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关闭运费险,商家、平台与消费者矛盾已到爆发临界点?

小一鸣 2024-12-04 10:34:49

自从进入存量竞争以后,电商市场的天平就彻底斜了!比如运费险、仅退款、低价体系、凑单神器「卖16亿退15亿?沦为凑单神器的商家成了双11祭品…」……

这一系列的新发明、新创造,都在变着法讨好用户。

直观看来,这样的变化,对于消费者是非常有利的,不仅能更便宜的买到商品,还能无门槛的退货,那叫一个爽。‍

然而究其本质,一旦平衡被打破,得益的只有喝血吃肉不吐骨头的中间商,因为商家被卷到只能昧着良心才能赚钱,然后虚假宣传、偷工减料……‍

而消费者买到的商品,要么是全行业踩着负国标的卫生巾「偷工减料、不明添加……十余个热搜,卫生巾全面塌房!」、没有粉的粉条、一根羽绒都没有的羽绒服「有猪狗毛就是没羽绒!造假手段毒辣,他们对孩子下手了!」,以及能影响青少年生殖系统异变,增塑剂超标200倍的体育用品「超标200倍,羽绒服后学生体育用品也塌房了」……‍‍‍

从宏观视角来看,那些顶流的大带货大V们,随便一卖,就把原本几万人干的活干完了,换句话说,也因为如今的这种低价导向,让整个零售市场的链路极具简化,原本可以养活数万人的产业,一下子,利润都集中在了一个十多人团队的带货公司。‍‍‍‍‍‍

再看几大电商平台,营收各种涨,广告费赚取的速度,持续刷新记录,然而,他们还在疯狂的压缩人力,降本增效。‍‍‍‍‍‍

到了供应端,一片鬼哭狼嚎,有良心的、真材实料的商家,没办法和白牌一起持续卷低价,平台也不给你任何免费的流量,要么关店,或陷入经营困境「知名品牌被传暴雷老板跑路,员工原地凌乱!真相如何?」,没良心的开始各种无下限的卷投入,品牌的卷成贴牌、贴牌卷成白牌、白牌卷成以次充好,以次充好再到假冒伪劣。‍‍‍‍‍‍‍‍‍‍‍‍‍‍

这个过程中,无数职业、岗位,如搞研发的、搞营销的、甚至到工厂,每一个环节,人力被大幅的缩减,人们赚钱的机会少了,对低价白牌越来越趋之如骛,不仅切断了有钱赚有钱花的内循环的链路,甚至可以说,陷入了一个无限的恶性循环。‍‍‍‍‍‍‍‍‍‍‍‍‍‍‍‍‍‍‍

而在今年的双十一,随着这种平衡被持续打破,供需两端,加上中间商三股力量矛盾的达到了爆发临界点。

一边是各种数据屡创新高的平台,一边是买十件退九件的消费者,另一边是花了买流量费,被退货退哭,甚至被逼向绝境的商家「退货单堆积如山!双11后女装电商排队卖惨……」。‍‍‍‍‍‍‍

而双十一结束尚未满月,无数被如今这种恶性循环逼疯的商家,不约而同的开始反水,比如今天多个关于运费险的话题冲上了热搜榜——「有人用运费险8个月骗取100多万」「商家大规模关闭运费险」‍‍

似乎一夜间,运费险这三个字,成了过街的老鼠?本来一项提升体验、降低商家用户成本的服务,怎么就到了被商家集中大规模一刀切的境地?

据央广网等媒体报道,今年双11以后,不少消费者在各种投诉平台发起投诉称,自己被平台限制使用运费险了。‍‍

比如有消费者表示,自己在某直播间购物的时候,主播表示,这款产品是有运费险的,但当自己准备下单的时候,却发现没有运费险这一服务,试了几次都一样,于是切换了小号,发现是有运费险的。‍

「我怀疑是我这个大号退货比较多,被商家或者平台限制了,不给运费险权益了」

而小柴随后在黑猫投诉上检索了「运费险」关键词,发现近一月以来,有大量用户表示,自己的运费险权益被关闭。‍‍‍‍‍‍‍

「购买之前显示有运费险,现在退货又没运费险了,要求恢复我的运费险」

类似的还有「运费险被平台拉黑,要求恢复运费险」「被某平台停了所有物品运费险,要求恢复运费险」

而像这样的投诉,近一个月仅在一个投诉平台有高达数千条的投诉,且涉及目前主要的电商、直播带货平台,我们也不难看出,用户被大规模关闭运费险,似乎已经成了常态。

那么这个权益到底是平台关闭的,还是商家呢?在小某书上,不少商家表示强烈建议大家(商家)关闭运费险,并且还出现大量关闭运费险的攻略。‍‍‍‍‍‍‍‍‍‍‍‍‍‍‍

比如有商家发帖表示:从今年8月20日起,某平台开始不强制让买家支持运费险了,一开始抱着怀疑的态度,担心关闭运费险会影响店铺营业额于是在一些客户上做了测试,比如选择一部分支持运费险,一部分关掉运费险。‍‍‍

