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发布《台州宣言》,李书福下一盘什么棋?

禾颜阅车烩 2024-09-26 03:44:54

【导语:在当下,国内汽车市场竞争堪称惨烈,刀刀见骨的价格战暂时没有终止的态势;与此同时,国内车企在寻求出海破局的局面下,却接连遭遇美国、加拿大、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汽车市场利用贸易壁垒把中国电动车阻挡在国门之外。在如此腹背受敌的情况下,吉利发布全新的战略对对整个中国汽车行业都值得思考。】

撰文|张 弛、编辑|禾 子

9月20日,吉利控股集团借助“书福公开课””现场正式发布了《台州宣言》,宣布进入战略转型新阶段。总结来说,《台州宣言》涵盖五个方面,分别是“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这是继2007 年吉利发布《宁波宣言》之后,再度对企业的战略做出调整。

战略整合刻不容缓

吉利旗下品牌众多。在完成收购沃尔沃汽车之后,吉利开启了快速的战略扩张。

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吉利已经构建起了包括路特斯、宝腾、Smart、伦敦电动车等多个全球或者区域性海外品牌的同时,也建立了像吉利、吉利银河系列、领克、几何、极氪、睿蓝、雷达等自己的品牌。在商用车领域,吉利也同时布局了远程商用车,并建立了囊括华菱和星马两个品牌的汉马科技。此外,吉利还为百度代工了极越品牌;在移动出行领域,吉利也有曹操出行以及和奔驰合资的耀出行两个载体。哪怕是在飞行汽车,吉利也布局/投资了太力飞行汽车和Volocopter两个品牌。

如此多的品牌,对于现在的吉利汽车来说是一大挑战。在市场高速增长时,拥有众多品牌和庞大的产能能够帮助企业快速攫取市场份额。但是当往日的高速增长不再,车企自然而然就需要开始进行战略聚焦。将有限的资源聚焦在增长潜力最大的子品牌以及最能够打动消费者的核心技术上,已经成为吉利的必修课。以吉利现在的情况,其也无法带动所有品牌一起往前冲。在最近几年,吉利系的沃尔沃、极星、路特斯、极氪、亿咖通等相继完成IPO,而远程、雷达、曹操出行等也都排队等待着IPO。着急推动旗下品牌甚至在实现盈利前通过SPAC方式在美股完成IPO,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吉利希望为这些车企找到一个比较稳定且可靠的融资渠道。

值得关注的是,根据吉利汽车发布的2024年中报来看,吉利汽车实现营收搞到1073亿元,是企业历史上首度在上半年营收突破千亿元。而和营收增长相呼应的是吉利汽车实现净利润达到106亿元,同比增长近6倍。在国内汽车市场价格战持续延烧的当下,吉利汽车为什么能够确保净利润快速增长呢?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吉利汽车的财报可以发现,这106亿元的利润中,有很大一部分来源于股权的交易。其中通过向吉利和雷诺将自己的内燃机业务整合在一起成立的专注在内燃机、混动/插混系统的动力总成公司注入资产,吉利汽车获益约76.6亿元。此外,之前吉利整合力帆汽车之后打造的睿蓝汽车中45%股权也已经被吉利汽车出售给了控股集团其他企业,也为吉利汽车带来了1.6亿元的投资收益。如果剔除这两块收入,那么吉利汽车上半年的净利润可能也就没有那么亮眼了。

战略整合或从研发开始

之前网上就有消息称,吉利汽车将首先在智驾领域动刀,把吉利中央研究院、极氪和路特斯的智驾团队整合到一起。在互联网企业,内部赛马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模式。内部多个团队同时竞争是企业确保项目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落地的比较好的方法。但是对于汽车行业来说,却不见得适合。以智驾为例,其感知层面就拥有纯视觉和激光雷达加摄像头两条传感器技术路线;而在算法层面,更是有端到端、BEV等多种算法模型。更为关键的是,智能驾驶需要依靠海量的数据进行持续优化。

