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张筑生的传奇人生,天才评不上职称,病榻勇夺五次世界冠军

青琰纪史噜 2024-08-15 03:51:14

支持作者,写作不易,文中会有5s广告,观看后可免费阅读全文

他是北京大学的第一位博士,编写过数本教材,为中国数学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

即便是身患癌症,他也坚持为教育事业奋斗,带领中国选手连续拿下五次世界第一。

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位天才,却至死都没能评上职称。

他为何没能评上职称?他还做出过什么样的贡献?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命运无情,天赋异禀

1940年,张筑生出生在贵州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

两岁那年,小小的张筑生就不幸患上了脑膜炎,这场大病虽然被治愈,但却给他幼小的身体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创伤。

十三岁那年,厄运再次降临到这个瘦弱的少年身上。

一次偶然的跌倒,竟让他的左臂骨折。

家境贫寒的父母无力支付昂贵的医药费,最终酿成了悲剧——张筑生的左臂落下了终身残疾。

不过,虽然他的身体承受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但他的数学天赋却逐渐展露出来。

虽然张筑生的左臂不方便活动,但他还有灵活的右手,可以正常写字。

他坚决要求,让父母送自己去上学。

即便是身体时常感到不适,他也依然刻苦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老师和同学们都被这个瘦弱的少年身上迸发出的惊人毅力所折服。

1962年,凭借出众的成绩,张筑生考入了四川大学数学系。

大学时代,他的数学天赋展现得淋漓尽致。

短短两年时间,他就修完了大学五年的全部课程。

1964年,张筑生以优异的成绩从四川大学毕业,此后便留在了学校当老师。

1978年,高考制度恢复,张筑生辞掉了职位,参加了北京大学研究生考试。

最终,他成功被数学系录取,成为著名数学家廖山涛教授的弟子。

从此,他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桃李芬芳,春风化雨

在北大的日子里,张筑生如鱼得水,他的数学才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他的论文就突破了著名数学家史蒂文斯提出的“四大猜想”之一。

这一成果震惊了中外数学界,一时间,张筑生的名字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

1983年,张筑生获得了博士学位,成为了北京大学的第一位博士。

他的博士证书上编号为001,北大校庆的时候,还将这张证书作为文物展出过。

其实,他原本可以成为“新中国第一博士”。

他的论文早就获得了答辩委员会就一致通过,同意授予他博士学位。

然而,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博士,校长张龙翔在这一问题上也有些畏手畏脚,迟迟没有正式授予张筑生学位。

这一耽误,就导致“新中国第一博士”的头衔被人抢了先。

这让张龙翔感到非常后悔,也使得张筑生内心有些遗憾,但他并没有气馁。

他深知,学术成就才是一个真正的学者应该追逐的目标。

1986年,张筑生远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做访问学者。

在这所世界顶尖的学府里,他开阔了眼界,结识了许多一流的数学家。

他意识到,只有将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引入中国,才能填补国内基础数学教育的空白。

回国后,张筑生受命编写数学教材。

尽管身边的同事都劝他专心科研,但张筑生却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教材编写的工作中。

他明白,一部好的教材,就如同一盏明灯,能够照亮莘莘学子前行的路。

五年的时间,张筑生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写就了《数学分析新讲》。

这部扛鼎之作一经面世,就受到了数学界的广泛好评,成为众多高校研究生的首选教材。

在之后的日子里,张筑生又陆续编写了多部教材著作。

他的书桌上,总是堆满了各式各样的参考资料和讲义。

一个个不眠之夜,一次次的推敲斟酌,凝结成了一部部传世之作。

张筑生用他的执着和坚守,为中国的基础数学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然而,就在张筑生为此呕心沥血的时候,不幸再次降临。

病魔缠身,殚精竭虑

1990年,张筑生被确诊患上了鼻咽癌。

面对病魔的侵袭,张筑生没有退缩,而是选择了更加努力地工作。

为了不耽误教学任务,他常常带病坚持,一次次强忍着病痛,走上讲台。

病情每况愈下,鼻咽癌逐渐转移,并发展成了肝癌、结肠炎等多种疾病。

然而,张筑生的意志却愈发坚定。

他明白,能为祖国的数学事业尽绵薄之力,是他毕生的夙愿。

1995年,身患癌症晚期的张筑生,再次接受了组织的重托,出任国家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队的主教练。

连续五年,他带领中国队出征国际赛场,屡创佳绩,五次夺得世界第一。

每一次出征,张筑生都要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

他成了北京协和医院放疗时间最长、剂量最大的癌症患者。

然而,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为国争光的决心。

哪怕是在病床上,他也在挥笔疾书,绘制一张张错综复杂的数学图表。

晚年的张筑生,是一个令人心疼的影子。

癌细胞的扩散,让他的身体日渐衰弱,疼痛常常令他夜不能寐。

但只要还有一丝力气,他就会来到学生中间。

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张筑生都在尽自己所能地工作着。

授课、批改作业、指导学生……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教书育人”的真谛。

2002年2月6日,张筑生走完了他62年的人生旅程。

他没能等来病愈的那一天,却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教育者之歌。

也许是命运的不公,张筑生这样一位献身科研、教书育人的楷模,终其一生都未能评上博士生的职称。

他的一生,没有轰轰烈烈的成就,没有赫赫有名的荣誉,但他却用自己的方式,将数学之美、教育之道诠释得淋漓尽致。

张筑生是中国基础数学教育的一座丰碑,是无数学子心中的楷模。

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

结语

张筑生的人生,是一部感人至深的传奇,一曲催人奋进的赞歌。他以孱弱之躯,肩负起了振兴中国数学教育的重任;他以炽热之心,点燃了莘莘学子求知的明灯。

张筑生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用自己的生命,为中国数学教育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参考文献】

光明网-2023.02.22——《张筑生的事迹和精神震撼心灵》

百度百科——张筑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