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没做过一天皇帝,逝后葬入帝陵——个性独具的明显陵

跟着江水浪花在旅游 2024-12-12 08:40:33

明显陵,位于湖北省荆门市的钟祥市纯德山、莫愁湖畔,始建于明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是中国明代保存最为完好建制、最独特的帝陵,是明代皇家陵寝的典范,也是中南六省唯一的皇家陵寝,堪称中国帝陵的璀璨明珠。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文化遗产。

1997年7月10日,我们在公路旁下了长途汽车,然后沿着乡间土路前往神秘的钟祥显陵,被它宏大的气势、独特的格局,深深震撼。2024年11月28日,我们再次走向钟祥,走向明显陵。不再有乡间土路,不再有野草荒村,而是热闹非凡的仿古莫愁村。心中,既希望看到显陵的变化,又害怕看到它的变化。

莫愁湖

莫愁村

显陵的墓主人名朱祐杬,生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七月初二,宪宗皇帝朱见深第四子,孝宗皇帝朱祐樘同父异母弟,武宗朱厚照的叔父。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七月十一封为兴王,封国在卫辉(今河南汲县)。弘治四年(1491年),兴王以卫辉“土瘠民贫,且河水为患”和“梁庄王有故邸田地在湖广安陆州”为由,请准皇兄孝宗朱祐樘,将封地改换为湖广安陆州(嘉靖十年更名“钟祥”,寓意“祥瑞所钟”)。

弘治五年(1492年),兴王又以“梁邸居州城之西隅,地下且有通达冲其前”,请准皇兄将王府迁建于城中崇岵山顶,即今兴王府所在地。弘治七年(1494)九月十八抵封国湖广安陆州(今钟祥市)。25年后,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十七日,兴王病逝,谥号“献”。次年4月,以王礼入葬松林山吉地。

明显陵旧红门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武宗驾崩,既无子嗣,也无亲兄弟,遵奉“兄终弟及”祖训,遗命堂弟“兴献王长子朱厚熜”嗣皇帝位。已是兴王的朱厚熜,进京嗣位,是为明世宗,改元嘉靖。

按照封建时代的礼制,朱厚熜应先过继给伯父朱祐樘为子,尊其为皇考,称其生父为皇叔,而后再嗣帝位。这叫先继统,后继位。然而,遗诏中只有朱厚熜嗣皇帝位的遗命,没有继统内容。朱厚熜以此为据,继位不继统。效仿太祖朱元璋追封其四世先祖为皇帝的先例,追尊生父朱祐杬为帝。此议一经提出,引来朝臣的激烈争论。赞同派与反对派,引经据典,互不相让,争辩长达3年之久。史称“大礼仪”之争。

朝中官员中的反对派200余人,“相继跪于左顺门,自早至午”给嘉靖皇帝施压,威逼其收回成命。朱厚熜数次命司礼太监持其手谕,令群臣退去,但群臣依旧“伏地如故”。朱厚熜大怒,着锦衣卫将带头公开反对者当场杖死17人,入狱,夺俸、充军、戍边、革职、降级等受牵连的官员达500余人。

朱厚熜用武力平息了“皇考”之争,完成了自己的昭穆体系。正德十六年(1521年)十月,尊生父朱祐杬为“兴献帝”;嘉靖二年(1523年)“命兴献帝家庙享祀乐用八佾”;嘉靖三年(1524年)三月又加尊为“献皇帝”。七月,献皇帝神主奉安于奉先殿东室观德殿,上尊号“皇考恭穆献皇帝”。九月,改称孝宗敬皇帝为“皇伯考”;嘉靖五年九月(1526年)“奉安恭穆献皇帝神主于世庙”;嘉靖十七年九月(1538)追尊庙号为“睿宗”;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恭迎献皇帝神主供入太庙。

朱祐杬被追尊为皇帝后,兴献王坟相应按帝陵规制升级改建。嘉靖二年(1523年)四月,王坟建筑由黑瓦换为黄琉璃瓦,并筑神路桥等。次年三月正式更名为显陵。嘉靖六年(1527年)十二月,“命修显陵如天寿山七陵之制”,修葺宝城、宝顶并重建享殿,增建方城明楼、睿功圣德碑楼、大红门,并在龙凤门前的神路两侧建置望柱和12对石像生等。嘉靖十年(1531年)二月,敕封松林山为“纯德山”,立碑建亭。

