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年尾,总想着写点啥记录和总结一下,但却似乎无从下笔,不知道该从何写起。陡然想起今年刚好是自己参加工作的第一个十年,就聊聊工作这些年的一些思考感悟吧。
自己一直有个习惯,工作后依然喜欢和不同行业的朋友聊聊天,了解一下各行各业有意思的事情。这一来可以增长见识,二来各个行业之间差异甚大,时不时还能听到一些趣事。可能正是这个原因,工作这十年来自己接触过的人和事比一般人多一些。这样的阅历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自己的观念和思维。
学生时代总以为大企业的老板们都是心思缜密,深谋远虑的;也想当然的认为各级政府部门,尤其是规划、工信、金融等专业部门制定政策的人必定聪明绝顶且事事精通。至于每天在新闻联播里看到的数据,那必定都是通过科学统计,认真确认、核验后才发布的。
工作后自己有幸接触,以及不同行业朋友分享后发现:事实上,企业的老板们虽然不傻,但是他们大多数人身上的缺点甚至比普通人更显眼;很多看起来严谨、重要的政策可能是东拼西凑出来的。至于亿万人在新闻里看到的数据则很有可能是几个小时前,领导们随口问的某个地方报上去的,大差不差就行。
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组织和人,很多时候远没有外表呈现出来的的那么专业、严谨和高大上。
我们的社会实际上就是由一群普通人构成的。你我是什么样子,我们看到的各个组织机构大概就是什么样子。能够进入这个游戏里面的人,既不会太蠢,也绝非很多人想象的那般严谨和高大上。
换而言之,我们这个社会的运行水平大致就是维持在普通人能够接受的水平。不要对某个人或某个组织有过高的期望,不论它对外的宣传或呈现有多么的高大上。
学生时代,还有一个现在看来近乎可笑的思维和想法。可能是自己一直念的理工科专业吧,总以为社会的运转和运行和自然科学一样,有很多客观的、不以人为意志支配的严密规律、规则。
接触过的人多了,经历的事多了之后,才发现,社会是人构成的,所有的制度其实都是围绕着人转的。我们的对手、面对的对象、处理的事物最后几乎都会归结到个体的人身上,包括我们自己。
生活和工作中,常见的一种情况是,由一群聪明且专业的人构成的组织,也会时不时地做出一些荒唐事,组织的内部也普遍性地存在着一堆低效且无用的规则和事务。而站在组织的角度上看,那些最终做成了的大事,往往是在具备了充分的利益,简洁的逻辑,可执行的方案,并调动了大部人的情况下完成的。至于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和尺度把控,尽量保证执行不走偏,漏洞小一些或出了篓子能及时弥补就行。
社会的运转,大事件的运作虽然很复杂,但往往没那么多的严苛铁律。人的因素往往是最重要、最需要关注的。
回头看,工作和生活中面对大多数事情既没有必要怯懦,也没有理由傲娇:别人能做的大概率自己也能做,我能做好的大概率别人也行。找到一个套路或模板直接开干,边做边学,不怯懦,不完美主义,在此基础上不断打磨创新,就是学习一件事最快的方法。
至于所谓的认知差,大多不是认知和理解能力的问题。真正重要的往往是环境---你有没有机会去接触到那些人和事?有没有外界的需求和压力迫使你去学会某项技能,达成某个目标?现实生活中,外行出身、初中毕业的大老板并不少见。能力、成就大多数情况下都只是人被环境逼迫、催化下的产物。
对个人和组织祛魅、降低期望,重视人的因素和环境的重要性,是十年工作后最深的几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