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个水也交税?财政部下通知,12月水税全国推广,事关每一个人!

说一件史知兴替 2024-10-24 03:15:41

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节水优先”的战略方针,一场关于水资源的“持久战”正式打响。

八年时间,中国用实际行动证明了“鱼与熊掌”并非不可兼得。

GDP翻了一番,用水量却不升反降,这份成绩单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和付出。但形势依然严峻,“节水优先”不能只是喊喊口号,必须要有更强有力的政策工具来保驾护航。

于是,水资源税应运而生。

其实,早在2016年,水资源税就已经在河北、北京等地试点推行,只不过当时还是“小范围测试”,属于“摸着石头过河”。经过几年的试点,水资源税的效果逐渐显现,万元GDP用水量下降、地下水开采量减少、节水意识提升,这些都是实打实的“战果”。

如今,水资源税正式“官宣”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实施,意味着这场关于水的“改革”进入深水区。这次“动真格”的改革,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用税收这个“指挥棒”,引导企业和个人节约用水,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最终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当然,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最关心的还是:水资源税来了,我的水费是不是要涨价了?

答案是:不一定。

信息来源:12月起水资源费改税全面推行,居民用水成本不会增加——海报新闻

这次水资源税的征收对象主要是那些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的单位和个人,尤其是那些用水大户,比如洗车场、洗浴中心、高尔夫球场等等,这些“用水大户”以后可得掂量着点用了。

且水资源税的征收标准并非全国统一,而是由各省市根据自身情况制定。

像北京、天津这些水资源本来就紧张的地区,水资源税的税额自然会高一些,而像四川、云南这些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税额就会低一些,这就好比是“量入为出”。

至于农业生产用水和农村居民用水,国家也给出了“特殊照顾”,不仅可以享受优惠政策,甚至还能减免税收。毕竟,农民伯伯是“弱势群体”,国家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肯定会考虑到他们的承受能力。

当然,水资源税的实施,并不意味着政府只是为了“收钱”。所有征收的税款,最终都会进入地方财政,用于水资源保护、节水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等方面,这就好比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水资源税的全面实施,标志着中国水资源管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思考。

有人质疑,水资源税会不会增加企业的负担,最终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企业不可能自己承担所有成本。

也有人担心,水资源税会不会影响农业生产?毕竟,农业是用水大户,一旦水价上涨,农民的种植成本就会增加,最终可能会导致农产品价格上涨。

这些担忧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们也要看到,水资源税的实施,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政府在制定政策的时候,肯定会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并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

更重要的是,水资源税的实施,并不仅仅是为了“收钱”,而是为了通过经济杠杆,引导企业和个人更加珍惜水资源,从而推动整个社会向着更加节约、环保的方向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水资源税的实施,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它关系到中国未来几十年的发展,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福祉,容不得半点马虎。

一场没有旁观者的“持久战”

信息来源:12月起水资源费改税全面推行,居民用水成本不会增加——海报新闻

水资源的循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大气中的水,九天就能完成一次循环,而湖泊里的水,则需要50到100年才能周转一圈,至于地下水,更是需要100年以上才能完成一次循环。

所以,一旦水资源被污染或过度开采,想要恢复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水资源税的实施,就像是在给水资源戴上了一道“紧箍咒”,通过经济杠杆来调节用水行为,让节约用水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当然,光靠政策的“硬约束”还不够,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企业要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加大节水技术研发投入,提高用水效率,走绿色发展之路。

个人也要从点滴做起,养成良好的节水习惯,比如,洗衣服的时候尽量用洗衣机,洗澡的时候尽量缩短时间,洗碗的时候尽量用洗碗机等等。

政府更要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公众节水意识,营造节水型社会氛围,让节约用水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节约用水,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付诸行动的“持久战”。只有每个人都行动起来,才能守护好我们共同的水资源,才能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碧水蓝天。

放眼全球,水资源短缺并非中国独有的难题。从缺水的“常客”中东地区,到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欧洲大陆,都在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而苦恼。如何破解“水危机”,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课题。

德国,这个以严谨著称的国家,在水资源管理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早在20世纪80年代,德国巴登-符腾堡州就率先开征取水税,并用税收收入补贴农民,鼓励他们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水资源。

事实证明,德国的“取水税+补贴”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20年来,该州的农业用水量下降了34%,水体污染状况也得到明显改善。

英国则另辟蹊径,通过立法手段加强水资源管理。早在1969年,英国就颁布了《水法》,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取用水资源,都必须获得环境署颁发的许可证,并根据取水量缴纳相应费用。

英国的“许可证+收费”模式,有效遏制了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确保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无论是德国的“经济杠杆”,还是英国的“法律手段”,都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宝贵经验。中国在制定水资源税政策时,也充分借鉴了国际经验,并结合自身国情,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特色的水资源管理之路。

水资源税的全面实施,是中国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突破,也是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水治理的重要体现。它向世界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中国致力于保护水资源,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水资源税:未来之路,任重道远

水资源税的全面实施,仅仅是中国水资源管理改革的“万里长征”第一步,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多挑战需要面对。

要解决政策落地的问题。水资源税的征收、管理、使用,都需要一套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来保障。

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水资源监测体系,准确掌握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为水资源税的征收提供科学依据。

另一方面,要加强税收征管,严厉打击偷税漏税行为,确保税收收入足额及时缴纳。

水资源税的实施,必然会增加企业的用水成本。如何在引导企业节约用水的同时,避免企业负担过重,影响经济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企业采用节水技术,提高用水效率,降低用水成本。

同时,要引导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节水减排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要加强公众宣传引导,提高全民节水意识。水资源税的实施,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水资源,造福子孙后代。只有让公众充分认识到水资源的珍贵性和节约用水的必要性,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资源问题。

政府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广泛宣传水资源税政策,普及节水知识,倡导节水行为,营造全社会节约用水的良好氛围。

水资源税的未来之路,任重而道远。它需要政府、企业、公众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为中国的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笔者认为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在全球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今天,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时代命题。

水资源税的全面实施,吹响了中国水资源管理改革的号角,也为中国的水资源保护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通过政策引导,科技创新,全民参与,中国的水资源管理必将迈上一个新台阶,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让我们携起手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珍惜每一滴水,呵护生命之源,共同创造一个碧水蓝天的美好未来!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