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之亡,大体如此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4-07-18 05:20:39

文 / 子玉

偏安一隅,只能维持偏霸的格局,最终被兼并是蜀汉政权的宿命,但是作为割据蜀地最成熟又深度影响了历史发展的地区政权,蜀汉的灭亡仍不得不提。

蜀汉灭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失去政治合法性。刘备在创业的过程中虽然自称西汉孝景帝之后,又打着“扶汉”的旗号,但实际上是想建立以自己为主导的汉室天下。

建安二十五年(220)十月,汉献帝禅位于曹丕,曹魏建立。但刘备不仅没有在第一时间站出来兴兵讨伐曹魏,反而在不久之后在成都给还在世的汉献帝发丧,然后就是各种策划、表演,为自己称帝造势。据史书记载,劝刘备称帝上书的人前后有八百余人,都用符瑞、图谶完美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次年(221)四月,刘备于成都西北的武担山之南,正式登基称帝。

说实话,荆州和东三郡的丢失、关羽之死、孟达的投降已经让刘备的个人威望严重下跌,使益州士大夫群体对荆州派执掌益州政治的水平产生严重怀疑。这个时候,刘备最需要做的就是,北伐,亮明自己的态度,哪怕做做样子也好。

但刘备却在曹丕代汉之后急不可耐地登基称帝,这就更加重了益州精英对刘备的失望。杜琼、谯周等人对刘备声称由他来代表汉室、由他来复兴汉室的说法根本就是嗤之以鼻。杜琼、杜微等人此后直接将自己调成了静音模式,以不合作的态度来反对刘备。

这几个人只是反对刘备称帝的缩影,至少证明益州内部存在大量不认可刘备的势力。包括刘巴,虽然其为刘备起草过各种文诰策命,但刘巴对刘备称帝其实是持消极态度的。

当刘备杀掉劝谏他称帝的主簿雍茂之后,那些本来对刘备还有所期待的天下精英也对他是彻底凉透了心,根本不可能支持蜀汉政权。

为了稳固皇权,刘备就想到了东征东吴积累军功来强化自己的威望,但结果却是,夷陵惨败,使刘备仅有的一点威望也被耗光,蜀汉在刘备驾崩前后就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

退守永安之后,刘备痛定思痛,认为只有高举“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旗一力北伐,才能证明蜀汉的政治合法性,才能维护自己草创的政权。等于是,诸葛亮北伐的行为其实是在执行刘备的遗志。

诸葛亮确实是一名优秀的政治选手,他在刘备驾崩之后打出的一套组合拳迅速就稳定了蜀汉内部,并通过五次北伐倔强地向天下证明着蜀汉的政治合法性,同时,将内部矛盾成功转化为外部矛盾,维持了蜀汉表面上的团结。

但在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234)去世之后,相继执政的蒋琬和费祎却采取了保境安民无为而治的政治方针,又让内部矛盾成为了蜀汉的主要矛盾。

随着时间线的不断拉长,曹魏逐渐坐稳了江山,再加上后来曹魏的权力向司马氏过渡,蜀汉高举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旗已经属于一种滑稽的说法,“曹贼”都不存在了,你蜀汉还说自己代表汉室,谁认?

等于说,诸葛亮去世之后,蜀汉就再次爆发合法性危机。直到谯周写了《仇国论》将蜀汉定义为“因余之国”,而将曹魏称之为“肇建之国”,蜀汉的合法性就已经彻底被否定,众人都认可了蜀汉偏安的格局,也接受了蜀汉将会被兼并的事实。

到了最后,就连皇帝刘禅自己都不知道蜀汉政权的意义所在,只能以堕落的生活态度消磨生活。

所以,就别再拿刘禅殆政说事,身处那样的环境,是个人都会废。

处于“躺平”状态,蜀汉连维持无为而治的局面都不可能,各种内部矛盾只会加速蜀汉的进一步灭亡。可以断定,曹魏即使不出兵灭蜀,蜀汉迟早也会因为合法性的丢失而被内部矛盾耗死。

刘备集团因高举“扶汉”“兴汉”的大旗而兴,最终也因为失去合法性而亡。

当然,北伐虽然能够证明蜀汉的政治合法性,但却极大消耗了其本就脆弱的国力。先看诸葛亮北伐的频次:第一次是在建兴六年(228)春、第二次是在该年冬天、第三次是在建兴七年(229)春、第四次是在建兴八年(230)、第五次是在建兴九年(231)、第六次是在建兴十二年(234)。