外明墉遥望明显陵

嘉靖十七年(1538年)十二月,朱厚熜生母章圣皇太后蒋氏病逝。翌年正月,工部按朱厚熜钦定“图式”建新玄宫,并用一座称为“瑶台”的高大砖石平台,将新旧宝城串联起来,形成“一陵两冢”的特殊格局,为中国历代帝王陵所绝无仅有。

串联新旧宝城的瑶台

嘉靖十八年(1539年)五月,朱厚熜派京山侯崔元护送太后灵柩南袝,七月,与朱祐杬合葬于显陵新玄宫内。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九月,重修显陵祾恩殿。此后,显陵建设持续进行,直到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九月才算完竣。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九月,再次重修祾恩殿。显陵的建造至此历时47年。

明世宗朱厚熜,追尊生父兴献王为皇考,一天皇帝没做过的朱祐杬因为儿子而有了皇帝之名。有了皇帝之名,陵墓自然要按帝陵规制升级。不断的升级、改建,“兴王墓”成了帝陵,成为了一座与明代任何皇陵风格不同的特殊皇陵,一座规模宏大,气势不凡的皇陵。

于是,在远离京城的湖北钟祥,出现了一座皇家陵墓,新旧红门、内外明塘、龙形神道、九曲御河、“一陵两冢”,独一无二,陵中的碑石更是多达七八座,远超其他明代帝陵两碑之数……

进入新建的明显陵检票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波平如镜,近于圆形的外明塘。

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的外明塘,位于陵区前端的新红门西侧,曾经淤塞,2009年修缮复原。记得1997年来时,外明塘没有现在这么大,塘中有水,但长着杂草。外明塘的变化,让我们对显陵的变化充满期待。

外明墉

在陵墓中建明塘,源自中国的风水理论。明塘,取“明堂”谐音,为聚“气”之所。由兴王墓升级为帝陵的明显陵,建有内外两城和新、旧二座红门,故设置内外两处明塘。而外明塘对整个陵区纯德山的地气有着界护作用。拥有内外两座明塘,是显陵独具的特色。

新红门,在外明塘侧后方,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嘉靖帝南巡时,为加强陵寝防护,敕令增建外罗城,相应地增加了一座红门,门两侧与外罗城墙相连,形成封闭区域。新红门为单檐歇山顶式砖石琉璃结构建筑,形制与旧红门相同。

新红门、下马石碑

一对下马石碑,立于新红门前,上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下马碑是昔日皇家设立的谕令碑,一种显示封建等级礼仪的标志。皇帝陵园是神圣禁区,闲杂人等,不得入内,朝廷命官奉命谒陵时,在此下马,整肃衣冠,步行进入,以示对皇权的恭敬。据说,碑上的8个字是严嵩手书。严嵩的书法颇为书界称道,但一代大奸的恶声让人切齿,以致于留存下来的字迹不多。而今,立于碑前,在整肃心情的同时,不妨也细细观摹一下严氏书法的真迹。

入新红门即踏上了弯曲的龙鳞神道。显陵神道全长1368米,中间铺筑石板谓之“龙脊”,两侧以鹅卵石填充,谓之“龙鳞”,最外边以牙子石收束,遂有“龙鳞神道”之称。龙鳞神道一反皇陵中轴对称和通直原则,游龙随地形变化,因此也称“龙形神道”。显陵是明代帝陵中唯一整体保留龙鳞神道做法的陵寝,更是唯一一座神道如龙般变化的帝陵。

新红门通往旧红门的龙鳞神道

神道弯弯,通向旧红门。旧红门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本是陵寝中轴的正红门,加建外罗城后,成了陵寝的第二重门户。显陵新、旧两重红门的建制,为明代帝陵中所独有。

睿功圣德碑亭位于龙鳞神道上,亦称御碑楼、大碑楼,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年),碑亭平面方形,重檐歇山顶,四面各开券门。亭内正中立龙首龟驮“御制睿功圣德碑”,碑文为嘉靖皇帝朱厚熜亲自撰写,记载其父一生的文治武功、德行操守等,用以昭示后人。碑亭中的木结构已毁于明末战火,1997年来时,大碑楼砖砌的四壁尚残存,且高矮不一,巨碑兀立残垣中,那感觉颇有几分苍凉。据介绍,碑楼是2010年维修时按原貌恢复的,原来残存的砖墙,被原样保存于新楼墙内。如此,既美观,又保护。

