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影院打拼的国产电影最近日子不好过!从国庆档开始,票房一路下滑,连华语首部辐射灾难大片都没能掀起波澜。翻版韩片、低质量网大屡屡受冷,观众的眼睛雪亮着,真材实料的电影才有机会赢得市场。
正文中国电影市场仿佛进入了一个“冷淡期”。十月,国庆档票房虽算得上三大档期之一,但累计只有36.24亿,这成绩可以说让整个行业都倍感失落。《志愿军:存亡之战》虽然成了月度票房冠军,可是总票房也不过12亿,实在有些尴尬。这一年又一年的大制作,是拍给谁看的?
进入11月,市场期待《焚城》能带来一些刺激,毕竟这是刘德华主演的华语首部辐射灾难片。可结果呢?三天时间,居然只吸引了不到200万观众,票房刚过8000万,这简直是个笑话。观众口味越来越挑,明星光环不再管用,没人愿意为“看上去很精彩”却实际空洞的影片买单。
网大市场呢?同样是一个“烂”字当头。今年11月2日上线的《我的女大佬》打着“动作喜剧”的旗号,致敬韩片《我的老婆是大佬》,请来了曹云金、肖旭这样的知名演员,结果呢?上线第一天,分账票房才17万,两天合计31万,连平台热度榜的榜首都没能拿到。翻版韩片难道不应该把质量放在首位吗?就算是翻版,也得有点自己的创新吧。
其实翻版的韩片并不算什么新鲜事,但观众可不是以前的观众了。这年头,影迷们看得可精了,谁还会去看“没诚意”的复制粘贴?《我的女大佬》就是个好例子,剧情混乱,角色不立体,连演员演技也似乎一片散漫,怎么能不被观众吐槽?
再说回《焚城》,灾难片的核心是让观众沉浸其中,感受那种极限环境下的人性挣扎和情感碰撞。可是这部片子呢?更像是流于表面的灾难元素的堆砌,少了人情味,也缺乏打动人心的情感刻画。刘德华撑起整部片子都吃力,又有多少观众愿意捧场呢?
电影质量不过关,影迷们的情绪自然难以买账。过去,观众或许还会为“流量明星”埋单,但如今时代不同了,观众眼里有了一把质量的标尺。国庆档票房成绩滑坡,背后藏着深层原因,那就是内容与质量才是观众最看重的。大片档期再好,内容差照样扑街。
在网络大电影市场,这股冷风刮得更猛烈。过去,网大凭借较低的门槛和相对较短的制作周期,成了资本追逐的“蓝海”。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内容上的乏力和质量的滑坡,翻版韩片、模仿大作泛滥成灾,观众渐渐对其失去了信心。《我的女大佬》票房失利就是市场一次响亮的耳光,这类影片除非在制作上重新扎根,否则很难在市场立足。
市场冷淡期也给电影从业者敲响警钟,靠档期和明星效应支撑票房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观众对电影的期待不只是华丽的场面和闪光的名字,而是实打实的内容和创意。或许,这也意味着电影人该放下对档期效应的依赖,用心打磨好作品才是王道。没有内容的外壳,怎么可能打动观众?
未来电影市场要如何破局?有几点不妨可以思考。首先是原创性,观众不需要再看一部中国版的《我的老婆是大佬》,他们期待的是全新的故事,能在影院里看到与生活共鸣的情感。其次是质量,翻版可以,但要用诚意打磨。每个故事角色的塑造,都不能沦为明星展示“片段式表演”的工具。最后,明星效应也该从“光环”走向“实力”,演员该放下偶像包袱,用实力说话。
结语影迷们可能并不是在排斥灾难片或是动作喜剧,而是期待一种从心里打动的共鸣。一部好电影不只是让人看得开心,而是要在笑声、眼泪中,让观众从故事里找到生活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