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的史料与精湛的评价——评《为什么是滕子京》

凝竹看趣 2024-10-21 19:02:59

作者 余三定

黄军建的《为什么是滕子京》(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厚重的、有分量的、有独特发现和独特见解的优秀著作,我为作者所下的真功夫而感佩,为作者所掌握资料的全面、深入而点赞,为作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精湛的、有深度的评价而服膺,为作者自然、独到的文笔而叫好。充分地掌握史料,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路,全面具体地还原滕子京不平凡的一生,让读者了解到有关滕子京的“全豹”,是《为什么是滕子京》的最大成功。我们知道,虽然滕子京在历史上的影响很大,但关于滕子京的历史记载并不多,且不少记载语焉不详。本书作者下大功夫、花大气力,穷尽了几乎所有史料(包括当时的人和后人的记录与评说),终于将滕子京七岁丧父,凭苦读进士及第,靠实干官从五品,后来六起六落,特别是在岳阳任职期间“三年五件事”,真正达到了“政通人和”的美好境界,最后因劳累过度,旧病复发,56岁去世的坎坷且不断进取的人生具体地、具象地描绘出来了。并且,作者对一些过去扑朔迷离的、有争论的问题,能拨开迷雾,讲出道理,揭示出真相。“滕子京因何被贬”一节,写滕子京升任刑部员外郎,兼任泾州(甘肃泾川北)知州,圆满完成了四年多的防御西夏东侵的任务后,晋任京官天章阁待制,此时却有人举报在泾州时有15万缗公使钱被滕子京据为私有。作者分析得出结论说:公使钱本就是因惯例可使用的,滕子京在战争结束后,花一些公使钱,一边犒劳边关将士,一边抚恤遗属,祭奠英烈,是顺大义、服民心的正确举措。这样充分尊重历史、理解历史人物的解析,是很有说服力的。书中第六章“战蛟龙 抢筑堰虹堤”写滕子京在岳阳修筑堰虹堤的事迹。当时欧阳修撰有《堰虹堤记》,但滕子京在岳阳时是否真正修筑过堰虹堤,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此堤仅仅是拿了方案,请人写了记;有人认为,修堤的料备足了,但此时滕子京迁升苏州,未及修筑;有人认为,修了一半而停,被水冲而湮;等等,存在多种说法。作者在书中对此作了如下分析:从古至今,岳州当地官民,多数人认可,滕子京是修了堰虹堤的,只是年代久远,加之洞庭湖水势巨大无比,堰虹堤也许修竣不久,就被大浪冲刷殆尽。接下去,作者继续说道:“堰虹堤无论是已修、拟修、计修、疑修,结论都已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滕子京谪守巴陵三年,勤勤恳恳,呕心沥血,政绩斐然……其以天下为己任的忧国、忧君、忧民、忧官、忧己、忧天下的‘忧乐精神’,永远是世人的楷模。”这样的理解、分析和结论,可以说是充分尊重史实,实事求是,不妄下断言,说服力很强。书中第八章“使绝招 重修岳阳楼”,写到范仲淹撰写《岳阳楼记》,范仲淹撰写时到没到过岳阳,这是个一直有争论的问题。作者经过系统考证,明确肯定:“尊重史实,范仲淹真的没到过岳阳。”那么,范仲淹为什么在没有到过岳阳的情况下写出《岳阳楼记》呢?作者认为,是滕子京写给范仲淹的一封信《与范经略求记书》“催生《岳阳楼记》分娩,成为《岳阳楼记》‘母本’”。作者对自己的上述观点做了四点论析,可谓有理有据,充分说理,令人信服。

