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常山赵子龙的儿子成为了“草包”,原因竟跟赵云自己有关!

万世与浮华 2023-12-28 15:00:04

引言:

赵云可是三国中大名鼎鼎的将军,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存在,军事能力十分突出,手下败将无数,连曹操都曾在汉水一战中处于下风,可以说是所向披靡的存在。常山赵子龙的名讳更是深入人心,他忠义的性格更是在大家心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但是赵云的两个儿子却没有像关羽张飞的后代那般在青史中继续留下自己的名字,提起赵统和赵广,大家更多的是一脸茫然,丝毫不知道他们的存在,可以说是隐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中。难道他们在如此长时间的耳濡目染中,就一点都没有学到继承下来父亲卓越的军事才能吗?为什么在其他名将之子屡屡崭露头角的时候,赵云的后代却毫无声息呢?

乱世出名将

赵云出生于东汉末年的一个名门望族,家中世代簪缨,家境优渥,赵云作为家族的希望,从小就被寄予厚望,家里人为了培养他付出了很大的心血。而赵云也没有辜负家里人的期望,从小就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更是名副其实的孩子王。

他不仅在学习上称得上是数一数二,在武艺上更是屡拔头筹。赵云对兵书典籍有着近乎狂热的痴迷,射箭马术长枪更是样样精通,他常常带着家仆与邻里子弟一起玩儿假装打仗的游戏,往往扮演着将军的角色,小小年纪就可以通过指挥赢下对面年长他许多的将军,大家都说他以后会成为一代名将。父母发现他的天分后更是聘请名师为其授课。

在家人的苦心栽培下,赵云像一棵茁壮成长的树苗,不断汲取着养分充实自己,在文能武艺方面都有不俗的成就。他急需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迫不及待扬名立万。他向往北方的白马将军公孙瓒良久,一次听闻公孙瓒正在广纳贤徒,迫不及待北上投奔,公孙瓒十分欣赏赵云的军师才能,将其纳入麾下,

在接下来的作战中赵云不断立功,靠自己的能力成了公孙瓒身边的大红人,直接升为副将,跟随在其左右,在公孙瓒身边的经历磨练了赵云,让他有了丰厚的实战经验,成长飞快。

公元208年,刘备陷入了危局,他在长坂坡遭遇围攻,一度将其逼入绝境。此事本与公孙瓒无关,可是赵云一眼认定刘备并非池中物,在心里认定此人前途不可限量,于是在看到刘备被困时便起了营救之心。他请求公孙瓒派出兵力支援刘备,但遭到公孙瓒毫不犹豫地否决。

一边是长官,一边是欣赏不已的名才,赵云在一番抉择够选择顺应内心快马加鞭赶到了长坂坡,背叛了公孙瓒,孤身一人前去营救刘备。他单枪匹马就杀入了曹军重围,仅凭一人的力量扭转局势,让蜀军转危为安。赵云自此也被刘备纳入麾下,在北伐战役中成名,与张飞、关羽并称五虎上将,青史留名。

赵云此人除了武艺,更为人乐道的是他的肝胆忠心,他死心塌地地追随着刘备,从不居功自傲,也是因此才能一直稳坐名将宝座,成为蜀汉猛将,历经风霜仍不改初心。

不加变通 得罪他人

赵云放到现在,就是大家口中妥妥的大直男,不开窍不懂他人深层含义的纯直男。虽然赵云打得一手好仗,为人也忠义正直,但是脑子总是转不过弯来,有些古板,这也成为他的最大败笔。

就比如在刘备攻略荆南四郡时,赵云奉命率军进攻桂阳郡,这就意味着刘备正在把行军大权放到赵云身上,让他独立统兵面对各种作战中的情况,处理好所有事情要把赵云往统帅方向培养。但是赵云太过死脑筋,只会打仗,不愿意用其他方式来减轻作战压力,一直拒绝与同僚联姻,直接逼反了桂阳太守赵范。

