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有人问孩子“你最喜欢谁”时,这位妈妈的高情商引导,值得学习

兰妈谈育儿 2024-08-10 21:11:41

文/兰妈谈育儿

养一个优秀孩子,不止是学习成绩上的遥遥领先,高情商、会说话也是童年时期最重要的性格养成

有一位妈妈,带着儿子出门,路上碰到一个邻居

邻居呢,看到孩子就心血来潮地问一句:“宝贝,你看你多幸福呀,家里那么多人围着你转,那你最喜欢家里的哪个人呢”

男孩回答说:“我第一喜欢妈妈,第二喜欢爸爸,第三喜欢外婆”

邻居接着问:“为什么呀,以前不是说最喜欢外婆吗?现在外婆怎么排在第三啦”

男孩想了想,然后说:“爸爸下班回来陪我玩,我们玩得可开心了,而且外婆总是管着我,不让我做这个、也不让我做那个”

听到这里,妈妈当时就蹲下身子对孩子分三个阶段引导:

第一,对孩子的爱表示肯定:“你能把妈妈排在喜欢里的第一名,妈妈真的很开心,可是你刚才那样的想法是不对的”

第二,向孩子解释这样说的理由:“因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还有外公外婆,我们都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大家都特别特别地爱你,你也不要给喜欢贴上个第一第二第三,这样听起来会让人觉得你不够爱他,心里面也会失落的”

第三,帮孩子出主意:“每个人都有爱你的不同表达方式,你不能因为谁满足了你、能哄着你,而去喜欢谁,如果你不喜欢外婆处处管着你,你可以直接把想法告诉外婆,也可以自己设定一个目标让外婆帮你加油打气,这样心里就不会不舒服了”

自此,男孩再遇到“你最喜欢家里哪个人”的问题时,他都回答说:“我都喜欢”,一家人听到这个回答也欣慰不已

这是什么?这就是家庭环境决定孩子的成长质量

你希望孩子做一个高情商、会说话的智者,那就一定要具备高情商引导的能力

特别是孩子面临“你最喜欢谁”这个问题时,就是体现情商引导能力的时候了

当然了,“都喜欢”这个答案,大概是最完美的回答了,可如何才能让孩子更好地表现出来呢

兰妈建议大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一定要多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01

注重价值观培育

该教训的时候一定尽早教训

有个亲戚,当了10年的全职妈妈

在这十年里,她省吃省喝,把最好的都留给两个女儿

可结果呢,小时候没有辅导作业问题时,整天陪着孩子吃喝玩乐,很多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出来

可随着大女儿读小学,再加上幼儿园没有学习知识、启蒙晚了,孩子在班里是属于垫底生,老师也因为“学习跟不上”这个问题,时常找她谈话

久而久之,焦虑就不受控制,整天对女儿不是批评、就指责

孩子呢,就是典型的“谁顺着她,就跟谁亲”的想法

而那段时间,恰恰也是奶奶一起同住的几年,每天只要是孩子要的东西,基本上都是二话不说地各种买买买

于是,妈妈就跟大女儿开启了很长一段时间的针锋相对局面

只要妈妈批评了女儿,她就赶紧去亲近奶奶,每天也把“我最爱奶奶”的话挂在嘴边,甚至还当面顶嘴说:“我长这么大,都是奶奶辛辛苦苦付出的”

看了女儿趾高气扬的样子,妈妈寒了心,索性把孩子完全交由奶奶照顾

结果不到一个月时间,奶奶就打电话催她回家

怎么回事呢?原来奶奶正式带娃后,根本招架不住天天要这个、要那个的经济开支,很多要求拒绝了、很多不好的习惯也会批评

可那时候女孩就不开心了,犯了错不敢回家,就对很多亲戚说“奶奶欺负我,我不敢回去,我要等我妈妈回来保护我”

这些话被奶奶听到后,大哭了一场,也同样寒心地不愿意再照顾了

这个例子就告诉我们:比起成绩,孩子的价值观才是最需要重视的

如果孩子的想法是“谁顺从我,满足我,我就喜欢谁”,那家长记住了:这样的喜欢,不要也罢

毕竟,如此心理本质上就有问题,也需要被好好教育,否则将来只会成为人人喊打的忘恩负义之人

02

爱娃心理端正好

不要有“你最喜欢谁”的问题

有人说,教育应该是爸爸妈妈爱孩子的一场“合谋”

可在兰妈看来,这场“合谋”不仅是爸爸妈妈,还需要家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全员心态端正

如果孩子所生长的空间,总是听到“你最喜欢的人是谁”这样问题,那孩子从小的心理就是:“我最喜欢谁”、“我不喜欢谁”的错误认知

有位妈妈的经验之谈,她告诉我:

千万别问孩子“你最喜欢谁”这个问题,否则等到孩子整天把喜欢谁、不喜欢谁挂在嘴边后,就有你哭的时候了

原来,这位妈妈以前是个事业狂,女儿还没有断奶就急着回公司上班

孩子呢,也被顺理成章地交给爷爷奶奶照顾

虽然大家每天出入一个家,也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可事业心重的妈妈,每天早出晚归,即便是回家还有处理不完的工作

时间一久,她发现女儿也渐渐地不跟她亲了

就在一个忙完工作的晚上,刚出房门就听到奶奶跟爷爷在故意逗娃:

爷爷问:“我和你奶奶,最喜欢哪个”