御碑楼

御碑楼内部,睿功圣德碑和原碑亭旧址

石像生,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是帝王陵墓前礼仪性建筑和皇权仪卫的象征,有守护、辟邪、吉祥的象征。明显陵的石像生共12对,依次为狮子1对,獬豸1对,骆骆1对,大象1对,卧、立麒麟1对,卧、立马各1对(高1.2-1.65米,长1.6-2.7米),高2.6米的簪缨武臣2对,高2.7米的梁冠文臣2对。均用整块巨石雕成,浑朴中不乏精细。

石像生

文 臣

武臣

立马

卧马

石像生后部是漂亮的棂星门。棂星门,亦称龙凤门,由三门六柱四壁组成,每根柱子的顶端蹲踞一只朝天犼,左右装饰云板,额枋上饰火焰宝珠,俗称“火焰牌枋”。古人言“圣殿之有灵星门,盖尊圣门如天门也”。陵寝中的棂星门代表着天门,寓意帝王的灵魂过此门而升入天堂。皇帝是真龙天子,逝后,灵魂必须回归天堂。

棂星门

内明塘,建于嘉靖六年(1527年),直径33米,正圆形。明显陵建内明塘,有调节地下玄宫水位的作用,与九曲御河相配合构成陵区主要的排水系统;对于木质结构的建筑而言,内明塘也具有消防功能。正圆形的内明塘,凿于棱恩门前广场正中,起到藏风聚气的风水作用。

内明墉

内明塘两侧设碑,一侧为纯德山祭告文碑。碑立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正月。坐西面东,碑文为祭告山神的祭文。嘉靖十年(1531年)二月,嘉靖皇帝将显陵所在的主山“松林山”更名为“纯德山”,特立碑祭告山神;另一侧设纪瑞文碑。碑立于嘉靖十一年(1532年)正月初八,坐东面西。嘉靖七年(1528年)五月,礼部右侍郎严嵩奉命来显陵立睿功圣德碑时遇到几件祥瑞事,嘉靖皇帝敕令大学士李时撰《纪瑞文》,立碑以昭示万世。

纯德山祭告文碑

祾恩门已毁,仅存门两侧设置的“八字”形琉璃影壁。影壁正面为琼花图案,“琼花”由牡丹花引形,以叶为主,枝缠绕花点缀,寓意“琼花富业”,草木旺盛、家国繁荣;背面为双龙图案,有藏龙卧虎之意。琉璃影壁不仅有装饰作用,也为大门增添了威严气势,将祾恩门衬托得更加华丽壮观。1997年来时,对精致华美的琉璃壁记忆深刻。而今,影壁前罩上了玻璃,虽说观赏效果受到影响,但对保护而言却是十分必要的。

祾恩门“八字”形琉璃影壁

琉璃壁背部龙纹

裬恩殿位于祾恩门内,始建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取“祭而受福”和“罔极之恩”之意,嘉靖皇帝命名为“裬恩殿”,是供奉神牌和举行祭祀的场所。立于须弥座台基的上裬恩殿为重檐歇山顶式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间,殿内梁、坊、柱、檩、鎏金斗拱均为金丝楠木雕凿而成。嘉靖七年(1528年),于殿内立加上尊谥文碑一通。殿宇四周设宽2米的回廊及汉白王石雕栏板和望柱,外设全浮雕散水龙头60具,四隅及前出月台两侧共有螭首6具。

祾恩殿遗址

祾恩殿遗址

明末,祾恩殿的地面建筑及木结构均毁于战火,而今,从巨大的遗址上也可想见当年殿堂的宏大。

祾恩殿北,6.75米高的两柱门耸立,柱顶两只獬豸对立,虎视眈眈地守卫着陵寝。1997年7月来时,方城前的“石五供”已残,仅存1.1米高的供台,左右分立着“御赐谥册志文碑”和“御制文碑”,碑亭已残,碑石尚存。而今,6.75米高的两柱门仍高高矗立原地,修补后的“石五供”摆放在供台前,二碑石也已安放于修复后的亭中。

祾恩殿门

门柱、石五供

记得1997年来时,一面极陡的石坡通入明楼。当地百姓说:兴献王没做过一天皇帝,但生了世宗,其功“比天高,比地厚”,故而修个陡坎子让朝觐者躬身低头而入,以示尊敬。而今,在陡坡上加建梯道,既保护了石坡,又方便游人上下,只是那份对墓主的“崇拜”心情大打折扣了!

