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校勘拾零,我有话说!

腾高至心 2024-10-24 05:34:37

校勘拾零,我有话说

文/慌了个张

评判一本书的好与不好,首先就在于其可读性,能不能吸引人抓住读者的心;其次是读书的启发性、互动性,能不能让读者接着作者的话茬儿,即兴聊上几句。别的不论,单说满足这两点,就撑得起一本好书的身价了。石问之先生著《见微知著·红楼梦文本探》是这样的一本好书,读了有与之交流的线索和欲望,足见该书有求真务实、循循善诱的特点。真是开卷有益,读有所获。今晨学习了他的第十二篇红文,第一次被引领至《红楼梦》的校勘领域。虽说这是石先生的专业特长,但他也自谦,不似脂批说的“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那么自信、极端而让人难以插话。

石先生对于是“后日这两日”而不是“明日后日这两日”的分析,言之有理。诚如他讲的,其一,“后日”是贾敬生日的替代词;其二,后来实际举办生日宴会也是在“后日”和“大后日”两天,而不是“明日”“后日”两天。此外,他对于“到底亏了谁”的判断也是对的,亏的对象是讨赏的小厮,符合这些猴崽子们的身份和语调。

石先生在分析“便是”“或是”还是“且是”“况且”上,我觉着他说的(“便是”)未必就对。

茗烟因问:“二爷为何不看这样的好戏?”宝玉道:“看了半日,怪烦的,出来逛逛就遇见你们了。这会子作什么呢?”茗烟嘻嘻笑道:“这会子没人知道,我悄悄地引二爷往城外逛逛去,一会子再往这里来,他们就不知道了。”宝玉道:“不好,仔细花子拐了去。或是他们知道了,又闹大了。不如往熟近些的地方去,还可就来。”

石先生分析,“便是他们知道了,又闹大了”是承接上一句“仔细花子拐了去”而来;又说“便是”是一个让步句。我也穿上这鞋子试了一试,略显不合脚。其一,宝玉说的“不好”有所指,就是后面列举的两种情形,是并列关系,不是上下承接关系。是这种情形,或是那种情形。其二,“或是他们知道了,又闹大了”承接的是茗烟的话——“这会子没人知道,我悄悄地引二爷往城外逛逛去,一会子再往这里来,他们就不知道了。”这里的“或是”是“万一”的意思。茗烟打包票,还是嘻嘻的说,宝玉信不过,怕有万一。其三,正因为“或是他们知道了”才“又闹大了”,这个“又”字才有落实处。若是与拐子有瓜葛的话,那就不是闹着玩的闹大,而是真正出大事了。且看下面袭人“惊慌”的表现,再看第四十三回宝玉私自出门,贾母王夫人一叠连问、严加训斥的表现,就能体会“他们知道了”有多厉害。

石先生分析“龄官画蔷”那次“这是下雨”还是“这时下雨”时,讲“这是下雨”当是原文,这是不错的。但后面补充的举例却无意间说错了,说“不是”应为“不时”之讹误,还说唯有甲辰本改作“不时”,“此是甲辰本整理者的一个独有贡献”。我看着不像。

三个人又闲话了一回,因提起黛玉的病来。宝钗劝了一回,因说道:“妹妹若觉着身子不爽快,倒要自己勉强扎挣着出来走走逛逛,散散心,比在屋里闷坐着到底好些。我那两日不是觉着发懒,浑身发热,只是要歪着,也因为时气不好,怕病,因此寻些事情自己混着。这两日才觉着好些了。”

石先生的本意是举一反三,但这一反就错了。其一,“不时”是多余的话。宝钗那两日“觉着发懒,浑身发热”,是身感不适,当然是“不时”的,而不是“一直”的;这“不时”也是指其感觉,不时地往那边想,因为不舒服。当然不能一直想,否则就成心病了。其二,联系宝钗说话的口气,她是拿自己做例子劝黛玉,提醒之意,不是陈述。意思是,我那两日不是觉着发懒(么),浑身发热,只是要歪着,是有原因的,但还要“寻些事情自己混着”,所以劝黛玉“倒要自己勉强扎挣着出来走走逛逛,散散心,比在屋里闷坐着到底好些”。就比如说,我那两天不是忙吗,这两天才闲下来。是给人解释,而不是简单的陈述事实。其三,曹公设计的宝钗“说话”是抑扬顿挫,慢条斯理,很有韵味的。你看她说话句子中的那些连接词“若”“倒要”“到底”“不是……(么)”“因此”“才”,使得宝钗说话一点不板,很生动,像是两个女孩子的聊天,若是换成“我那两日不时觉着发懒”就太文绉绉的了。

