暑时节,河水温度开始下降,而人体在夏季已经适应了较高的水温。如果此时突然下河游泳,身体可能无法迅速适应水温的变化,容易导致寒邪入侵,引发感冒、抽筋等不适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溺亡。
总结,马上就到处暑节气了,我们要记得“1要种、2要吃、3不做”,尊重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