高高的方城之上是高高的明楼,二者都建于明嘉靖六年(1527年)。明楼是陵区供奉“圣号碑”的标志性建筑,重檐歇山顶式,重檐正中悬挂“显陵”牌匾。楼内,“恭睿献皇帝之陵”的圣号碑文为嘉靖皇帝亲笔楷书。明末,明楼的木制部分毁于兵火,1990年,经维修恢复历史原貌。站在高高的明楼上,显陵的整体格局与周边风光尽收眼底,让生出无尽遐思。

方城明楼

方城与陵寝围成的地方,因呈月牙状而称月牙城。据传,为了保守陵寝入口的秘密,建月牙城内地宫的工匠都是哑巴。上工下工的路上,他们都被蒙上眼睛,因此不知道施工的地点。工程完工后,即遣送至边远地区,这种由哑巴修建的院子也叫“哑巴院”。 但据相关典籍,哑巴院的叫法实由礼制而来。祭陵时,无论是皇帝亲祭,还是遣官奉祀,一旦进入月牙城,就必须保持肃静与恭敬,因称“哑巴院”。哑巴院的存在,为地宫增添了神秘庄严之感。

前宝城月牙城

方城洞门遥望月牙城影壁

方城洞门

后宝城月牙城

明显陵与其他帝陵相比最独特处是建有前、后双重宝城,也就是双茔城。前宝城建于明正德十五年(1519年),是朱祐杬病逝时按藩王规制而建的。东西宽112米、南北长125米,呈椭圆形;后宝城建于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是嘉靖皇帝南巡钟祥时,钦定为其父母按帝陵规制建造的合葬墓。墓呈正圆形,直径110米。两座宝城之间以瑶台相连,整体呈哑铃状,形成在中国历代帝陵中绝无仅有“一陵两冢”的特殊格局。

前宝城

后宝城

前宝城与瑶台的交汇处

明显陵是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围陵面积183.15公顷,30余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掩映于山环水抱之中,犹如“天设地造”。建于明中期的显陵,在明陵建设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作为嘉靖初年重大历史事件“大礼议”的产物,显陵地建造过程中,受政治因素、思想观念、审美情趣等影响,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点和独特的风格,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在历代帝王陵寝中绝无仅有。陵区肃穆幽浑,建筑雄伟壮观的显陵,于山环水抱中彰显着独特与灵气,也成为明代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

世事沧桑,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明显陵,建筑多有倒塌,但宏大的基址仍在;碑亭多已塌毁,但高大的碑石仍顽强竖立。S形弯曲的龙鳞神道,仍由新红门开始清晰地走向裬恩殿。这条“旱龙”,连接着新旧红门,串连起大碑楼、石像生、棂星门,在内明塘处与九曲御河交汇;与莫愁湖相通的九曲御河,全长2000米,既是陵区的主要排水系统,也具“通脉护气”的风水要求。这条人工开凿的“水龙”,设计巧妙,以神道为中轴,串起内外明塘,左右贯穿,蜿蜒曲折,中架五组石拱桥,将陵区划分为几个不同区域,也将自然要素发挥得恰到好处。

明楼遥望明显陵遗址

旧红门前九曲御河桥

御碑楼九曲御河桥

九曲御河

九曲御河

龙鳞神道回望棂星门

1997年来时,听前来烧香祭拜的当地人说,显陵自建成起就与其他明帝陵一样享受着朝廷大祭。官方的祭奠活动随明朝的灭亡而停止,民间的朝觐活动却一代代传下来。每逢三月三、九月九,十里八乡的人们云集显陵,少则四、五万人,多则十余万人,从早到晚,陵区内外人海如潮,香火鼎盛,构成显陵独特的民俗风情。“十万民众朝显陵”,烧香祈拜先帝,祈拜纯德山,保佑钟祥百姓万万年。

30年时光,于人的一生而言很长,但于显陵而言则很短,短到看不到变化,或者说变得更美。1997年来时,有介绍说,显陵的外罗城呈净瓶状,但那是高空俯瞰的效果,于我们行走于地上的人而言,只能想象!这次来显陵,先参观了钟祥市博物馆,馆中陈列的显陵大模型,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净瓶状外罗城的壮观样貌。遥想着显陵中的两条龙——“旱龙”和“水龙”,自在悠游于巨大的净瓶之中,聚山河之灵气于宝城前的内明塘处,护佑着帝陵的龙脉,护佑着纯德山的风水,也护佑着钟祥的地脉,护佑着钟祥百姓安康长乐。

显陵,“天地之间一净瓶”!

1 阅读: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