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人们对他人更有耐心,对亲人更容易发怒呢?有人说这是因为“情商低”,这只是一个笼统概括的说法。从心理学上讲,对亲人更易怒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因为不利影响小,自我约束力降低。对亲人发怒跟对外人发怒相比,后续的不利影响要小很多。
人们之所以在亲人面前会降低自我约束力,根本原因是因为不利的影响太小。比如,对别人发怒,你要承担所带来的可能后果(损失)。但对爸妈发怒,过后就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似乎没人记得你曾发怒这件事(父母通常对孩子的包容性都很高)。正是因为这种发怒后的影响不同,人们在面对亲人时自我约束力就会降低不少,情绪也就更容易发泄出来了(把不好的情绪发泄给对方)。而且这么做的次数一多后,就会形成不自觉的习惯。
二是越是在外面受气多,同时又无更弱者转移愤怒的人,回到家后更容易将情绪发泄在亲人身上。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无法还击(或不还击)或更弱者发泄(这是一种踢猫效应)。亲人因为对我们很少还击,因此很容易成为被迁怒的“猫”。
三是,人们总对亲人总有着比对外人更高的期待。因此,同样的事我们对外人可以有很高的容忍度,但对亲人却会难以容忍,发怒的临界点也就会更低。
对亲近的人,挑剔是本能,但克服本能,做到对亲近的人不挑剔是修养。修养是什么?是一种修行。最大的修行和修养在哪里?就在你与最值得被温柔以待的人之间。
在这个世上,最值得被温柔以待的人是谁呢?一是你的父母;二是夫妻。
这是人生中的两大修行(修养):“堂上二老是活佛,何须灵山朝世尊”最大的修行之一就在你和父母间;“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另一大修行处则在夫妻间。
随着阅历的丰富,你就会明白亲人和亲情的重要。这世上,再没有人可以像他们那样,对我们毫无保留地给予,不求回馈地付出。所以,不要只把礼貌和尊重,给陌生人。不要把脾气和暴躁,留给最亲爱的家人,不要总以为时间还很长,路还很远。
尤其是对父母,在接受父母付出的同时,也该学着去回应感恩和孝敬。
孝敬父母什么最难?是“色难”(色是脸色,难是难看)。子女侍奉父母,始终保持和颜悦色,是一件很难的事,这叫“色难”。不给父母脸色看,和颜悦色,顺从父母的意志叫“孝顺”。
要懂得孝敬不仅只是用物质来衡量,而是看你对父母是不是发自内心的孝敬。你的内心怎样,常常就会表现出怎样“脸色”。
能够和颜悦色,能够理解包容父母和亲人,不仅体现着一个人的气度和人品,也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更是对子女的言传身教。人生在世,要温柔以待最值得被温柔以待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