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的掌声中远航——浙婺闯出文化出海新路子

义乌商报 2024-07-11 07:54:19

在世界的掌声中远航——浙婺闯出文化出海新路子

“婺剧?外国人看得懂吗?”听说我们要出国采访婺剧,机场的工作人员发问,这或许也是很多人的疑问。没有随团采访前,记者也犯嘀咕:万一看的人少,画面不好看怎么办?万一对方看不懂,采访一问三不知怎么办?

金华发布

,赞279

德国、西班牙、安道尔,6月22日至30日,婺剧一次次在大洋彼岸掀起热潮,炽热的反响让当地官员、主办机构直呼意外,令海外观众流连忘返。我们还是小看了婺剧,低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马德里运河剧院29日晚持续了7分多钟的掌声,如果身临其境,真的会热血沸腾到热泪盈眶。出海造潮,何以婺剧?民心相通,婺剧何为?

“世界上不止一种英雄主义”在巴塞罗那的演出,西班牙籍记者乔尔泰·阿古德罗看得十分认真。在接受采访时,他用并不流利的英语分享了对婺剧《三打白骨精》的理解,整整讲了20分钟。乔尔泰没有到过中国,却让读着《西游记》长大的记者,对孙悟空这个角色,有了新的理解。“他是一个虚构的英雄,但是也会遇到挫折和困难,即便一次次被误解,依然坚持正确的方向,他的勇往直前,更真实,更能带给人们勇气和力量。”乔尔泰还对比了西班牙经典角色唐吉珂德,以及美国银幕偶像超人,“他们也是无所不能,但不如孙悟空真实。”

世界上不止一种英雄主义,婺剧《三打白骨精》表达的真、善、美、勇、忠,是辩证的、立体的,也是多元的、包容的,跨越了时空和文化隔阂,引发海外观众的情感共鸣。就像乔尔泰,他们不仅看得懂婺剧,也从婺剧里看到了与想象中不一样的中国文化。

在庆祝中安建交30周年婺剧专场演出后,中国驻西班牙兼驻安道尔大使姚敬对婺剧国际化表达、现代化创编、创新性传承的出海亮点表示赞赏。安道尔外交大臣托尔女士赞美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包容性,并称感受到来自东方的诗意,期待文化交流在两国交往中架起民心相通的桥梁。

“东方的诗意”是审美的认同,也是文化的交融。为了让海外观众欣赏到它,浙江婺剧艺术研究院(浙江婺剧团)(以下简称浙婺)的演职人员在剧目内容创编、节目创排上反复斟酌,在保持婺剧文戏武做特点的同时,突出故事的价值张力和表演的舞台呈现,在服道化灯光等细节上,向现代审美靠拢,展现出独特的东方气韵。

中国戏曲文化源远流长,500多年历史的婺剧融合了高腔、昆腔、乱弹、徽调、滩簧、时调等多种艺术,传承的血脉里跳动着兼容并包的基因。面向海外观众演出的30多年来,浙婺把这一传统转化为动力,创作出了《穆桂英·大破天门阵》《白蛇传》《三打白骨精》等经典剧目的“海外版”。此次马德里第二场演出谢幕后,西班牙友华机构“知华讲堂”总经理玛尔塔·蒙特罗在接受采访时,多次提及婺剧的幽默感。比如猪八戒在与女妖的周旋中,见色起意的夸张;比如《三岔口》中刘利华与任堂惠摸黑紧张对决中的滑稽;又比如猪八戒的英语、西班牙语逗趣,都是浙婺出海的用心之“笔”。在国际交往中,幽默风趣无疑是迅速拉近彼此距离的高招。婺剧的幽默感是国际化的,自然地与表演相结合,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和现代性。

时光流转,海外观众的需求在变化。“该把什么样的剧目带出去,什么样的剧目能让海外观众有共鸣,我们一直在探索,这需要不断创新,包括剧目的创新和表演的创新。”距离第一次出国展演已经31年了,婺剧的《白蛇传》经历了数不清的创编,2025年全本《白蛇传》有望带着电影版与国外观众见面。作为主创之一,浙婺副院长、梅花奖得主杨霞云透露,将与时俱进地讲好这个知恩图报、忠贞不渝的东方爱情故事,以高潮迭起的婺剧表演,展现中国人的浪漫主义与美学意境。婺剧出海,是实践与经验酬答唱和的过程,也是表演艺术与受众跨越文化隔阂相砥砺相吸引的课题。很幸运,有一群用心的人,几十年来不曾懈怠。

“从农村长出来的婺剧,到哪都能开花”到海外演出,不只有赞赏和掌声。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台前幕后有数不清的奔忙。此次在德国、西班牙、安道尔三国演出,浙婺30多名演职人员光是国际航班就坐了30多个小时,还有近10个小时的大巴车,别说睡不够,腰板也坐酸了。但是,演出在即,下车就精神抖擞——装台、排练,一丝不苟;调光、试装,一气呵成。

“上了舞台,就是代表中国形象,就要为婺剧争气。”这是浙婺人的共识。截至目前,浙婺已出访60个国家和地区,演出300余场,观众人数约450万,累计收到海外发来的感谢信32封,足迹遍布五大洲。一个曾经举步维艰的地方院团凭什么走到今天?离不开这股在贫瘠的泥土里也要开出花儿来的劲头。“我和浙江婺剧团结缘有15年了,见证了他们在智利、厄瓜多尔等国的成功演出,这次在马德里,他们又给我带来了惊喜。”中国驻西班牙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贺踊见证了浙婺扬帆出海、迎浪造潮的历程,最难忘的是,他们不管面对什么样的舞台,都能顺利完成任务,还能赢得超出预期的掌声。“中国有300多个地方戏剧种,婺剧能够走到今天,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尤其是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