边叙边议,用现代的眼光、开阔的视野对史实作出恰当的评点和评价,是《为什么是滕子京》的又一成功之处。《为什么是滕子京》实际上是一部关于滕子京的评传,全书充分体现出了“评传”的“评”的特色(既有“传”又有“评”)。第七章第一节“破‘楼’淘金,‘片石韩陵’成孤本”,写滕子京费尽心力终于编印完成《岳阳楼诗集》后,作者有这样一段联系现实的尖锐议论:“生在当今太平盛世、美好光景的我们,不时耳闻目睹一些在国家改革开放中读了书或发了财的人们,不少人忙着移民、拿绿卡,或在纽约、巴黎等国际大都市购房置地,这并无过错。而令人气愤的是少数名校名院毕业的‘公知们’数典忘祖,诚信无存,信仰无存,祖国无存,底线无存,个别人甚至卖国求荣,成为国人的不齿,在这样的时候,怀想滕子京当年不顾身病,还埋头在故纸堆中,加班加点、不求回报的辛劳与付出,个中滋味令我辈心酸。”作者这段将当今现实的某些丑陋与滕子京的高洁进行对比的议论,让人震惊、震动、震撼。第十一章第一节“虹吸效应,‘天地无穷只此楼’”,这样评价、赞颂范仲淹、滕子京的高尚人格和出发点:“他们二人都是完全知道‘记’文的作用的,‘记’文不是压到箱底的收藏品,不是只给滕知州一个人欣赏的;是要挂出来、贴出来或者刻出来,让游人阅读朗诵的……他们希望每一个读到《岳阳楼记》的人,都能把握好晴天,利用好阴天,约束好晋升,平衡好退隐,都能‘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都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里的议论既是理性的、有深度的,又是深蕴真挚情感的、特别感人的。在同一节后文中,作者还富有创意地提出了“归零”的人生命题,作者写道:“在人生的要紧几步必须要有归零的心态,思想上从零开始,行动上从零做起,放下阶段性胜利的包袱,保持冷静的头脑,一步一步前行。”我以为,作者有感而发,在这里提出的人生的“归零”命题,具有积极向上、永不止步的人生哲理意义,值得我们深长思之、回味消化。

文字的自然、晓畅、简洁,富有抒情意味,富有感染力,是《为什么是滕子京》的第三个成功之处。第六章“战蛟龙 抢筑堰虹堤”开头这样描写洪水暴发时的洞庭湖:“超量的积水滞留在湖里,难以外排。这时候,乌云密布,大地抖动,洞庭湖像一个巨大的洗脚盆,风在呼啸,水在翻滚,冲天巨浪相互打斗,冲撞,挤压,然后形成一个个巨大的、可吞噬万物的漩涡,发出惊天地、泣鬼神的轰鸣,简直就是天翻地覆,天旋地转。如果再遇到长江倒灌,洞庭湖日日看涨,地壳运动就开始了,瞬息之间,延绵不断的湖滩,一望无际的湿地,广袤无垠的芦苇荡,纵横交错的河塘网,景色秀丽的云梦泽,霎时就变成梦里水乡了。”这里对洞庭湖洪水的描写用语丰富、多样,非常具象、逼真、生动,能给人亲眼所见、身临其境之感。第十章第一节“筚路蓝缕‘天下四绝’流播九州”的结尾写道:“郭沫若书写的‘岳阳楼’三个大字,也于1961年10月,滕子京重修岳阳楼915年后悬挂于岳阳楼三楼楼额之上。《岳阳楼记》如一道彩虹,闪亮登场,闪烁于岳阳楼。这朗朗之声,越过长江,越过黄河,越过三山五岳,传遍九州,传遍大地,传遍江湖,传遍九霄,久久不息,声声不息。”这里是叙述,也是抒情;是论说文,也是散文,还可以说是诗歌。第八章第一节“别出心裁,‘众筹’劝捐资财建新宇”,写岳阳楼重修以后举行庆典,作品中这样写当时的滕子京:“滕公目睹此场景,感慨万千,他招呼完了各方嘉宾,来到楼前的庆祝会场主席台上,看到这宏伟的楼,看到这万头攒动的会场,看到这堆满笑容的民众,心中感慨一涌而出,悲怆、激越交织在一起,他深情说道:‘今落成之日,待痛饮一场,凭栏大恸十数声而已。’凭栏大哭,才能释心头之苦,溢心头之喜,开心头之望。说罢泪水盈襟,撕心裂肺。”这段对滕子京心理和行为的描写,肯定是作者的想象和虚构,但我们仔细体味、琢磨,觉得很符合滕子京当时所处的此情此景,感觉到很真实,很自然。

数十年来,作者黄军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致力于岳阳地方文化,特别是岳阳楼文化的研究,已经出书数十本,成就卓著,影响巨大,这部《为什么是滕子京》可谓是他关于岳阳文化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必然会在岳阳文化和岳阳楼文化研究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我们在此为之鼓掌、点赞。我还要指出一点的是,作者写作此书,除做了长期的资料准备外,此书初稿写出后,又在听取各方面意见后进行了多次的反复修改,有的地方完全是重写,作者这种精益求精、特别认真进行学术研究的态度也是非常值得我们称道和学习的。

—————

责编/郑好;编发/新媒体头条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