因此,内部赛马不见得能够赛出真正打得赢竞争对手的解决方案。而相关团队的整合,能够更大地协调各方的资源,最大程度发挥研发协同效应的显现。但团队整合势必意味着原有一部分岗位,尤其是管理岗位需要被优化掉,这个时候如何来平衡各方的利益,消除各种阻力,确保项目能够顺利推进,的确也到了需要控股集团层面来发出宣言的地步。

如果说团队只是公司整合,进一步发挥协同空间的第一步,那么吉利过往在研发领域投入大量的资源而达成的很多成果,的确是到了整个集团内部各家车企都可以共享的阶段了。

在电池方面,极氪发布了金砖电池而吉利汽车则有神盾短刀电池。对于其他车企来说,其完全没有必要在新车型上去采购宁德时代、比亚迪或者是其他第三方的电池产品。光就是这两种电池,就可以满足绝大部分场景的需要。在电驱动系统上,吉利研发了11合1的电驱系统。通过大量新技术的使用,这款产品将整机体积做到了仅72L,重量做到了仅79.8kg。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吉利最近几年研发的多个整车架构,像SEA浩瀚架构、面向规模化市场的GEA架构以及和沃尔沃联合打造的CMA架构等,都具备比较鲜明的特点和比较大的可扩展性,吉利系各个汽车品牌都可以借用这些架构,以在最短时间内向市场推出车型。

此外,像亿咖通的搭载算力top1的马卡鲁计算平台、魅族的Flyme Auto车联网系统甚至是低轨卫星等,也都成为各家品牌可以直接选用的现成的且在市场上具备一定领先优势的相关技术解决方案。各家车企完全没有必要再投入时间,重新进行研发。

吉利需要一个新的“沃尔沃”

和《宁波宣言》发布后,吉利“蛇吞象”拿下沃尔沃汽车,给整个集团带来脱胎换骨的改变不同,之后吉利虽然动作不少,但从影响力和实质的帮助来看都和彼时收购沃尔沃不可同日而语。无论是收购而来的Lotus、Smart、Polestar这些欧洲品牌,还是吉利自己打造和孵化的一系列品牌,都未能助力整个吉利体系更上一层楼。

如今走在吉利前面的,已经不是当年的南北大众和上汽通用所组成的乘用车第一梯队;现在每月销量稳定在30万辆左右的比亚迪更是成为吉利需要追赶并完成超越的新目标。如果不能有一个新的推手,吉利要在实现对身前竞争对手的反超,同时在全球汽车市场中继续提升自己的号召力,将会遇到一个新的瓶颈。而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实现更大的协同效力,被李书福视作可以和之前收购沃尔沃汽车一样为整个吉利体系注入新的活力的战略举措。

其实何止吉利,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当下都需要一个类似彼时吉利收购沃尔沃汽车的刺激效应。中国汽车走出去,尤其是在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方面已经构建了比较强的竞争力。但是如今的中国汽车行业,依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格局,但是从欧美以及日韩等国家汽车行业发展的态势来看,这个格局不会持续很久。下一步,企业和企业之间的整合不可避免。像吉利、比亚迪、长安这些国内的主流自主品牌车企,如果能够率先对内部进行整合,在保有一定销量基础的情况下,谁能率先做精做强,那么在未来将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

点评

和国内其他车企集团相比,现在的吉利依然处于比较有利的位置。在国内市场,真正能够力压吉利一头的也仅有比亚迪;而在海外市场,尤其是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得益于沃尔沃打造的全球销售网络以及积累的全球范围内的豪华品牌定位,吉利系品牌进军全球市场需要付的学费会更少一些。如何更上一层楼,同时做到领跑中国和完成全球布局,成为国际汽车行业有影响力的企业,李书福还需要再来一次像彼时收购沃尔沃汽车一样的“壮举”。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