女儿想了想,回答说:“都喜欢”

爷爷刨根问底:“最喜欢哪个”

孩子两边看了看,有些为难

奶奶也在一旁迎合说:“是呀,最喜欢的是哪个”

经过几秒钟的思考后,女儿最终指了指奶奶,随后就是奶奶得意的笑声,还有爷爷吃醋的调侃声:“真是伤心呀,亏我什么好东西都留给你”

有了这个灵感,等到妈妈跟女儿关系有所缓和后,也故意当爸爸的面问“我和爸爸,你最喜欢哪个”

看了看妈妈刚买的新玩具,女儿想都没想,直接痛快地说了声“妈妈好,我最喜欢妈妈”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喜欢通过对孩子的短暂满足,来获取“你最喜欢谁”这个问题的胜利者

而孩子呢,也成功在不久后养成了“谁对我好,就喜欢谁”、“只要一次没满足,就忘记之前所有好”的白眼狼性格

有一次,就因为一双鞋没有满足,女儿就趾高气昂地冲妈妈大吼:“我讨厌你,我要奶奶,我最喜欢奶奶了”

也就是那一刻,心痛之余,妈妈才意识到孩子成长环境的重要性

03

讲话不要太绝对

要懂得给问题留可沟通余地

家庭环境才是孩子的第一教育,你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最好先让他们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就像经常生活在“你最喜欢谁”问题中的孩子,思绪自然也会经常思考在“谁对我好”、“谁能满足我”

可讲话本身就是一门学问,别说孩子了,就连成年人都无法完全掌握,稍有不慎就会陷入话题挖坑

有一个女孩,从小被父母寄予厚望

妈妈希望她多才多艺,还特意高价买了一台钢琴放在家里

爸爸也觉得多一门手艺、也多一份出路,在才艺培养方面一直都大力支持

可成功之路却没有那么容易,随着难度提升,钢琴练不好就要练到会了为止的严厉要求后,女孩渐渐地厌烦了

每次重新练琴都一脸烦躁地说:“每天都要练琴,烦死了”

刚开始,为了鼓励孩子,爸爸妈妈都加油打气说:“已经很棒了,你看你弹琴的姿势多优美呀,将来如果没有合适的工作,当个钢琴老师也不错呀,优雅美丽,大家可是都在羡慕你呢”

之后的一段时间,看着鼓励那么久,好话、鼓励话也都说尽了,而孩子依然没什么长进时,妈妈只好兵行险着地说:

“你确实有学钢琴的天赋,爸爸妈妈也愿意大力培养你,可如果你自己不愿意学,那我们只要把钢琴送人,送给喜欢、愿意学钢琴的小朋友”

没想到,小家伙一听,直接满口答应,还迫不及待地说:“我求之不得,赶紧把这玩意搬走,我看着就烦”

生活中也是一样,每当孩子叛逆顶嘴时,妈妈也习惯提醒说:

“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

“不喜欢就丢了,以后再也不给你买了”

孩子呢,每次也都顺势而为地说:“不喜欢就不喜欢”、“丢掉就丢掉”、“不买就不买”

事实上,“你最喜欢谁”这个问题也是一样

“都喜欢”这个回答固然完美,但从问题本身来看,这个问题的出发点就是为了刷存在感

记得小女儿出生之后,大女儿就经常问我“妈妈,我和妹妹你更喜欢谁”

我回答说:“都喜欢,你跟妹妹都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

很明显,这个答案她并不满意,还一直缠着我说:“不行,必须选一个”

如果没有选,她就像只苍蝇一样,在耳边不停提醒,还不准你说“谁都喜欢”的话

渐渐地,我烦了,就对她下逐客令说:“我都喜欢,行了吧?这个问题翻篇了,以后不准再提”

后来,大女儿果然没有再提这个话题了,可她跟我的距离却越来越遥远

我问她原因,她却眼泪汪汪地告诉我:“你不爱我了,你就喜欢妹妹”

意识到讲话不要太绝对后,我跟她道了歉,然后让她再问一遍“你最喜欢谁”这个问题

那一次,我的回答是“我对你的喜欢,就像你对我的喜欢一样,妹妹也是一样,你们有多喜欢我,我就有多喜欢你们”

从那以后,俩姐妹似乎更加热情了,我说一声“谁帮我拿下水杯”,两个人都抢着要递给我,我提议谁陪我一起取快递,她们也纷纷答应说:“我我我”…

这就是所谓的:给问题留可沟通空间

记得公司之前有个实习生,很有才华,老板也有意提携她

可当老板问起“公司设计部规划的创意怎么样”时,她为了展现锋芒,把所有人身上的缺点都说了个遍

最后,虽然她成功通过那个文案转正,可在公司的发展也仅此而已,并没有太大的升职空间

对此,老板给出的解释也是:“说话太绝对了,能把问题看得清楚是好事,但能带领大家去改变结果,这才是本事,公司虽然缺的是人才,可最缺的还是能团结、有领导能力的人才”

而透过这个例子来看“你最喜欢谁”这个问题,也是一样的

小的时候,“都喜欢”是教会孩子对爱的认知,而长大后则需要用情商去创造更多有用的话题

如此,孩子才能在“讲话”中获得真正的成长~

那么,关于孩子“最喜欢家里哪个人”这个问题,大家还有哪些更好的高情商回答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0 阅读: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