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课内课文梳理《济南的冬天》——拆解+习题

君达阅读理解 2025-01-01 02:54:50

少明老师期末策划

日更·第1360天

点击关注·提分不迷路

七年级上册·课内课文梳理

济南的冬天——拆解+习题

内容要点概括法

本文的首段,关键词“温晴”概括出本段的内容要点,即总体概括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考点拆解】

概括内容要点,是指对文中信息进行筛选、提炼,然后通过分析、整合,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中考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重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

1.归纳概括文章或某一段的内容要点。

2.根据题干要求,提炼、概括某一方面的主要信息。

【技巧一镜到底】

概括内容要点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认区域,即确认需要的信息所在的范围。总的来说,阅读信息区域有三种情况:在某一段,在某几段,散见于全文。

第二步:确认词句,即确认承载所需信息的词语和句子。

第三步:摘要合并,即对提取到的信息进行整合。在整合作答时,还要根据阅读指向和字数的要求,截取词语,短语或句子,或者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短语或句子合并在一起,以使答案简洁。

答题模式:(内容+情感)关键词、关键句。

【真题演练】

(一)秋的济南

付秀莹

到济南的时候,是十月底,秋已经深了。

朋友说,到南部山里看月亮,数星星。心想好雅致的念头,便兴头头去了。当时节,山间层林尽染,斑斓绚烂,是秋的极致了。有各色奇石,在山里随意散落着,不言不语。柿子树上还有柿子,一盏盏小灯笼似的,在秋阳里晶莹耀眼。有朋友忍不住淘气起来,爬上去摘柿子。不一会儿,果然捧了柿子过来,给我们吃。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群山寂静,天上有几块闲云,悠悠飞过来,不知什么时候,又飞走了。

晚饭后,月亮升起来了。山里的夜晚,已经有十分的凉意。夜空深邃,月亮圆圆的,好像是女子皎洁的脸。星星稠密,却不太耀眼,许是被月亮的光芒比下去了。月光汹涌,仿佛能听见汩汩流淌的声音。夜风拂过林木,萧萧飒飒,有无限的秋意。群山越发幽静了。月光满山,月色满怀。整个人好像都变得澄澈清明起来。我们都不说话,生怕惊动了这清清的月色。不知道是一只什么鸟,叫了一声,半晌,又叫了一声。

这么多年了,在生活的泥淖里深陷,有多久不曾看过这么好的月亮了?

小时候乡下的月亮,好像是金黄的。熏染了炊烟和鸡鸣狗吠,有人间烟火气,是可以亲近的。这山里的月亮,或许是因了泰山余脉嵯峨,另有一种高洁清越,教人不免有悲怀,直想把凡心俗念都覆手抛了,在这山林间隐居,或者随了嫦娥,到广寒宫里去。张爱玲想必是偏爱月亮的。小说里常常写到月亮。月亮成了一对对俗世男女的仰望之物,是镜子里的意象,美丽而缥缈。女作家虽自认一身俗骨,究竟是有出尘之想的。

次日回到市里,泛舟大明湖上。湖水清澈,更见深沉了。秋水长天,岸边的芦苇飞白,同满池残荷呼应着,别有一种寥落之美。岸上的杨柳倒是依然碧绿,依依垂下来,参差披拂,在风里蹁跹不已。隐隐有丝竹之声,穿林渡水而来,同啁啾的鸟鸣交织着,教人不免恍惚,这尘世间竟然有如此闲雅所在,济南人实在是有福了。

弃舟登岸,去看趵突泉。趵突泉的盛名,是早有耳闻的,有天下第一泉的美称。今年夏天也曾来看过,果然名不虚传。老舍先生曾断言,假如没有趵突泉,济南会失去她一半的妩媚。这是真的。泉水滋养着这个城市,也浸润着这个城市的心事。是不是正因了这流动的泉水,才使得济南少了喧嚣的戾气,多了温润明亮的气质呢。朋友说,早些年,青石板街上走着,随意一踩,就能踩到泉水。泉城的名字,自然不是浪得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试想天下哪里有这样的地方?

