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赞伟人的《沁园春.雪》写得精妙,伟人说:比不上您那首哟

心言聊历史 2024-08-09 19:50:37

1945年抗战胜利,人民的愿望只有一个,那便是“和平建国”,借此理由,蒋介石率先邀请毛润之来渝谈判。

为了实现国内和平,或是揭穿对方的阴谋,出于两方面的原因,伟人对谈判欣然同意。

重庆谈判摄影

1945年8月28日,他率领我党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这一消息让整个重庆为之震撼,和平人士柳亚子立马写了一首诗,称赞伟人是“弥天大勇”,可以想象此行的危险系数有多高。

谈判期间,柳亚子见到了毛润之,敬佩之余他向伟人索要诗词。只见对方信手挥毫写下《沁园春.雪》,双手摊扶赠与了柳亚子。

该词朗朗上口,气势磅礴,被几经传抄,同时登上了重庆的《新民报晚刊》,山城再次轰动,万人吟诵,于右任便在其中。

于右任

于右任,1879年出生,陕西三原县人,家境贫寒,母亲赵氏在他2岁时就病逝了,他是由二伯母房氏带大的。

房氏谦和仁慈,懂些道理,深知要让娃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在于右任6岁时,房氏倾其所有将他送进私塾念书,回家后又亲自督促学业。

在于右任的《怀恩记》中有这样一段记录:“伯母督课每夜必至三鼓,我偶有过失,或听到我在学校嬉戏,常数日不欢。”

“ 每年清明节,伯母都带着我回乡扫墓,在生母墓前哭着诉说孩子几岁了、读了什么书。”

每当处于这样的场景中,想念着记忆模糊的母亲,听着伯母情真意切的报备,于右任都会悲痛不已,再去念书,决不敢不勤奋。

重庆谈判

对于嫂嫂的管教,于右任的父亲非常认可,他本身有些学识,如果去外地务工,就会抄些书文寄回家供儿子学习,回乡后更是以身作则,常常陪儿子温习功课至深夜。

关于背诵,往往是父子俩共同为之。如果是于右任向父亲背书,必须要先作一个揖,这是礼数,而父亲向他背书时,也会作揖,父亲称之为仪式。

天道酬勤!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于右任16岁时,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秀才,此后他在读书上便一发不可收拾,被清末思想家、教育家刘古愚看好,收为弟子。三年后,于右任参加岁试,再获第一名,被世人誉为“西北奇才”。

这时的于右任满腔热血,想用学来的知识报效国家,然而1900年,慈禧出逃西安,于右任将所有的愤懑表达在自己的诗里:“女权滥用千秋戒,香粉不应再误人。”

伟人一行抵达重庆

1906年,于右任起草创办《神州日报》,为此,他不惜千里迢迢赴日考察,没想到竟有幸遇见了孙中山先生,让他的爱国热情如烈火般熊熊燃烧了起来,他毅然加入了同盟会。

在孙中山先生的引领下,于右任的才华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任交通次长时,首创了国内火车夜行;担任靖国军总长时,参与起草了《总理遗嘱》,1931年就任国府监察院院长。

在这期间,于右任领编了思想激进的《民立报》,当时还是学生的毛润之甚是喜欢阅读,他对于右任十分仰慕。此后,两人虽身处国共,但诗情缘分匪浅,作为与孙中山先生同进退的老人,伟人向来是十分关怀的。

重庆谈判期间,于右任决定与毛润之深谈一次诗词,一来时机正好,二来也对得起对方的殷切关怀,对此,他专门设下午宴,邀张治中、邵力子等人作陪。

时至中午,伟人携周公、王若飞准时到达,席间氛围融洽。于毛二人同喜诗词,志趣相投,他们喃喃而语。突然,于右任背出了那首传诵于山城的《沁园春.雪》,他激动得赞不绝口,特别是最后那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于右任连连称绝,说那是激励后辈年轻人的最美佳句。

伟人听后,谦逊地说道:“于老,此言差矣哟!它可比不上您的那首《越调.天净沙》”,“大王问我,几时收复河山?”,这可是神来之笔啊!

两人说完,举座皆欢,遂拊掌大笑,举杯一饮而尽。

伟人何出此言呢?

那是1941年10月,于右任考察西北,在参观成吉思汗陵墓时,触景生情,即兴而发,吟出了《越调.天净沙》:

兴隆山畔高歌,

曾瞻无敌金戈。

遗诏焚香读过,

大王问我,

几时收复山河?

好一个沉郁苍凉,借古喻今的散曲,读过的人,皆会心潮澎湃。

于右任

解放战争后期,于右任依然希望通过和谈解决中国问题,可老蒋却不干了。

渡江战役打响后,于右任曾收到过我党秘密送来的信函,希望他稳于南京,到时派飞机接他去北平。而此时的于右任早已被国府特务监视起来,直到蒋介石败走台湾,他也没有找到脱身的机会,在71岁高龄时,身不由己被裹挟到了台湾。

一湾海峡,无尽相思。

在垂暮之年远离故土,对于右任来说,无限悲伤。陕西老家的夫人高仲林,女儿于芝秀,还有那么多的亲戚朋友,这一别,再难有相见之日。

于右任(左一)

五十年代中期,他辗转无数次,终于找到可靠之人给大陆的妻女汇去了600元台币。得知于右任健在,高仲林和女儿喜极而泣,她们立马着手准备了于右任最喜欢穿的布鞋、布袜回寄了过去。

从此以后,这双布鞋、布袜便成了于右任的宝贝,倍感孤寂的时候,他就会拿出来翻看抚摩。

1961年,迎来了高仲林的80大寿,遥望故乡的方向,于右任思乡更切,他十分伤感地对朋友说:“老伴80岁了,可惜我回不去。”

周公在得知此事后,特意派屈武(于右任女婿)奔赴西安,为于夫人办了寿宴,还特意拍了几张合照寄去台湾。看到照片上的亲人,于右任热泪纵横,感慨地说道:“周公真是好人啊!”

于右任(右一)与杨虎城(左一)等合影

1962年1月,于右任病重,他更加想回到大陆,然而只有无奈。坐在病床上,他写出了催人泪下的诗: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天苍苍,野茫茫,

山之上,国有殇!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

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

老人的思乡与爱国,尽在这首诗里,他写出了落叶需要归根的急切,也写出了海峡两岸炎黄子孙渴望早日团聚的共同心声。

《沁园春.雪》

1964年11月,于右任老先生在台湾与世长辞,享年85岁,临终前,说不出话的他对好友伸出三根手指,意为陕西省三原县,他想回家。

这是于右任先生到台湾后唯一的愿望,相信那一天已经近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