刘备气不打一处来,但是还是想给忠心耿耿的赵云一个机会,便亲自上前劝告赵云迎娶赵范的寡嫂,与赵范联姻,不费兵力就能稳住桂阳郡,但即便是刘备前来相劝,赵云还是断然拒绝,后面诸葛亮都来亲自劝说赵云,也没能让他回心转意。就算是拿出大局道德绑架赵云,赵云还是态度强硬地回复了一句“大丈夫何患无妻”便再不肯应承此事,可以说很不给刘备和诸葛亮的面子。

而赵云在攻打下益州后的提议更是搅乱了大家的兴致。一场硬仗过后刘备终于打下了益州,便打算将成都的田宅财物都封赏给手下以此作为犒劳,也是笼络人心的一种手段。可是赵云却上前觐见,劝刘备把成都的田产还给百姓,这一下就打乱了刘备的计划。

赵云如此提议,刘备是断然不能拒绝的,否则他在百姓心里的形象会大打折扣,便大大方方地听从了赵云的建议将土地分发给了百姓。这下不乐意的就是刘备的手下了,大家辛辛苦苦作战,不顾生命危险上前冲刺,不就是为了战后这点赏赐,赵云家大业大可是不稀罕这点三瓜俩枣,可这对于有的人家来说确是一年的口粮。

再说了,主帅都讲要给赏赐了,临了赵云的一句话让到嘴的鸭子飞了,这怎能不让大家感到气愤,连带着对赵云的印象也变得不好起来。

赵云的两个儿子没能发展起来,有一部分也是因为父亲的原因,赵云不善交际,在军中又得罪了人,大家都不愿照拂他的后代,能力可以培养,但是重要的是有人愿意去培养,赵云的死脑筋得罪了很多人,大家都不愿意给他的儿子们开道,诸葛亮在后期也因为害怕与众人因为两个孩子产生嫌隙慢慢疏远了他们,在军中二人便只能独自打拼。

二子的赤诚之心

作为赵云的儿子,赵统和赵广也不是一直默默无闻,首先赵统作为赵云的长子,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与军权,便不可能成为普通人默默过完一生,他袭封永昌亭侯,官至蜀汉虎贲中郎督,还领导过虎贲军作战,在益州还担任过刺史,虽然功绩没有父亲多,但也有着一定的荣誉与地位。

而赵广作为赵云的次子,也官至江阳太守,在史料中更是以勇敢著称,在曹魏大举伐蜀时,赵广奉命随姜维迎战魏军,在沓中力战而亡,也算是一名忠心耿耿的大将军。

姜维北伐失败后选择退守剑阁,赵广奉命随军在疆川口与魏军殊死厮杀。他接到任务负责掩护主帅撤退,在与敌军一次次的激烈左作战中身负重伤不幸牺牲,但也成为了一段佳话,是百姓们津津乐道的大英雄。

因此可以说,赵统与赵广在能力方面还是没有大问题的,即便赵统年轻时曾被俘,但是后续的表现证明他在成熟之后还是值得托付与依靠的。二人没有在军事上有很大的建树,与自己的父亲还是脱不了干系。

首先赵云没能在家庭与事业上做到一碗水端平,作为大将军忙于战争与公务忽视了对儿子的教育,没有把自己的军事能力教育给孩子,加上母亲在他们儿时就病逝,两个孩子没能得到很好的照料,错过了成才的黄金时期。

再加上蜀汉内部派系之争盘根错节,他们的父亲很显然没能在斗争中站稳手脚,受到了各派的排斥,大家更不会把他的孩子归入自己的阵营,没有党派内部的互帮互助,赵统与赵广更难出头,因此只能维持着不高不低的官位。可这不能否认两兄弟对家国的一片赤诚之心,他们一直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力量,在关键时刻也总有他们的身影,可谓忠诚之典范。如果加以良好教育培养,两兄弟也不是不能成为栋梁之材,兄弟二人那份赤诚之心仍打动着无数后人的心。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