这一回看泉,竟然正遇上一年一度的菊花展。对于菊花,是暗暗怀着一种偏爱的。总觉得,人淡如菊这几个字,叫人说不出的喜欢。倒不是只羡慕菊的高洁,尘世中人,高洁不过是理想罢了。心素如简,人淡如菊,却是心下追慕的。满园的菊,在秋风里开得恣意。各色的菊花,有的认识,更多的却不知芳名。喝茶赏菊,实在是秋光里的一桩雅事。看着满眼菊花怒放,泉水绕流,恍惚觉得,莫不是天下的秋色都在济南了。

从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而来的泉水汇成河,同曲水亭街相依偎,街随水走,水伴街行。青砖黛瓦的老屋,墙壁上有厚厚的青苔,晕染着斑驳的水迹,叫人想起光阴,以及与光阴有关的故事,还有这故事情节深处,流逝的匆匆的面影。门上大多有对联,词句古雅有味。记得夏日来时,有浣衣妇人水边忙碌,而今天气寒凉,也不知那浣衣人去了哪里,只见有老人水边廊下,对坐下棋。廊上挂着鸟笼。一丛月季,娇艳得无可比方。阳光晴好,照在水上,有水汽氤氲,恍惚间竟仿佛到了江南水乡。真是错把济南作江南了。自然了,若是真的把济南比作江南,到底是小看了她。这湖光山色树影人烟里,究竟多了北方的清朗寥廓,是齐鲁的气韵。

芙蓉街则是另一种味道了。据说,芙蓉街以街中芙蓉泉得名。早年间,这里曾是济南府的繁华之地,商贾云集,多深宅大院。老屋苍苔半亩居,石梁浮动上游鱼。一池新绿芙蓉水,矮几花阴坐著书。岁月变迁,而今,这里已经是颇有名气的小吃街了。随着人潮慢慢走,只见两旁店铺林立,各色小吃香气扑鼻,叫人暗咽口水。小贩吆喝着招徕顾客,人声鼎沸。谁能想到呢,当年的豪门大院,而今竟成了市井喧嚣的所在。走在人群里,觉得内心喜悦,安宁。私心里,实在爱极了这样的烟火气息。欢腾的,世俗的,有声有色有味,没有什么时候比这一刻,更叫人觉出肉身的真实的存在。

然而,芙蓉泉,她还在吗?一路询问,到底是找到了。芙蓉泉藏身在民宅里,一个小院的墙根下。周围的逼仄拥挤,已不再叫人想到“一池新绿芙蓉水”的诗情了。没有人知道,有多少光阴和过往,沉在这芙蓉泉深处了。泉里倒还有鱼,活泼泼游动着,好像是芙蓉泉旧年的信物,又好像是生活的某种隐喻。时光如逝水。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

01.选文围绕“秋的济南”重点描绘了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条概括。

02.选文描写秋天济南月亮的同时,在第5自然段又写到小时候乡下的月亮,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03.请从第6段中找出一句能体现“秋”的特征的句子,并作分析。

04.下面的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阵风吹过,叶子纷纷落下来,阳光里仿佛下了一场金色的急雨。

05.谈谈你对选文结尾“岁月更迭,新与旧,变与不变,都是这泉水里的倒影吧”一句的理解。

(二)德宏的冬色

依屯

①“江南孟冬天,荻穗软如绵。绿绢芭蕉裂,黄金橘柚悬。”在异乡的日子里,每读唐代诗人谢良辅的这首《状江南•孟冬》,总会想起德宏秀美的冬色来。

②其实,我从小在德宏长大,春夏也好,秋冬也罢,在不知不觉中过去了,不曾刻意地观赏和体味。直到我离开德宏,在异乡的土地上度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而寂寥的冬天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来。

③我喜欢毛泽东词中“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景;也喜欢江南冬末春初凝雪余冰、露出片片鹅黄的娇怯,但我更爱德宏的冬色。德宏的冬天就和德宏人一样热情,让人感受不到四季轮回的冷暖爽凉。即使时令已是三九,但那满山的绿还浓得化不开;那春日间开放的花儿,还在一朵接着一朵地开放;那蜜蜂和蝴蝶也仍旧飞来绕去,曼舞轻歌;村头的芭蕉树和大青树并不把四季刻进年轮里,翠绿依旧。所以,我更喜欢德宏冬日里那种依然故我的姹紫嫣红。

④北方的农人,把瑞雪与丰年联系在一起。但天空阴沉、飞雪飘落,张扬的是冷酷的色彩,飘落的是孤寂的情绪。而德宏却是“四序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这德宏冬日的雨,是雪的精魂,是对冷寂的抗争。冬雨飘落,唰唰作响的雨声奏出别致的音乐,渗入土中,就变成了孕育春天的乳汁。才进入立春,那浮翠的荷叶,就像从卜哨的手掌里流淌出来,从地心里涌出来,覆盖了门前的荷塘和小溪。这时,春天的花更红、树更高、苗更青、色更艳。

