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潘江”漫谈:天才的感觉与审美能力,超迈的想象与表达才能

祺祥阅览生活 2024-10-25 21:53:04

本文百分之百系原创,请各位朋友勿笑浅薄也,敬请诸君多多批评指正!

(写诗作文)有时吐辞艰涩,如衔钩之鱼从深渊钓出;有时出语轻快,似中箭之鸟坠于高空。

——西晋•陆机《文赋》

(夏夜的流萤)就像江底的金子在沙砾间错综地流动。

——西晋•潘岳《萤火赋》

初唐四杰之首——王勃在《滕王阁序》结尾写道:“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这里提到两个词:“潘江”和“陆海”,也就是后人常常提及的成语——“陆海潘江”。这个成语的原意是,陆机的诗文像大海汹涌,潘岳的诗文如江河奔腾。原为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极高,后来比喻文人的才思广阔,才气横溢,也指富有文才的人。

南朝钟嵘在《诗品》中说:“陆才如海,潘才如江。”这大概是“陆海潘江”成语的最早出处。

潘才如江

陆才如海

陆机和潘岳,是西晋两位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两人才名极高,千百年来,是无数文人墨客仰慕的对象。

遗憾的是,今人往往以“追求形式上的华美,内容空洞华美”等语就轻易否定陆、潘二位在文坛上的地位,这是不应该的,也是很武断、很片面的。

下面举两个例子,请诸位朋友来看一看陆、潘二人在诗文中是如何表现出天才的感觉和审美能力,以及超迈的想象和表达能力的。

就像贾岛“推敲”和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两个著名典故一样,凡有写作经历的人都知道,我们在写诗或作文时,常常会苦于不知如何谋篇,不知如何开头或结尾,或者会为了诗文中找不到某个恰切的字词而苦恼。更为苦恼的是,有时几个小时甚至几天也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然而,这种苦恼一旦解决,我们常常会感到特别轻松和愉快。

但是,如果有人要让我们用一句话写出这种由苦恼到轻松和痛快的感觉,恐怕绝大多数人会感到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任务。

然而,西晋大诗人陆机却用一句话就轻而易举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他在其名作《文赋》第二段中写道:

“于是沉辞怫悦,若游鱼衔钩,而出重渊之深;浮藻联翩,若翰鸟婴缴,而坠曾云之峻。”

这句话译成白话文,意思是说,“(写诗作文)有时吐辞艰涩,如衔钩之鱼从深渊钓出;有时出语轻快,似中箭之鸟坠于高空。”

厉害不厉害!

由此可见,诗人陆机真是既有天才的感觉和审美能力,又有超迈的想象和表达能力啊!

为什么这样说呢?还是以钓鱼的经验为例。

凡是钓过鱼的人都知道,每当有条大鱼上钩时,它都会一头扎进深水中拼命挣扎,力图逃脱。钓者往往要与大鱼反复拉扯很久,直弄得两手肿胀、腰酸背痛。一旦将大鱼从深水中拖钓上岸,并手忙脚乱地放入鱼桶或鱼篓后,钓鱼人虽然满头大汗,然而此时的心情该有多么轻松和愉快呀(吃斋念佛者请远离勿怒,一笑)!

至于弓箭手将高空中的鸟儿一箭射落下来,当猎物“扑”的一声坠于眼前时,射手的那种轻松狂喜的心情和满满的获得感,由于环保和禁猎政策,现代中国人已经很难体会到这种愉快的心情,但是,其中的快乐,我们是不难想象到的。

又比如,现代人写萤火虫,无外乎这样写——

“夏日的黄昏,闪烁的萤火虫在草丛间起舞,它们的光芒像是点亮了整个夜空”云云。

或者是这样写——

“萤火虫在夏夜的草地上低飞,它们提着一盏又一盏小小的明灯,殷勤地照着”等等。

上述写法既平淡无奇,又让人感到味同嚼蜡。

然而,西晋文学家潘岳仅仅用了六个字就精妙传神地描写了夏夜流萤的动人画面。他在《萤火赋》中打了一个比方,说夏夜的萤火虫——

“若流金之在沙”。

译成白话,意思是(流萤)像江底的金子在沙砾间错综地流动”。“

若流金之在沙。

多么丰富的想象力,多么美妙的画面!真是色彩斑斓,使人目眩神骇,其画面和意境令人感到何等的惊艳!其审美水平确实让后人难以望其项背,难道不是吗?

由此可见,“陆海潘江”之誉,的确不是浪得虚名!