结果测试出乎意料,比如消费纠纷少了,退货率降低了10%左右,关键的是节约了成本。‍‍‍‍

还有商家表示,自己是个小店,关了对数据也没啥影响,但退货感觉变少了,起码原封不动退回来的,明显没有了。‍‍‍‍‍‍‍

比如还有商家,分享了某平台关闭运费险的攻略和操作流程。而像这样的攻略分享还不在少数。‍‍

这也不难看出,商家真是苦运费险久矣!但值得注意的是,平台多少也有些妥协的成分在里面,比如一些平台不再强制要求运费险,且给出了关闭选项,至少,没有以前那么严格了。

事实上,平台与商家的矛盾,如今已经到了爆发临界点,比如有商家发帖强硬的表示:对不起,真心购物的买家,运费险已经关了,因为他们实在太过分了。‍‍‍‍

尤其当大部分商家,开始赔本赚吆喝的时候,他们似乎成了光脚的那一个,店铺继续开着,要么赚不到钱,要么亏损,大不了关了。

事实也的确如此,今年双11前后,女装领域的关店潮,也正在各行业蔓延,商家资源的流失,必然会引起平台的注意和担忧。‍

运费险,这一诞生了十多年的服务,本质是为了提升卖家的销售转换率,以及买家的购物体验,然而,随着低价内卷,运费险,也让电商购物变成了用户免费试用的兜底神器,甚至成了诈骗温床。‍‍‍‍‍‍

而这一切的成本,则全部转嫁给了商家。一来,商家要去平台购买流量,好不容易卖出去了,结果没过多久就被退回来了,甚至,随着运费险的全面普及,高退货率,从女装,向百货蔓延。

这个过程,商家不仅付了平台费、流量费、面单费、出库、运营等各种费用之外,有了运费险这一赠送服务,每一单的保费成本要增加5元左右。

比如有商家晒出自己的运费险成本一旦4.6元。「小帽子居然有这么高的运费险,我一个帽子才赚几块?运费险就扣走一半了,太郁闷了,交不起……」

在低价竞争的时代,卖出一款商品,本身利润就不高,卖出被退回来,所有的成本投入都打了水漂,利润空间进一步被挤压,甚至亏损已经成为常态。‍‍‍

在这种背景下,商家为了寻求利润空间,只能在产品研发、运料等方面缩减投入,而消费者面临的就是买回来的东西,越来越差,导致退货率进一步上升。‍‍

当然,更重要的是,基于消费者0成本退货这件事,已经出现了太多的诈骗案例。‍‍‍‍

比如今天热搜上的一个话题,「有人用运费险8个月骗取100多万」,那么他们是怎么操作的呢?

据介绍,他们用自己还有亲戚朋友的身份信息注册了一大批网店、支付账户,之后在网店里面上架大件商品,然后自己下单,下单的同时就会投保大件商品运费险。大件商品运费险的保费一般是18元到30元不等,赔付金额有的是一单250元。

下单成功以后,就会在另外一个叫礼品网的网站上,那个网站上会上架一些价格很低廉的商品,下单之后,就会直接生成订单号,然后就会把这个订单号填到退款页面,系统就识别完成了这一次退款退货,之后250元的保费就会打到嫌疑人的账户内。

这么一通操作下来,8个月就骗取了一百多万。

除了骗保,上周还有一个冲上热搜的话题,就是一小伙利用运费险寄七天无理由退货等规则,将网购平台当成了自家货仓,找人刷六千多单后,再通过寄假包裹、空包裹等手段,制造虚拟物流信息,使平台误认为商品已退货入库,然后骗取全额退款。

然后,再将收到的货放到自己的二手网店上低价售卖,涉案商品金额达三百多万元。

类似的还有,男子开网店自卖自买薅运费险,半年退货3万笔薅到20万。

而像这样的规模化作案之外,那种虚假退货的个例,更是数不胜数,而商家面对庞大的退货量,很难一一清点是不是所有的退货都是被真的退回来了。

甚至,那些临时需要用的东西,因为有运费险存在,大量无德用户买回来,用完再退给商家的事,似乎现在也不算啥新闻了。

桩桩件件,商家无疑已经被逼向了绝路,表面上付出代价的是商家,但从实际角度出发,最终为这些代价买单的还是消费者,这也不难看出,如今的电商产业,的确已经满目疮痍了。

而首先被逼向绝境的商家,一刀切的关闭运费险,无疑是一场无声的宣战,但换个角度来看,运费险,本身是有存在的必要的,只是,平台应该考虑,运费险这件事,肉眼可见的成本,不能只让商家来担,优化服务策略,迫在眉睫。

如何优化,或许方向很多,可以三方共担,也可以限制权益次数,或者从产品品类视角,去差异化定制运费险产品,总归,是需要让电商生态的天平,找到平衡的状态。

毕竟对于消费者来说,如今的这个商品质量,没有运费险,必然会影响决策,消费者不愿意去冒这个险。比如不少消费者表示,没有运费险根本不敢买。

从这个角度来看,对运费险一刀切,绝不是正确的解决方案。比如还有消费者表示:「如果是这样,我觉得买的时候不包邮,但是货不对板,偷工减料,夸大其词的商家能不能三倍赔偿」

当然了,从宏观视角来看,如今的电商行业爆发出来的矛盾,何止运费险呢?

或许运费险只是一个缩影,而低价内卷,或许才是病根所在,如果这种低价内卷的产业导向不改变,整个消费市场的全面溃烂也在肉眼可见的日期之内,什么负国标的卫生巾、没羽绒的羽绒服,都将不会再是新闻。

因为这种产业导向,让产业利润开始越来越集中、垄断,越来越多的人赚不到钱,赚不到钱,只能买便宜货,越便宜,越来越多的人进一步赚不到钱,越追求低价,商家越偷工减料的恶性将会无限循环……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肆号

编辑|谭松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