石先生在打“那几根络子”还是“几根络子”的分析上也走了样,把袭人想得太有心机了。他说,“因袭人的一句话,黛玉亲自剪断了自己为‘通灵宝玉’制作的穗子;因袭人的一句话,莺儿最终又为‘通灵宝玉’续上了‘梅花络’。”所以认定是打“那几根络子”。

至于打几根络子的远因是不是因为剪断穗子而不戴玉,我也说不清楚;但是近因书中可有明确交代——

宝玉道:“前儿你替三姑娘打的那花样是什么?”莺儿道:“那是攒心梅花。”宝玉道:“就是那样好。”

也就说,前儿宝玉见着或听说莺儿给三姑娘打络子,就动了心,或跟袭人说过,哪天也来给咱们打几个络子,也未可知。那时他刚挨了杖责,大家怜香惜玉地都围着他转,他说什么是什么,没有人说不是的。

袭人笑道:“可是又忘了。趁宝姑娘在院子里,你和她说,烦她的莺儿来打上几根络子。”宝玉笑道:“亏你提起来。”说着,便仰头向窗外道:“宝姐姐,吃过饭叫莺儿来,烦她打几根络子,可得闲儿?”宝钗听见,回头道:“怎么不得闲,一会叫她来就是了。”贾母等尚未听真,都止步问宝钗。宝钗说明了,大家方明白。贾母又说道:“好孩子,你叫她来替你兄弟作几根。你要无人使唤,我那里闲着的丫头多呢,你喜欢谁,只管叫了来使唤。”

宝玉要打几根络子,都惊动了贾母,这是他挨打后更加被娇宠惯着了。

如今且说袭人见人去了,便携了莺儿过来,问宝玉打什么络子。宝玉笑向莺儿道:“才只顾说话,就忘了你。烦你来不为别的,却为替我打几根络子。”莺儿道:“装什么的络子?”宝玉见问,便笑道:“不管装什么的,你都每样打几根罢。”莺儿拍手笑道:“这还了得!要这样,十年也打不完了。”宝玉笑道:“好姐姐,你闲着也没事,都替我打了罢。”袭人笑道:“哪里一时都打得完,如今先拣要紧的打几根罢。”莺儿道:“什么要紧,不过是扇子、香坠儿、汗巾子。”宝玉道:“汗巾子就好。”莺儿道:“汗巾子是什么颜色的?”宝玉道:“大红的。”莺儿道:“大红的须是黑络子才好看,或是石青的才压得住颜色。”宝玉道:“松花色配什么?”莺儿道:“松花配桃红。”宝玉笑道:“这才娇艳。再要雅淡之中带些娇艳。”

为什么打络子?打什么络子?宝玉没讲,袭人也没讲,哪里就是冲着通灵宝玉去的?即便袭人说先拣要紧的打几根,也不是就盯住通灵宝玉的。莺儿说了几样,宝玉才要给汗巾子打络子,袭人也没反对,可见不是先存着一个想法在心里。

宝玉忙让坐。宝钗坐了,因问莺儿“打什么呢?”一面问,一面向她手里去瞧,才打了半截。宝钗笑道:“这有什么趣儿,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一句话提醒了宝玉,便拍手笑道:“倒是姐姐说得是,我就忘了。”……一叠声便叫袭人来取金线。

打几根络子络住通灵宝玉,是宝钗说的,是她的想法。这才让“几根络子”有了主题和灵魂,成了“那几根络子”。

如果过去有几根络子,旧了,或坏了、丢了,再打新的可以说打那几根络子,有个落实处。可前文是剪断了穗子,跟络子的对接,有一个过渡和变通。也许连接是袭人、莺儿,而变通则是宝钗,是后缀上的灵光,而不是先存下的心机。

最后,采用石先生的说法,“当然,本文的看法都只是我个人的看法,未必一定就是正确的。”有问题可以讨论,无论如何都是好的。不妨抛砖引玉,敬请读者批评。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