⑤德宏的冬天并非是没有起伏的,落叶就是它扯起的冬天的旗帜。当绿叶用自己编织的浓荫为人们抹去骄阳、送走炎热后,当他们以依依惜别的深情,把一年里创造的果实交给培育它的人们之后,就开始从枝头一片片飘落下来。另一面,在落叶的芥蒂上,新生嫩叶又朝气蓬勃地长出来,长出水灵灵嫩生生的新绿笼罩的树冠。绿的树、绿的山、绿的天、绿的地,就连那剩芽分蘖的麦子也不褪色,为田野弹奏起绿的旋律。这德宏的冬天永远是一派绿色的生机。

⑥早晨,在德宏冬日的原野上,当东方的太阳把温柔的红光撒在地上的时候,那偶然点缀沃野的白霜,便在阳光下化成袅袅的白烟翩然升起,和那些在枝头呢喃的小鸟,还有那些在林间悠闲散步的孔雀一起,被阳光演绎成无数童话,染蓝高远的天空,染蓝这个季节独有的希望。

⑦这就是德宏秀美的冬色。置身德宏的冬日,听野外的鸟语虫鸣和悠然的牛铃声,看漫山遍野的绿色植被,就会让人感觉到这冬日是一颗饱满的种子,正拥着出土的梦在尽情歌唱;是一支熊熊的火把,正驱赶季节的低速,照彻生命的向往。由此,我不禁想捧起这块土地的三江四河。这三江四河只是壮实的堤岸,德宏的冬日才是流泻的大波。绿波翻滚中,冬变成来年的春,春又孕育出冬,后浪推前浪奔腾向前……它使我明白了,我们的祖先为什么在这块沃野上生息,我们的历史怎样从这里起步,然后又怎样一页一页地写到今天。

⑧感谢三江四河,捧出了这一方宝地。感谢德宏的冬色,润泽了我灵感的诗篇!

(文章局部有改动)

01.文中第④~⑥段是从哪三方面来描写德宏冬色的?

02.文中第③段画线句子的语言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03.结合文意解释第⑥段中加点词“点缀”的含义。

04.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在离开德宏后,才真正体味出德宏冬色的秀美呢?

(三)故乡的风

杨俊文

①锦州风大。

②童年记忆里的风,有时在耳际嘶鸣,双眼便旋即做出眯起的样子,像是担心那风里的尘沙,还会吹进我的眼里。我知道这是瞬间的幻觉。

③最初,我对风的色彩的识别是黄色。其实,风不该有颜色,即使有,也是人的赋予,比如,风从海洋上吹过,说风是蓝色;从森林吹过,就是绿色;从雪山上吹过,就变成了白色。而家乡的风,与其它地方的风明显不同﹣﹣它个性十足,生猛异常。那时,还没听过“沙尘暴”这个词,只知道“刮黄天儿”,风刮起,天空一片昏黄。

④故乡的风之所以气势恢宏,是其中的沙尘充当了风的武器。那时的风与沙尘,像是从未分开过。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偶尔看见骑自行车的人,在风里歪扭一阵之后,不得不屈尊下驾,吃力地推车前行。有时在教室里正聚精会神地听讲,风猛然用力,让玻璃飞出窗框,在书桌上和地上“哗”地破碎。

⑤我和同伴们对风的防御,最早使用的是风镜。顾名思义,风镜就是防风的眼镜。玻璃镜片镶在细细的钢丝框上,四周有密织的布罩,两端用皮筋连接,套在头上拉至眼部,风便吹不着眼睛了。每副风镜五分钱,后来有了塑料的镜片,价格要高出很多。戴风镜并不完全是为了防风,重点是防风里的沙子。

⑥从上小学的第一天起,我就开始戴风镜了。与书包一样,风镜是每个学生的“标配”。走进教室,摘下风镜,两眼周围湿湿的,时间久了,眼部泛出两个浅白的圈圈。在风大的季节,走在上下学的路上,自然躲不过风的袭扰。风从对面来,尘沙吹打在风镜上,会有“沙沙”的声响,眼前的路变得模糊不清。不知道何为“能见度”,只觉得路不在脚下。当我习惯地背过身去,风会把衣襟高高掀起,裤子突然变得异常肥大。沙粒打在后背上,能听见密密的“啪啪”声,仿佛是一阵暴雨的吹打。

