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为何近些年逐渐衰落?背后的原因令人唏嘘不已?

凡尔赛百态 2024-10-16 03:22:20

广东拥有两所纯211大学——暨南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

近年来,暨南大学的发展趋势缓慢,而华南师范大学则逐渐显现出衰退迹象。

考虑到广东的经济实力,理应不存在教育资金短缺的问题,那么华南师范大学为何会步入下坡路?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深究。

暨南大学由国家教育部、国家统战部和国务院侨办共同管理,在早期教育支援资金有限时,得益于其与国务院侨办的紧密联系,相对其他院校而言资金较为充裕。

作为承担着海外华侨高等教育重任的先行者,暨大被视为战略性发展的重要机构,而华南师范大学则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衰退的趋势,主要因为经费短缺。

即便在广东省内,排除哈尔滨工业大学分校区等特殊实体外,华师也受到北师大珠海校区扩张的影响。

北师大将师范类专业转移到珠海校区后,一旦珠海分校停办,该地即转变为纯粹的985高校,与哈工大相似,这对华师吸引优秀生源构成重大威胁,尤其是师范专业难以再吸引高分考生。

师范就业市场的黯淡前景加剧了这一挑战,随着少子化趋势的显现,尽管影响尚不显著。

高学历跨专业人才涌入教师队伍的现象日益普遍,如清北毕业生在深圳担任小学教师。

北师大这所985高校的加入,恐怕会进一步压缩华师师范生在优质岗位上的机会。

自从哈工大深圳及北师大珠海校区落户广东,华南师大的相对衰落速度加快。

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北师大以12个一流学科位居国内高校第8,

在“双一流”时代,学科建设成为核心指标,数量至关重要。

211工程的定位原本就是一流学科建设,与一流大学竞争实力悬殊。

资金分配不足的原因部分在于省级层面对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冲击顶尖地位的重视,对比中大的巨额投入便可明了,期望达到浙江大学的水平,但浙江只有一所浙大。

同时,广东注重弥补新工科短板及提升一本院校质量,如广州工业大学,而广州市更偏爱本地的广州大学。

暨大与华师作为偏文科的高校,与省内推动的新工科方向不甚吻合,这也是受忽视的原因之一。

尽管广东经济看似繁荣,非珠三角地区仍需财政转移支付支持发展,加之深圳财政自给自足,实际可用于高等教育的投资并不多,各校一分之后所剩无几。

华师肩负提升广东省高考211录取率的重任,虽扩招众多,但省里的实际资助并不充足,人均投入随之减少,这也符合国家双一流建设的导向。

显而易见,双一流建设进一步巩固了老985的地位,而一流学科建设虽然扩大了参与范围,原211工程从全面建设转向重点学科,反映出原资金已不足以支撑全面建设,只能集中投入到个别学科,与老牌985的差距只会加大。

省内更倾向于通过补短板策略扶持新兴高校争夺一流学科,这与之前提到的顶尖冲击、短板补充策略一致。

广东的四大名校:中山大学、华南理工、暨南大学和华南师范!中山与华南理工作为广东高校的领头羊,实力雄厚无需多言;暨大作为部属大学实力雄厚,在中国一线城市的部属大学未见衰退先例,师范类院校中一直维持较高水平,位列六大部属+南京师范之后,可能仅次于湖南师范。

然而,作为省属211高校,暨大似乎还承担着专升本任务以及向非珠地区拓展校区的责任,虽有适度资金支持,但面对庞大的运营体系,学科深度难以进一步提升。

当前教师招聘放宽对师范生的要求,生存空间进一步被挤压。

暨大的问题还在于学科规模庞大而特色不明显,提到暨大时很难立即想到标志性学科。

除去华侨医院的贡献,按学科规模计算的资金实际上并不宽裕。

有人归咎于港澳生源拉低水平,但没有这些生源的支持,暨大能否保持现有地位尚且存疑。

传统优势的文科、经管、医学被中大压制,工科基础几乎空白,但仍开设了大量工科专业,经费增长乏力,表面看来似乎正在走下坡路。

不过,这种根据侨胞需求设置学科的理念自建校以来始终未变,历史上甚至设有采矿专业。

暨南大学在广州、深圳、珠海设有五个校区,共设38个学院、60个系,并开设107个本科专业。

学校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4个,国务院侨办重点二级学科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二级学科5个,广东省重点一级学科22个,广东省重点二级学科12个,以及广东省重点交叉学科1个。

在学术领域,学校表现卓越,共有19个学科进入ESI世界排名前1%,数量位居广东高校第二位。

其中,有11个学科跻身ESI世界排名前5‰,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药理学与毒理学进入了ESI世界排名前1‰。

此外,学校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6个,专业学位授权类别33种;还设有24个博士后流动站和一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在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中国语言文学、应用经济学和新闻传播学获得A-等级,生物学也获得A-等级。

华南师范大学下设有4个学部、38个学院,共开设97个本科专业。

学校拥有32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2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以及20个博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并设有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其中,物理学被选为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

在教育部学科评估中,心理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体育学等四个学科获评为A类学科,其中心理学更是获得最高评级A+。

此外,12个学科进入ESI世界前1%,7个学科荣登ESI世界前5‰之列。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物理学。

从两校的发展历程来看,暨南大学的发展尚可,只是进展略显缓慢。

而华南师范大学则逐渐显现出衰退迹象。

陕西师大、东北师大等是教育部直属,而华南师范大学只是省部共建高校?建国之初我国分为华北局、东北局、华东局、中南局、西北局、西南局六大区域进行统筹管理,每个大区设立一个直属师范院校。

广州属中南局管辖,当时中南局的第一行政中心为武汉市,因此华中师大是直属,而华南师大不是。

华中、华东、东北、北京这些师范院校名气较大。

华南师范显然不如它们知名,但后续必然会持续改进:由于地方利益驱动,一些势力会试图阻挠广东各类大学教育的建设。

然而,社会和时代的需要,必将冲破这些障碍。

比如深圳,利用特区身份和经济实力,建立和在建许多新高校,取得了显著成绩,如哈工深、南方科技大学都是典型例子,还在筹建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师范大学等。

深圳的示范作用带动了佛山、东莞等地凭借自身实力,也在努力创建与城市地位相匹配的大学。

竞争推动地方大学进步:如今,广东新型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对既有的地方高校也产生了激励作用。

以往中山、深大等凭借地方优势不思进取,现在面临竞争压力,都在积极提升自我。

深大全力以赴争取双一流,中大也在努力提升质量,虽暂未取得显著成果,但行动已然启动。

深大还孵化出深圳技术大学这一新型学府。

暨大原本重文轻武,这两年逐步调整战略,大力投入理科、工科和医科建设,完全有潜力迎头赶上。

相较之下,华师明显在走下坡路。

各位对此有何看法?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