笔者认为,对世间万事万物是否具有独特的敏锐感觉、高度的审美能力、丰富的想象能力、精准的表达能力这四种能力,是判断一个人能否成为一个优秀诗人或文学家关键因素和先决条件。倘若一个人缺乏以上四种能力,那么,他可能很难成为一个优秀诗人或文学家。

一、对大自然的敏感与联想

1、屈原的《离骚》中有“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名句,诗人由大自然草木的日渐凋零,联想到美人(指楚怀王)很快也要衰老,而自己希望通过辅佐君王施展才能,使楚国实现富国强兵的理想恐怕也难以实现。他感到时间紧迫,因此,向楚怀王发出“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你为什么不趁壮盛之年抛弃弊政,改革那些不良的制度?)的疑问,并当仁不让地提出“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乎先路!”(骑上骏马奔驰吧,来吧,我为你开路!)表示时间不等人,为了楚国富强,自己愿意为楚怀王引路。司马迁因此称赞屈原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2、宋玉的《高唐赋》中有“纤条悲鸣,声似竽籁”的佳句,诗人由树枝被风吹动发出的声响,想到乐手吹竽的声音,意思是说,“树上纤细的枝条被风吹动,发出了悲鸣,就像吹竽的声音”,这是由自然之声联想到了音乐。

3、杜甫《曲江对雨》诗中有“林花著雨胭脂湿,水荇牵风翠带长”的名句,意思是说“林中的花朵被雨水打湿后,就像胭脂一样又润又湿,颜色更浓,水荇草就像美丽的女子挥舞着翠带翩翩起舞,牵引着阵阵微风”。

诗人以对大自然花儿草儿的敏锐感觉和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幅长安城南、曲江之畔春雨春花春草图,以雨和风来衬托林花和水荇的动态美,绘景多么浓艳,意境多么优雅呀!

4、南唐中主李璟《摊破浣溪沙》,词中有名句曰——“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意思是“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残,西风从绿波之间吹起,使人愁绪满怀。”诗人调动视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觉,表达了诗人在秋深时因荷花香消翠残、西风骤起时而怀念远人的愁绪。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极为称赏这两句词,认为有美人迟暮的感慨。

5、日本古代女作家、平安中期的诗人清少纳言(约966——1025年)精通汉诗,酷爱中华文化和汉诗文经典,她对生活有非常独特的敏锐的感觉和丰富的想象力。

例如,对于春夏秋冬四季,她有自己独特的审美视野。在其代表作、随笔散文集《枕草子》卷首,她这样写道:

“春,曙为最春。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泛紫的细云轻飘其上。

夏则夜。有月的時候自不待言,无月的暗夜,也有群萤交飞。若是下场雨什么的,那就更有情味了。

秋则黄昏。夕日照耀,近映山际,乌鸦返巢,三只、四只、两只地飞过,平添感伤。又有时见雁影小小,列队飞过远空,尤饶风情。而况,日入以后,尚有风声虫鸣。

冬则晨朝。降雪时不消说,有时霜色皑皑,即使无雪亦无霜,寒气凛冽,连忙生一盆火,搬运炭火跑过走廊,也挺合时宜;只可惜晌午时分,火盆里头炭木渐蒙白灰,便无甚可赏了。”

以上描写,注重细节之美,文笔多么优雅!用时髦的话来说,充满了文艺青年那种唯美的“小资”情调。

6、波兰作家雅•伊瓦什凯维奇(1894年——1980年)却将大自然中晚熟的果实与珍惜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

有一年秋天,雅•伊瓦什凯维奇在田野漫步,他在林间的一片草地上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并因此写出了世界散文名篇《草莓》。

文中写道:“我把它(那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地不兽消逝,”作家因草莓的香甜联想到夏天:“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作家因此展开联想,“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独特的色调”,进而想到“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考,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

作家冷静下来后,得出一个结论:“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从而提醒世人要珍惜时间,“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这样写文章,紧贴生活,既亲切又接地气,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就与作者的思想观点产生共鸣。

二、对事物的敏感与联想

1、《诗经•邶风•柏舟》中写道:“心之忧矣,如匪浣衣”,诗人用浣洗衣服来模拟心情的忧伤,意思是说,“我心中的忧愁,就像那些没有洗的衣服一样,衣服太脏,犹如我的忧愁太多太多,洗也洗不了”。

这样写,何等妥贴,何等形象和生动!

2、同样是《诗经•邶风•柏舟》这首诗,其中有“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这样的诗句,这是用卷席来反比意志的坚强,意思是说,我的意志坚强难移,不像席子一样,可以卷得起来。

诗人将抽象的难以捉摸的人的意志,用席子可卷来反比,突出了诗人意志的坚强和不可动摇,既朴素无华,又新鲜生动。

这才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好诗写法!

朋友,如果您觉得拙作写得还有点意思,敬请点赞、评论和关注,谢谢您!让我们下次再见。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