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七年,曹操效仿周文王,对篡夺大汉进行了最后的试探,他要称“王”,还要加“九锡”。但令曹操意外的是:满朝汉臣默然无语之际,自己一生的挚友荀彧,却公然反抗自己,做了大汉最后的忠臣。曹操的眼中,闪过了疑惑。为什么?明明他们才是知己、挚友、主从。那仿佛一阵风,都可以吹倒的荀令君张口了。他说:“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曹操的眼眶湿润了,过往的思绪浮现在了脑海。
建安元年,太祖击破黄巾。汉献帝自河东还洛阳。太祖议奉迎都许。
16年前,同样是荀彧,力排众议迎汉献帝。那时的荀彧,认为大汉还可以救;那时的曹操,还怀着“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憧憬。他们都是汉臣,都还年轻,互为知己,共创大业。曹操明白,那时的自己,并非荀彧最好的选择。但吕布偷袭兖州,他面对死亡,一样站在了自己身旁。就像现在维护,苟延残喘的大汉一样,“傻得”让人心疼。
豫州刺史郭贡帅众数万来至城下,或言与吕布同谋,众甚惧。贡求见彧,彧将往。
张邈、陈宫纷纷背叛,勾结吕布,要夺走曹操的兖州。豫州刺史郭贡,与吕布合谋,带兵数万,趁火打劫。“众甚惧”,可荀彧却要孤身入敌营。连宗亲夏侯惇都迟疑,可他还要谈判,保留曹操最后的根基。以颍川荀氏的名望,以“王佐之才”的美誉,他若转身,天下何处不可为谋主?
贡见彧无惧意,谓鄄城未易攻,遂引兵去。又与程昱计,使说范、东阿,卒全三城,以待太祖。
郭贡看到毫无惧意的荀彧,选择退兵,文若用命为曹操,赌下了鄄城、范、东阿三城。远征徐州,归来的曹操,看着最后的容身之地,他的心被触动了。荀彧虽为王佐,但只是曹某一人的文若。从那之后,多疑的曹操,无论何时出征,都让荀彧留守监国。
荀彧说:要迎汉献帝,曹操就迎;荀彧说:郭嘉、荀攸可重用,曹操就用;荀彧说:袁绍可以打,曹操就打;荀彧说:刘表可以偷袭,曹操就袭……
那时的日子,虽然艰辛、凶险,但却是曹操一生最幸福的时光。无论前路多么凶险,他的背后,总站着一个光一般温暖的荀文若。他静静地坐在后方,安抚着曹操疲倦的心灵。无论前方战事,多么凶险,想起许都的荀彧。曹孟德的嘴角,总能划出最舒心的弧度。
太祖以女妻彧长子恽,后称安阳公主。彧及攸并贵重,皆谦冲节俭,禄赐散之宗族知旧,家无馀财。十二年,复增彧邑千户,合二千户。
曹操将女儿,嫁给了荀彧长子荀恽,他们成了儿女亲家。曹操赏赐的金银财物,荀彧、荀攸叔侄,总是分给宗亲乡邻。文若,你依旧“傻得”可爱~ 可你能分别人,我就不能再送吗?于是,曹操越送,荀彧越分;文若越分,孟德越送。送着送着,荀彧就有了两千户食邑。曹操一直以为,这种友情,会伴随彼此的终生。
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
直到曹操要做魏公,加“九锡”,一向温和的荀彧翻脸了。他说:“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曹操心中郁闷:聪明如荀彧,还不明白,大汉已经没救了吗?若果可以,他曹孟德就是天生的乱臣贼子吗?更何况,没有荀文若,也没有今日之曹孟德啊!为什么,究竟为什么啊?
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曹操听着荀彧的“劝告”,忽然明白了,这才是真正的荀令君。或许,从他离开袁绍,为自己舍生忘死的那一刻起,他就想到了今日。大汉能救吗?荀彧又能怎么救?帮曹操,大汉迟早要亡;可不帮曹操,大汉立马就亡。这些年,文若就是这么,在纠结中度日,在煎熬中徘徊的吗?曹操觉得心疼,世间怎会有“傻得”,如荀文若这般的人呢?
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王,几人称帝?
曹操终于明白了,全部的荀令君。帮自己,他想着“士为知己者死”;护大汉,他想着“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数十年风华岁月,文若经历了世间千般煎熬,万般凄苦。今天,他来向自己告别了——缘起、缘终、终无缘……
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时年五十。
曹操为荀彧,送来了空碗,荀彧笑着,服毒自尽。当空碗破碎于地之时,荀彧倒下了。那光亮的大眼睛,渐渐涣散,失去全部的灵气。身躯不断扭动、翻滚,撕心裂肺的痛,摧残着荀彧的肉体。但荀令君的眼角,却牵扯出了笑意的弧度——知彧者,曹公也。这一生,他“傻得”很苦,但他不后悔。
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礼记·曲礼》
食器空无食,即为“不禄”,曹操给了他“君子之死”,孟德仍视他为知己。曹操想明白了,荀彧一生,都在义无反顾的帮他,他是“为知己者死的士”。但天人永隔之际,曹孟德不能再给荀文若,发放俸禄、赏赐了。因为他还有梦,一个心心念念,又死活不愿开口的梦。他这么“傻”,自己都霸占了他一生,那就让他在阴间,安心地做君子吧!
荀彧死后,颍川荀氏,仍有侄子荀攸与女婿陈群支撑,并未衰落,但已不再受曹魏绝对信任。荀彧的选择,使得颍川荀氏,放弃了“曹魏第一家族”的地位。他们与曹家的联系,渐渐疏远。
荀顗,字景倩,颍川人,魏太尉彧之第六子也。幼为姊婿陈群所赏。性至孝,总角知名,博学洽闻,理思周密。宣帝辅政,见顗奇之,曰:“荀令君之子也。”
荀顗是荀彧,第六个儿子,博学多才、品行高洁,司马懿非常看重。司马懿夸赞他:“真不愧是荀令君的儿子啊”!之后,荀顗和司马师、司马昭,关系日益密切。高平陵之变,颍川荀氏,站队司马一脉。
顗言于景帝曰:“今上践阼,权道非常,宜速遣使宣德四方,且察外志。”
曹髦继位,荀顗对司马师谏言:“圣上登基,得位不正,需要尽快向四方宣布德行,并趁机探查天下”。在荀顗的帮助下,司马家挖空了曹魏的根基,于公元263年建立了西晋。司马炎册封荀顗为公,食邑一千八百户。
此时,距荀彧死去53年,颍川荀氏成为了魏晋望族。有40多位荀家子弟,名流青史。其中一品5人,三品13人。曹魏篡汉,亦为司马氏所篡。王权富贵,恩怨情仇,尽付东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