以这次出海为例,德国的巴伐利亚狂欢节,演出地是露天广场,空间不大,当天还刮起了大风,非常考验耍锤舞龙等技巧;巴塞罗那专场在当地一个有上百年历史的经典剧场举行,木地板有些滑,舞台是斜的;安道尔的国家音乐厅,舞台两侧的墙限制了武戏的发挥空间,地垫没有固定容易翘起来;马德里的剧院条件一流,但灯光的适配性、地面胶皮的黏性又是新的挑战。全团上下对此没有一句抱怨。说起来都是困难,动起来都是办法。演出之前的半天,就是各就各位、攻坚克难的大考。灯光师、字幕负责人忙着对接,技术指导负责调整动作、变换队形,院团领导一线指挥,排摸问题,一一化解。演出时间迫近,一切都井然有序、胸有成竹。“婺剧的根在农村,我们是从泥土里长出来的,每年几百场下乡演出,什么样的场地没演过?”浙婺90后演员周宏伟是此次访演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和他一样,与眼前的困难比,浙婺人更习惯于把注意力放在练好内功上。“场地、环境限制,是海外演出经常遇到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练好功,做更好的自己,争取在困难面前应对自如。”演花旦的,两分钟就能变装演老旦;舞龙的,喘口气就要跑两场龙套;武功指导能做道具,音响师兼职灯光师……浙婺出海团,各个身兼数职。另一幕令人难忘的,发生在一个刚入团的年轻演员身上。为了让她完美呈现小妖与猪八戒对戏的5秒钟,从婺剧领军人物陈美兰到一级演员、技术指导,竟然有5名师傅上阵,从眼神、动作、发声、咬字,一一示范,手把手调整。

这正是这支团队在出海考验下,锻炼出的生命力、适应性、灵活性,也是保障他们开拓远行的动力和基石。“浙婺能不断攻坚克难,访演60个国家和地区只是一个数字,相信70个、100个很快会到来。”贺踊参赞在采访中表示,婺剧出海已经迎来从量到质的突破口,接下来,应该瞄准高水平的艺术舞台,更深入地与国际接轨,更成熟地参与商业化合作,“要唱响专业剧院、艺术殿堂,让中国传统文化与更多国外主流观众见面。”

好风凭借力,送我入君心“这是我第47次出国演出了,婺剧走出去越来越自信。”浙婺梅花奖演员楼胜说,演出后,他在马德里机场遇到一名举着大拇指的机场工作人员,对方说婺剧非常精彩,同事们看到他拍的照片,还责怪他“怎么不喊我们一起去看”。

两度戏剧梅花奖获得者陈美兰言传身教、精益求精把握艺术质量;院长王晓平统筹业务管理经营,打造一流院团院风,开拓海内外市场。婺剧出海正在形成品牌,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的特色平台。这绝非一日之功,除了浙婺人的苦练内功,还得益于他们善于在时代浪潮里把握机会,善于广交朋友,借势借力积极拓展出海新局面。“若不主动出击,人家怎么可能不先找国字号院团,转而选择你这地方戏院团呢?酒香也怕巷子深,艺术推广也需要吆喝。”浙婺院长王晓平就是这么一路吆喝,为浙婺构建了一个出海朋友圈。

现任驻多伦多总领馆参赞衔文化领事王彦军是浙婺的老朋友。2013年,浙婺参加了柏林文化狂欢节,在来自世界各地50多个国家74支队伍中取得综合第三名。他们的演出特色和团队面貌给时任柏林文化中心副主任的王彦军留下了好印象。2018年,在马耳他任职的他邀请浙婺访演,在当地刮起“中国风”。“他们的演出很惊艳,走到哪里火到哪里。”王彦军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他们的演出讲的就是中国故事,精气神代表的就是当代中国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浙婺出海渐渐有了口碑。甚至有驻外大使感叹,浙婺一场精彩的演出助其打开了工作新局面。到多伦多工作不久,王彦军又想着让浙婺到加拿大参加2025年的欢乐春节演出。“作为文化与友谊的使者,浙婺是一支很有战斗力、关键时候能打胜仗的团队。不论到哪儿工作,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我都愿意介绍他们。”

浙婺每到一国,都会跟大使参赞、当地文艺院团、侨商会、高校等深入交流。“倾听他们的故事和需求,就会收获新思路新机遇。”去年在非洲,王晓平在交流中得知肯尼亚大学学生对戏曲的喜爱,在演出后增加了交流活动,浙婺多位演员现场收了非洲徒弟。“这是宣传婺剧、培育海外观众的好机会。”

这次在马德里,在贺踊参赞的牵线下,当地一家知名演出机构观演后,就邀请浙婺明年带全本大戏再到西班牙演出。一趟访演,花开两朵。王彦军说,浙婺的市场化运营理念很有说服力,实践证明它也由此在海内外市场中崭露头角。顺着这一思路,浙婺正在探索与国外演艺机构深度合作,尝试剧院资源共享、相互推广、合作办节等模式,进一步提升出海规模和成效。浙婺有很好的观众缘,也得益于他们擅长与观众交朋友。在荷兰,他们请观众在演出间隙上台体验婺剧脸谱,谢幕后跳起当时正火的“科目三”;在马德里,谢幕后他们再三向观众表示感谢,并主动展示了一系列高难度技巧……文化出海,千帆竞发。借着时代的东风,蓄势已久的浙婺迎来发展好时机,有望为更多海外观众打开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独特魅力的窗口,搭建不同文明互鉴的桥梁,为中外文化交流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