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贵阳老城区地铁2号线上,有一个站名为“阳明祠”站,绝大部分贵州人都不知道,阳明祠站是一个重要的旅游地铁站,这里不仅有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阳明祠,还有可以看贵阳老城区全景的东山山体公园。而阳明祠也是大部分贵阳人都不了解的地方。
阳明祠位于贵阳城东扶风山麓,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阳明祠虽然名为“阳明祠”,却有三部分建筑,包括阳明祠、尹道真祠、扶风寺。这里环境优美,被西南巨儒郑珍曾赞之为“插天一朵青芙蓉”。
其中的阳明祠是纪念明朝著名的思想家王阳明的建筑。王阳明,本名叫王云,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浙江余姚人。1506年,宦官刘瑾擅政,逮捕了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阳明上疏论救,因而被贬至贵州龙场,也就是现在的修文县。没想到,王阳明在修文领悟了陆九渊的心学。
他此后又在贵阳讲学,开创了龙岗书院。在王阳明的影响下,贵州开始出现了大规模的讲学热潮。这不仅加速了文化的传播,同时也促进了贵州教育的发展。有人评价道:“黔中之有书院,自龙冈始也,龙冈之有书院,自王阳明先生始也。”
然而,王阳明的心学严重冲击了程朱理学,被明朝官方认定为“伪学”,禁止天下学子讲习阳明心学。这时候,贵州弟子为了感谢王阳明,就在贵州开阳明之学,尊奉阳明先生如初,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汤冔、叶梧、陈文学等先后弃官,在贵阳传播阳明心学。1534年,贵州士人在贵阳创办了阳明书院。在全国大规模打击阳明心学的背景下,贵州的龙岗书院、文明书院、阳明书院,正学书院成为了传播心学的“薪薪之火”。
王阳明一生中教育许多弟子,其中有三个著名的来自于贵州,分别是孙应鳌、李渭、马廷锡,他们被称为黔中王学的三大传人,其中孙应鳌称为明朝四大心学大家之一。这三大弟子继续为贵州的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
明末清初,阳明书院毁于战火。康熙年间,贵阳重建了阳明书院,雍正年间改名为“贵山书院”。在清朝,出任贵山书院“山长”都是饱学之士,其中以贵州人陈法、艾茂和福建人张甄陶为代表,他们被称为“贵山三先生”。“贵山三先生”对贵州文化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因而后人将将他们与王阳明合祀于“贵山书院”。
为了纪念王阳明先生,贵州巡抚庆保重修扶风寺时,在寺南修建阳明祠。1819年,贵州提学使张輶和贵山书院、正本书院、正习书院的院长等出资将阳明祠修建完毕。后来,人们又将“贵山三先生”移往“尹道真祠”,继续受到贵州学人的崇拜和敬仰。
尹道真祠纪念的是贵州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尹珍。尹珍是东汉时期的牂牁郡毋敛县(独山)人,字道真。他在早年拜许慎为师,研习五经。后来尹珍任尚书丞郎,后官至荆州刺史。
公元 107 年,尹珍归来,在今天的正安县毋敛坝一带“手建草堂三楹”,设馆收徒教学。不仅如此,他还在贵州各地进行讲学,足迹遍布了牂牁各地,有“南域知学自珍始”之称,“凡属牂牁旧县,无地不称先师”。因此,尹珍成为了贵州历史上第一位重要的教育家。
为了纪念尹珍,人们在贵山书院中建设了尹公祠,其“德兼教养”横匾是贵州学政洪亮吉在1793年题写;“北学游中国,南天破大荒”的柱联是贵州巡抚曾燠在1815年题写的。1879年,贵州著名大臣丁宝桢和贵阳乡绅名士捐资重修阳明祠,并将尹公祠迁入阳明祠。
1916年,贵阳的乡绅名士在阳明祠边单独建成尹珍专祠。尹道真祠虽然是纪念尹珍而建,但其中陈列的文物和阳明心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例如祠内配祀贵州理学家孙应鳌等十四人。尹道真祠建设之时,还将贵山书院的《重修贵山书院碑记》、《贵山书院公费纪略碑》《己丑留别诸生二律诗碑》等移入其中陈列。
1901年,清朝推行新政,下诏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学堂,于是贵山书院改为了贵州大学堂,也就是现在贵州大学的前身。贵州大学堂成立后,引进了吸血,为贵州培养了大批的人才。1904年,日本东宫侍讲三岛毅等来贵阳瞻仰阳明遗迹,于是题诗一首:“忆昔阳明讲学堂,震天动地活机藏。龙岗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该碑也存在了阳明祠。
阳明祠见证了贵州文化、贵州教育的发展,是贵阳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然而该建筑却在近现代再次遭到毁灭。抗战时期,阳明祠被西迁的军事机关占据,导致年久失修。上世纪“破四旧”的浪潮中,阳明祠遭到了空前的浩劫,毁灭不堪。直到改革开放后,当地才根据原貌重建了阳明祠。2006年,阳明祠成为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欢迎大家关注“黔方胜境”,小编致力于宣传贵州风景、文化和历史,尤其是重视对小众景点、免费景点的介绍,帮助驴友避开拥挤的人潮,探索大自然的秘境。如果需要制作旅游攻略、路线,定制旅游出行也可以咨询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