⑦城南的小凌河岸,是放风筝的去处。小凌河在明朝开始有了好听的名字,称之为“凌川”“锦水”。童年时听老人说,锦州有“八景”,其一便是“锦水回纹”。我没看过有回纹的锦水,只看过它在雨季里咆哮,而雨季一过却干涸得滴水皆无。河的南岸几乎没有人烟,无水的河道与河岸连在一起,放风筝则视野开阔。我仅放过一次风筝,地点就在那里。记得那只风筝是用牛皮纸糊成的很大的“鹰”,父亲为之花费了多半天的时间。放风筝前,我找来好几个伙伴,想在他们面前炫耀一番。乘着晚秋的偏北风,“鹰”很快飞起来了,飞到河道的上空,颇有搏击长空的英姿,伙伴们开始欢呼。

⑧年少不懂气象知识,也不知道其它地方,风是否也是这样的刮法。故乡在渤海湾处,气候本该沾个湿润才是,但在记忆中,却是年年风干、风大、风多。冬天刮大北风,能把厚厚的棉衣打透。好不容易盼来春天,万物复苏之时,却正是大风恣肆之日。夏季虽闷热,但风小,算是快乐时节。秋天一来,风比春天更甚。那时,没读过清代学者孙星衍的“莫放春秋佳日过”,要是读过并懂其意,定会说他胡言乱语。长大后,读“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便从心底仰羡江南,忽然觉得自己“生不逢地”。

⑨原以为,故乡风的大小怕是不易改变了。但故乡人却不甘心,坚持数年植树造林。上小学时,老师带学生植树,边植树边说,树多了,长高了,风就跑了。

⑩一种向往久了,便会跑进梦里。我多少次做过江南的梦,虽然是文字里的江南,但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还有茂林修竹、碧水微风,着实让我兴奋一阵。当然,故乡是变不了江南的。故乡的人也许和我一样,少不了做江南的梦。

⑪梦做着做着,故乡竟然有了梦里的轮廓,大概是经过了四十年的光景,那轮廓渐渐清晰,渐渐现出了树,现出大片大片的密密的林,覆盖在城的周围,漫过山峦,漫过村庄,一直漫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⑫数不清的风筝,还在空中飘飞。河岸,确切地说是河的两岸,已被装点出缤纷的色彩。弯曲的小路,顺着河流蜿蜒伸展,间或有大片的绿草和好多种树。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看得出来,流水不再是河道上的匆匆过客。鳞次栉比的高大楼宇,被纵横交错的黑色路面,分割成鲜亮的组群。

⑬梦里有的,连连飞来眼底;梦里没见过的天鹅,竟也成群飞来,栖落在城区偏北一座新建水库的上游。因此,那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天鹅湖。灰鹰、苍鹭、鸥鸟、秋沙鸭、赤麻鸭……追逐着从水库里流淌出的小凌河的浪花。

⑭故乡的风,依然在四季里行走,从未停歇,但它已失去身披黄色的凶猛。穿过绿树荫荫,送来阵阵洁净的清爽,露出透明的形态。记忆中和现实中,故乡的风究竟形态如何,又会带来怎样的回味和感受,也许,只有故乡人知道……

(选自《人民日报》)

01.文章以“故乡的风”为题,有什么作用?

02.删去第④段加点的部分,全句的表达效果会有怎样的变化?

风力助推沙尘漫天席卷,掀翻了街口摆着糖果的摊板,刮跑了老爷爷头上的帽子。

03.简要分析第⑨段在文中的作用。

04.联系上下文,从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⑫段划线句子。

河水很是平静,像是过去的一切都不曾发生过。波光微微泛动,明亮而安谧,倒映的绿荫加重了几层水色。

05.概括选文主旨,并探究其中反映的时代精神。

答案下期见

答案下期见

答案下期见

上期《春》配套习题答案

(一)

01

①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②交待文章的写作对象;③点明写作内容;④暗示文章的主旨;⑤引起读者思考和阅读兴趣。

【解答】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本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作用是交代文章的写作对象,关联主要情节;透露出作者的感情倾向,暗示文章的主旨。运用拟人的修辞,表明对草木的关注、欣赏,产生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标题寓意含蓄深刻,引人深思、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02

“这么小”指的是院子本身的空间小;“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世界,给人丰富的人生启迪。

【解答】本题考查句子含义理解。本句中的“小”是院子的空间小;“这么大”既指这个小院丰富多彩的草木世界,又指小小的草木世界包含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大”“小”院,包含着丰富的人生。

03“燃”比喻修辞,以动写静,生动形象地写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花瓣舒展,花香浓烈的特点,运用短句,节奏明快,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句子赏析。本题可以从比喻修辞、化静为动和句式的使用等角度结合语境分析作答。“燃”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花瓣舒展,花香浓烈;“燃”以动写静,突出白玉兰花开得奔放,落得决绝;运用短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表达了作者对白玉兰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04