不管其规模如何,但诸葛亮执政期间北伐始终是蜀汉的主题,极大消耗了蜀汉的国力。

再看姜维北伐的频次:延熙十六年(253)、延熙十七年(254)、延熙十八年(255)、延熙十九年(256)、延熙二十年(257)。比诸葛亮的频次还要高,规模还要大。

诸葛亮每次大举之后都有一段休息时间,且维持每三年一大举的频次,但姜维却是年年兴兵,且每次都是大举,蜀汉的国力根本就受不了。用陈寿的话来说就是:“于时军旅数出,百姓彫瘁。”

连年北伐极大消耗了蜀汉的国力 图源/剧照

事实是,蜀汉灭亡时的人口数量是九十四万,但军队数量却高达十万二千,官吏数量为四万人。如此小的人口基数却要供养这么多的军队和庞大的官僚队伍,蜀汉的财政根本就吃不消。

再加上连年北伐,蜀汉的财政就更加雪上加霜。东吴使者薛珝用“民有菜色”四个字精准形容了蜀汉百姓的生存状态。战争对蜀汉财政的消耗由此可见。

当然,这也和蜀汉本身的财政政策有关。刘备由于在入蜀之后将益州的财富都分享给了诸将士,所以马上就出现了财政危机。为此,刘备发行了直百五铢钱(一枚新币等于一百枚旧币),虽然暂时解决了财政问题,但也造成了钱币贬值,通货膨胀。

同时,刘备还设置了盐府,以盐府校尉(司盐校尉)来垄断盐铁的经营,让益州百姓的生活质量是直线下降。

蜀汉的田租制度可能仍在实行汉代的定率田租制而非新的定额田租制度,加重了百姓的负担。

而且,蜀汉的税赋是按照人口征收,因此造成了大量隐匿人口的现象。据史书记载,刘备章武元年(221)蜀汉的户口是二十万户,共计九十万人口,蜀汉灭亡时的户口是二十八万户,共计九十四万人口。户口数增加了八万户,但人口却只增加了四万,这明显不符合逻辑,只能说明蜀汉人口隐匿现象之严重。而人口又是税赋和兵员的主要来源,人口隐匿现象严重,只会加重经济负担,也间接影响了蜀汉的兵员质量。

蜀汉经济负担严重也和其官吏队伍庞大有直接关系。蜀汉灭亡时人口九十四万,但却有四万人规模的庞大官僚队伍,与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东吴,东吴灭亡时人口二百三十万,却只有三万两千名官吏。很明显,蜀汉的官吏数量严重超编。

蜀汉的官僚队伍严重超编 图源/剧照

之所以会有如此数量的官僚队伍又是因为,蜀汉袭官现象严重,刘备为了照顾勋贵和益州豪杰的利益,允许其子嗣都能通过察举制进入蜀汉庙堂。而且,蜀汉的许多官员是先做官,然后才补办察举的手续,比如,彭羕、周群、张翼、马忠等人。

这种袭官制度还严重拉低了蜀汉官吏的质量,因为,勋贵集团的子嗣有真才实学的也只是少部分人,比如关羽之子关兴、向朗之侄向宠...大部分人都是混日子的,用鱼龙混杂来形容蜀汉的官场也一点不为过。

当时,曹魏已经升级为九品中正制,东吴也有世袭领兵制和复田复客制度,继承东汉察举制的蜀汉明显落后于时代。

另外,人才匮乏始终就是刘备集团的一大短板,加上在夷陵之战中蜀汉的勋贵集团又遭受重创,这就更使蜀汉有严重的人才危机。诸葛亮为什么要抓紧时间北伐,就是趁赵云等少部分精英还在的情况下发挥其价值。

只是,诸葛亮之后,就连那仅有的精英也相继坠落:延熙九年(246),蒋琬去世;延熙十一年(248),汉中都督王平病逝;延熙十二年(249),马忠病逝;同年,左将军句扶病逝;延熙十六年(253),费祎遇刺身亡...

