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王朝不断征伐东夷,使海岱地区最终未能形成比较成熟的国家形态

沉淀的过去 2024-11-18 11:12:32

夏末商初,商人与夷人关系密切,形成商夷联盟共同灭夏,建立了商王朝。商夷联盟关系延至商代早期。

商代早期,一部分东夷部族如嬴姓部族一直追随商王朝活动至商亡,一部分东夷部族则仍居于东夷各地。由于这一时期商夷关系紧密,商王朝也在山东的济南一带(大辛庄遗址)、菏泽一带(安邱堌堆遗址)建立了据点,商人建立据点前这两个地方并无夷人居住。

商代中期,随着商王朝对北方、西方、南方拓疆扩张的结束,商王朝开始着力经营东方,形成海岱地区商夷之间的对峙和斗争状态。古本《竹书纪年》曰:“仲丁即位,征于蓝夷”,又曰“河亶甲整即位,自嚣迁于相。征蓝夷,再征班方”。蓝夷居地在今滕州市东南,班方在今泗水一带。中商时期,商夷之战主要在汶泗流域。夷人战败后一支夷人沿古泗水南下,越过淮河到江苏高邮一带。

随着商人东扩,夷人地盘不断萎缩,后形成对峙局面。虽然商夷对峙、斗争,但夷人上层较明显地接受了商统治者的礼乐制度,为晚商以及西周时期文化融合走向一体的趋势奠定了基础。商王朝的强力东扩,使海岱地区丧失了独立发展形成较为成熟国家形态的环境,逐步纳入了中原地区文明化进程的轨道。

商代晚期早段,商王如武丁主要向商北方、西北方的土方、羌方等用兵,无暇顾及东方,所以东夷地区相对稳定。

商代晚期后段,约当商王癝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时期,商丘及其以北、以东的曹县、菏泽等地域已属于商人的王畿地区,沭河以西为商文化辐射区。终商一代并未控制潍河以东地区。

专家认为,中商时所征讨的蓝夷、班方都位于鲁南,具体应在滕州东南和临沂东部;癝辛、康丁则主要是对鲁东南今莒县的夷人进行征伐;帝乙、帝辛则主要是对鲁东南沂河流域的人方进行征伐。

正因为如此,商人东征人方的路线是,从河南安阳出发,先后经由兖州、新泰与青州,最后抵达潍坊;而商末田猎区也在泰山周边。

商人好田猎,“商末田猎区在山东泰山周边,其中心区域大概以古济水、汶水、淄水与渤海为四至,故可称作泰山田猎区。”

从商代甲骨卜辞看,泰山田猎区的田猎场所包括堈(刚)地、淄地、来(麦)地、軎地、丧地、宫地、画地、攸地、嬴地等。刚地,今山东省宁阳县堽城镇一带;淄地,新泰柴汶,与刚地相近;麦地,在原莱芜市钢城区辛庄镇赵家泉村的牟国故城遗址一带;軎地,新泰市龟山之北,古称汶水上游、泰山与龟山之间的“龟阴之田”一带;丧地,淄水上游临近永城;宫地,淄博临淄一带;攸地,莱芜东北一带;嬴地,今济南市莱芜区羊里镇城子县村。

商在卜辞地理和交通研究中,《合集》36567是一版非常重要的甲骨刻辞。陈絜认为,甲骨卜辞《合集》36567拼接有误,应重新调整,调整后的缀合卜辞具体内容为:

[癸丑王卜,在]商贞,[今日步]于京,亡灾。

甲寅王卜,在京贞,今日步鸿,亡灾。

乙卯王卜,在鸿贞,今日步于彻,亡灾。

......王卜,在......今日......彝(?)

京,原认定为“亳”,一些专家推定为商丘西南洪河西岸的安徽亳县勒马集一带,或安阳东南,或山东曹县。其观点是,卜辞人方包括东夷和淮夷,卜辞之商只能以河南商丘当之,故卜辞中的“京(形似)”字当隶定为亳。

陈絜撰文说,卜辞中并无淮夷之记载,“隹尸”非“淮夷”(尸通夷),实乃“隹(唯)匕(比)”之误读。商应该位于曲阜以北下游一带的鄣邑;亳应为京,即山东平阴、肥城一带的京兹;鸿读作红,今山东泰安市东北;彻或在汶水与淄水的上游,也即山东原山附近。商王行进地的先后顺序为商、京、鸿、彻,故商王行进的具体路线即是从今山东宁阳附近的鄣地出发,北上至京,进而东向到达泰安红地,又东北向至于彻,抵达淄水流域上游一带。

这与李学勤对商人东征路线的大方向判断基本相合。李学勤先生曾指出,商人东征的大的行进路线是从河南安阳出发,先后经由兖州、新泰与青州,最后抵达潍坊。

商人以王族或侯国一直把控鲁北及鲁北偏南地区,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鲁北盛产海盐,富有鱼盐之利,莱芜一带有铜矿资源,都是商王朝的重要战略物资。二是以黄泛平原为主的鲁东北地区,地势低平,无险可守,商人较容易占领,而鲁中南以中低山地为主,间有山间平原和河谷盆地,鲁南、鲁东南地区泗水、沂水、沭水等河流贯穿其间,这种地势使商人征伐困难,而夷人退可守进可攻。因此,商人把根据地放在鲁北及其偏南地区。

商王朝都城在郑州——偃师地区时期,商人东征夷人的路线大致沿古汳水和泗水向东进入山东,而盘庚迁殷后,商人东征夷人的路线,大方向从安阳一带出发,经兖州、新泰、青州,至潍坊,与山东境内这一线南部的夷人进行作战,主要战场在泗水流域。

大汶口文化中期至晚期,大汶口人群迁徙的数量和范围逐步扩大,向豫东、豫西、皖北迁徙,进入龙山文化时代,向西已远至陶氏文化、二里头文化核心区。当然,这是一种族群互动和文化交流,非单向所为。

先秦时期淮水水系北侧有诸多支流,从汶泗流域向西经古汳水很容易就达到开封的尉氏和郑州地区,而经沙水、颖水上行则可以经淮阳、周口而达颖水上游地区。泗水古代也是淮水的支流,海岱地区族民向西沿淮水诸多支流上溯迁徙是易行且快捷的。盘庚迁殷前的商王朝征伐东夷的路线也是一样,只是方向相反。

商人扩张至豫北后并没有向东北或东部平原地带扩张而进入鲁西北,而是转向豫东、豫东南发展。据谭其骧先生研究,汉以前至少可以上推到新石器时代,黄河下游一直是取道河北平原注入渤海的。

战国之前黄河在今浚县西南大伾山之西的古宿胥口即分为东北、北两大支流。东北支流,其流至今濮阳县西南,又东北至今馆陶县东北,折而东流至今高唐县东南,又北折今平原、东光两侧,转而东北流,至今黄骅市东南注入渤海。北流从浚县西南的大伾山之西的古宿胥口,经曲周、安新南、霸州北,东流今天津市区东北入海。由于黄河及其两大支流阻隔,商人从此越过黄河进入鲁西北一直整个海岱地区还是很困难的。

商人向豫东南发展至商丘一带后,因为豫东与鲁西南平原之间无大河相阻,遂由此进入鲁西南。无论是出于安全考虑,还是道路畅行的选择,盘庚迁殷后,商人征伐人方也都选择了从泗水流域进入鲁西南,或回到鲁北根据地,或直接征伐人方。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