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发教授:中国肥胖和相关慢性病的区域不均衡现状|BRC2024

星弘康康 2024-08-13 16:48:38

编者按:在6月22-24日举办的第五届“一带一路”全球健康国际研讨会暨丝绸之路大学联盟2024全球健康论坛(BRC2024)-消除健康不均衡分论坛上,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副主任、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长王友发教授介绍了中国肥胖和慢性病负担的不均衡现状。这些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显著差异上。本文将总结他的讲解内容,详细探讨中国在肥胖及相关慢性病方面的现状、地区和民族差异,以及提出应对健康不均衡的措施和策略。现分享如下,邀君享阅。

1.中国肥胖及慢性病负担概述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病的负担也在不断增加。据统计,2019年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的88.5%,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占80.7%。五类主要的慢性病分别是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精神神经疾病。这些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不健康饮食、吸烟、有害饮酒、体力活动不足和空气污染。

图1. 我国三大类死因构成变化情况

从全国范围来看,中国慢性病的负担呈现出地区和民族不均衡的特点。我国的慢性病防控工作面临巨大挑战,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慢性病防控需求各异,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2.肥胖及慢性病负担的地区不均衡

中国各地区的慢性病负担存在显著差异。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的数据,新疆、青海和西藏的慢性病标化死亡率居全国首列。这些地区的慢性病负担之所以较重,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条件以及生活习惯密切相关。

图2. 慢性病分省标化死亡率

在肥胖和超重方面,东部地区的肥胖和超重率较高,而西部地区则相对较低。具体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成人超重肥胖率超过50%,东部地区的肥胖率为18.4%,中部地区为16.1%,西部地区仅为13.6%。这种地区差异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达,饮食结构偏向高热量、高脂肪,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居民饮食结构较为简单。

2021年王友发教授团队与中疾控团队合作发表在JAMA上的一篇文章显示,2018年我国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12.4%)高于全球平均水平(8.3%)(图3)。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在不同地区也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例如,2018年全国高血压知晓率为41%,东部地区为43.7%,中部地区为40.6%,西部地区仅为37%。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较为完善,居民健康意识较高,而西部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居民健康意识薄弱。

图3. 2013-2018年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和治疗情况

3.肥胖及慢性病负担的民族不均衡

在民族层面,肥胖和慢性病的负担也存在显著差异。根据全国卒中筛查与预防项目(CNSSPP)的数据,维吾尔族的肥胖率和超重率最高,而回族最低。汉族成人的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高于非汉族。例如,2018年汉族高血压患病率为30.8%,非汉族为24.2%;汉族高血压知晓率为48.0%,非汉族为36.9%。

在糖尿病方面,主要少数民族(如藏族)的糖尿病患病率较低,但知晓率和控制率也较低。根据2015-2017年全国甲状腺疾病、碘营养状况和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的数据,藏族、彝族、壮族等少数民族的糖尿病患病率明显低于汉族,但知晓率和控制率也显著低于汉族。这表明,尽管这些少数民族的糖尿病患病率较低,但一旦患病,其治疗和控制情况不容乐观。

图4. 藏族人群慢性病的流行情况(王友发教授和彭雯教授团队研究结果)

4.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地区和民族的不均衡

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不同地区和民族间也存在不均衡。例如,西部地区的吸烟率和红肉摄入过多率最高,而东部地区的身体活动不足率较高。根据2018年的数据,西部地区的吸烟率为2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红肉摄入过多率为49.5%,显著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传统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所致。

东部地区的身体活动不足率较高,2018年为22.7%,而中部地区为24.0%,西部地区仅为19.6%。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较高,居民生活节奏较快,工作压力较大,缺乏足够的时间和场所进行体育锻炼。

5.健康中国建设-消除健康不均衡专家共识

为消除健康不均衡,中国政府提出了《健康中国行动计划(2019-2030年)》,目标是到2030年基本实现健康公平。该计划提出了四个总体目标之一是到2030年实现健康公平。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部门需要主导推进健康政策,卫生机构需要全面促进健康乡村建设,社会各界需要广泛参与,共同促进全民健康。

由王友发教授牵头,组织了来自临床、公共卫生、营养、运动等相关领域的35位权威就我国“消除健康不均衡”议题形成《健康中国建设——消除健康不均衡专家共识》。执笔专家包括中国医科大学马亚楠教授,青海大学彭雯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吴谦副教授,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陈佳鹏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曾令霞教授,天津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原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王耀刚教授,锦州医科大学党委书记、原中国医科大学校长闻德亮教授。

图5. 专家共识已于《中国预防医学杂志》上发表

共识提出,消除健康不均衡的具体措施建议包括:

(1)完善国民健康政策:政府部门应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健康政策,确保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群均能获得基本的健康服务。

(2)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卫生机构应重点关注农村地区的健康问题,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改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

(3)发挥专家及智库作用:专家和智库应积极参与健康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政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4)社会全面参与行动:全社会应共同努力,广泛宣传健康知识,提高全民健康意识,推动健康行为的养成。

(5)覆盖全民健康:确保所有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都能获得必要的健康服务,实现健康公平。

6.结论

消除健康不均衡是实现健康中国的重要目标。不同地区和民族在肥胖和慢性病负担上的差异,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通过政府、社会和个体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减少健康不均衡,促进全民健康。

在未来的工作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健康不均衡问题的研究,深入了解其背后原因和机制,制定更加科学和有效的干预措施。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不断提高我国的健康水平,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

最后,王友发教授倡议,健康不均衡问题的影响因素复杂,消除健康不均衡任重道远。让我们以《健康中国建设——消除健康不均衡专家共识》为起点,共同努力奋斗,为实现“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专家简介

王友发 教授

国家级领军人才,西安交通大学二级教授,领军学者,医学部副主任,全球健康研究院院长,国际肥胖与代谢性疾病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营养学会肥胖防控分会主任委员,中国营养科学界首席专家,中华预防医学会全球健康分会、行为健康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预防医学杂志》副主编。主要研究方向为肥胖及慢性病防控、营养流行病学、全球健康等。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