精英的相继坠落就将廖化、张翼这种角色凸显了出来,可以这些人的才能根本就支撑不起风雨飘摇中的蜀汉政权。

再加上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被杀,蜀汉文官逐渐得势,文武之争也就愈演愈烈,诸葛亮的儿子卫将军诸葛瞻、辅国大将军董厥上表要求将姜维弄回成都解除其兵权就是具体表现。

而刘禅为了集权,驾驭蜀汉朝政,也支持文官集团对武将进行打压。就是在蜀汉灭亡的前夕,刘禅依然在打平衡这张牌,派董厥前去监督姜维。

在蜀汉末年,更是存在严重的宦官干政现象。当时,曹魏已经废除了中常侍一职,而继承东汉法统的蜀汉却还保留着这一职位,只靠董允进行监督。董允去世之后,黄皓就走上前台,逐渐由干政演变为专权。

东汉宦官干政的痼疾又成了腐蚀蜀汉政权的毒瘤。可见,全面继承东汉制度的蜀汉其实是严重落后于时代发展。

就是在文化层面,蜀汉依然停留在古今文经学、谶纬学等老学问,这样毫无创新的文化肯定制约了蜀汉的健康发展,只能守成。

再就是主客之争。刘备入蜀被益州士大夫定义为严重的入侵行为,虽然刘备为了稳定重用了部分益州本地精英,甚至在称汉中王这样的大事中,在《上汉帝表》中将益州派的名字排在前方,但依然不能收服蜀人的心。

最典型的就是李邈,其甚至公开表示,自己只是能力不足,不然早就给刘璋报仇抵抗刘备。在诸葛亮去世之后,李邈又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抨击,刘禅为了内部稳定,只能将李邈给杀了。

由此可见,即使是在益州经营多年,刘备集团依然不能获得蜀人的支持,在蜀汉失去政治合法性之后,这些人就成为了给刘禅洗脑让其顺从统一大势的主力。人心如此,刘禅还能怎么办,从无为模式直接切换到了不为模式,魏军兵临城下时又直接投降。

不是刘禅没有血性不抵抗,而是队伍已经实在没法带了。

刘禅对蜀汉的现实完全无力 图源/剧照

总结起来就是,主客之争、政治合法性的丢失、精英的坠落、文武之争、文化古旧、官僚队伍鱼龙混杂、宦官专政...内部矛盾的愈演愈烈之势最终将蜀汉政权拖向了深渊。

景耀三年(260),东吴使者薛珝在出使蜀汉后对吴帝孙休描述他在蜀汉的所见:“主暗而不知其过,臣下容身以求免罪,入其朝而不闻正言,经其野民皆菜色。”

朝臣的素质都严重不在线,最终造成了庙堂的乌烟瘴气,如此环境最终导致了百姓的“民皆菜色”。王朝灭亡的征兆已经在蜀汉政权各个层面尽显。

当然,刘禅的个人素质也因为蜀汉一直实行“二元政治”,由以诸葛亮为代表的相府长期来打理一切政务,最终造成了皇帝个人能力和蜀汉政治需要的严重不匹配。再加上刘禅严重缺乏军功,没有威望,所以就利用文官、宦官压制武将,进一步加剧了蜀汉的内部矛盾。

同时,内部叛乱也是导致蜀汉灭亡的原因之一:建安二十三年(218),广汉郡豪强马秦、高定造反,手下几万人打到了犍为郡的资中县,逼近成都;章武二年(222)十二月,汉嘉太守黄元趁刘备病重,起兵造反,向成都出兵;在刘备去世前后造反的还有益州大姓雍闿、牂牁太守朱褒、越嶲王高定等人;即使是在诸葛亮发兵平定南中之后,南中地区也时有叛乱发生。

叛乱,贯穿了蜀汉的全周期。

这就说明,益州豪强、南中蛮夷内心都是不认可蜀汉政权的,只要荆州势力衰弱,不能统驭全局,这些反对势力马上就会以起兵的方式反对蜀汉政权。而这些人之所以屡屡造反又是因为,益州豪强和蛮夷首领都有自己的私兵,有叫板荆州势力的实力。

和曹魏、东吴一样,蜀汉也被内部豪强、世族势力所严重制约。

最重要的还是,蜀汉的地缘太差。历史上割据蜀地的政权只有刘邦冲出了地理限制,打下了天下,其他势力都因为地理和大环境的限制不能从蜀地突围,尤其是在刘备集团丢失荆州之后,蜀汉发展的大门就已经被封锁。

有些东西,是人力所不能改变的,刘备从入蜀的那一刻就已经决定了蜀汉偏霸的格局,被兼并,是迟早的事。

蜀汉灭亡的因素个人就总结了这么多,大家在评论区继续补充。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1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