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以本真之心去欣赏草木之美,人就会青春长驻;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

【解答】本题考查文章理解感悟。本题可重点筛选文章④~⑪段中符合题意的内容概括作答。结合“花人两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要抵达”分析概括即可。

(二)

1.天然、野性、自在、安然;芬芳、富有生机、美丽。

【解答】本题考查筛选概括能力。根据“郊野的春天,是天然、野性、自在的”“郊野的春天,就是如此天然野性,自在安然”“在略显单调的视野里,让朵朵花儿亮丽着,芬芳着”“一小片的油菜花也正热烈盛放”即可概括出答案。

2.四种。五色梅:明艳、张扬、热烈。格桑花:美丽、娇艳。桃花:热情、芬芳。木棉:热烈、灿烂。

【解答】本题考查概括分析能力。作者一共写了四种花,分别是五色梅、格桑花、桃花和木棉。根据“护堤路旁,总能撞见一大蓬一大蓬的色彩艳丽的五色梅。在满眼绿色的堤坡上,五色梅的盛放,如此明艳,如此张扬”“没有一种花在乡野中可以开得如此热烈”可以概括出五色梅的特点是明艳、张扬、热烈,根据“一朵朵格桑花在春风中舞动着美丽的身姿,在一片绿色的菜园中显得如此美丽,如此娇艳”可知格桑花的热点是美丽、娇艳。根据“在一树一树的桃花面前,没有人会抵挡得了它们的热情,没有人会拒绝它的芬芳”可知桃花的特点是热情、芬芳。根据“一株株高大木棉矗立着,朵朵红木棉热烈灿烂”可知木棉的特点是热烈、灿烂。

3.这句话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强调了五色梅开得多彩、明艳、热烈,表达了作者对五色梅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答】本题考查语句赏析。首先分析修辞手法,本句运用排比的修辞,作用是突出强调描写的内容,强调了五色梅多彩、明艳、热烈的特点,从情感表达的角度,表达了作者对五色梅的喜爱。

4以地点的变换为顺序。行走在韩江护堤路上→拐进沙洲中的一个菜园→走过一片高大翠绿的香蕉园→韩江畔村落旁。

【解答】本题考查写作顺序的分析。根据“行走在韩江护堤路上,两岸风景如画”“拐进一片沙洲田园,那是另一番新天地”“走过一片高大翠绿的香蕉园,迎面而来是几树桃花”“恋恋不舍地离开这片郊野,韩江畔村落旁”可知,本文是按照地点的变化作为行文顺序的。

(三)

1.春蛰伏着不动声色﹣﹣春天脚步婉转款款而来﹣﹣春天加快行走的脚步﹣﹣春天正式来到人间﹣﹣春天大肆张扬地展现﹣﹣春深了

【解答】本题考查梳理写作思路。首先根据题干中的提示,正确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然后从文中摘取体现“春”的行踪变化的短句填空。第1段写“春还在某个角落里蛰伏着不动声色”,第2段初“角落里的春天脚步婉转,一波三折地扭着细弱的腰肢款款而来”,第2段末“这个时候,春天才加快了行走的脚步,在一夜之间唤醒了千花万朵”引出下文,第3段“在这样热热闹闹的花丛中正式来到人间”,第4段“便这样大肆张扬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第5段“春也就深了”。

2.1风、阳光、小草、柳树。

b.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2.2同:都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小草人格化,富有情趣。

异:“探”字突出了小草对春天温暖的渴望;“钻”字体现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2.3运用比喻,将“柳枝的芽苞”比喻为“一粒粒金黄的豆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枝发芽的情形,富有诗情画意。

【解答】本题考查语段理解和语句赏析。第①题可通过阅读第2段,从中筛选依次描写的景物即可。第②题可以找出二者运用的相同的修辞手法,从体现景物的不同特征方面分析其表达效果的不同。第③题首先明确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然后结合本句所体现的景物特征,赏析修辞的表达效果。

3.

春花:繁多、美艳

春风:温暖、芳香

【解答】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概括景物特征,可以结合文中对春花和春风的描写,从这两段中找出关键词语概括。第3段描写了各种花盛开的情景,尤其“相继登上春天的舞台,浓墨重彩地在春天里绽放”强调了春花多和美的特点。第4段“它在春天里收了棱角与锋芒,侵染了花香与温暖”道出了春风的特点。

04.对春天的热爱、赞美

【解答】本题考查文体知识和主题思想。写景散文一般都是为了表达对描写对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本文和《春》写的都是春天的景色,字里行间表达着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END-

我是少明老师,专注语文提分,每天日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