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早读晚练、日积月累300天(128)

小高语文在线 2025-01-17 01:05:45

高中语文日积月累活页(28)

一、素材书写(文段摘抄 规范书写——颜值也是实力)

工作上的成功源于对事业永不言弃的坚持。河流若无日复一日的坚持流淌,难成就其广阔;滴水若无日复一日的坚持的撞击,难达到穿石的效果;雄鹰若无日复一日的坚持振翅,难以翱翔蓝天。世上无难事,只贵在坚持。孔子读书不辍,韦编三绝,铸其大才,终成一代至圣;陈景润伏案数年,查阅千本书籍,终在歌德巴赫猜想的破译工作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爱迪生数千次失败,数千次重头再来,终于发明了白炽灯,为人类带来了光明。社会上流传着‘一万小时’理论,是讲一个人若想在某方面取得成就,至少要投入一万小时在其中。只有量变才能引起质变。就像一个娴熟临摹、技艺小成的画家只能被称为匠人,而坚持创作,为使作品臻于权作的才是大师。因此可以说坚持是成功的密码,坚持是成功的动力,坚持是成功的根本。事业需要坚持,坚持开创辉煌。

二、文言积累(文段翻译 词语记忆——厚积方能薄发)

齐据险地之固( ),敌攻,将欲战。齐将田忌固()止之。以敌将屡有建树,有自满之心,日益骄固()。田忌故固()壁不战,方胜之。史论:齐固()有胜之势,且田忌有谋略,岂不胜哉?

译文:

三、成语文常(圈点批注 强化重点——聚少才能积多)

成语积累

苍翠欲滴: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饱含水份仿佛要流出来一样

蟾宫折桂:科举应试得中

吹毛求疵:故意挑别人的缺点

弹冠相庆:一人升官同伙庆贺将有官可做(贬义)

耳熟能详:听得多了能说得很清楚

沸反盈天: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文化常识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水浒传》中的林冲就是京城八十万禁军的枪棒教头。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水浒传》中的鲁提辖鲁智深。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赤壁之战》:“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登泰山记》:“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孔雀东南飞》:“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如《促织》:“令以责之里正。”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促织》:“里胥狡黠,假此科敛丁口。”

【三省六部】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各部长官称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一直延续到清末。

四、诗歌鉴赏(阅读理解 浸润熏陶——博览才会精进)

《寒食》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韵译】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评析】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原有诗集,后散佚,明人辑有《韩君平集》。

  寒食春深,景物宜人,故诗中前二句先写景。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宽阔,全城景物,尽在望中。“春城”一语,高度凝炼而华美。“春”是自然节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春意浓郁,笼罩全城。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是“无处不飞花”,这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加强了肯定的语气,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浓郁春意之中的盛况。诗人不说“无处不开花”,而说“无处不飞花”,除了“飞”字的动态强烈,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然生机外,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序时措辞是何等精密。“飞花”,就是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蕴意深远。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个“飞”字。

  “寒食东风御柳斜”,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形无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一个“斜”字也是间接地写风。

  第三、四句,论者多认为是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不过我们也不妨只视之为风俗画。“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这其中写实的成份是主要的。唐代制度,清明日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以示恩宠。又寒食日天下一律禁火,唯宫中可以燃烛。“日暮汉宫传蜡烛”,皇帝特许重臣“五侯”也可破例燃烛,并直接自宫中将燃烛向外传送。能得到皇帝赐烛这份殊荣的自然不多,难怪由汉宫(实指唐朝宫廷)到五侯之家,沿途飘散的“轻烟”会引起诗人的特别注意。

  由于后两句旨在描写宫庭生活,并且写得轻灵佻脱,所以历来颇受赏识。据孟棨《本事诗》载:唐德宗很欣赏韩翃此诗,特意赐予他 “驾部郎中知制诰”的显职。由于当时江淮刺史与韩翃同名,德宗特意亲书此诗,并批道:“与此韩翃”。其诗倍受爱重若此。又据《唐音癸笺》载:“韩员外 (翃)诗匠,意近于史,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士珍之。”从最高统治者到一般朝士,都偏爱此诗,很难说明诗人本意中含有讥刺。当然,如果读者“感到”诗人意含讽喻,那也不足为怪。

五、时评写作(范例借鉴 巩固提高——模仿而后创新)

深藏功与名的坚守

如果不是一次退役军人信息采集,老英雄张富清的故事可能依旧会无人知晓。

通过媒体的报道,人们才了解到他的英雄传奇。他在解放战争的枪林弹雨中九死一生,先后荣立一等功三次、二等功一次,被西北野战军记“特等功”,两次获得“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然而,60多年来,他刻意尘封功绩,连儿女也不知情。在1955年退役转业后,他主动选择到湖北省最偏远的来凤县工作,为贫困山区奉献一生。

很多人不禁好奇,张富清老人为何一辈子深藏功名?为何在平凡岗位上能如此低调奉献却甘之如饴?或许,这正是与他的英雄传奇相比更令人敬佩的地方。张富清老人用他的朴实纯粹不仅书写了他的精彩人生,更给后辈们上了人生的重要一课。可以说,老英雄张富清既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照见了自己的不足;也是一个标杆,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在淡泊名利中修养崇高精神。古人讲“举世纷纷名利逐”,但无数共产党人的故事告诉我们“荣名利禄云过眼”。面对记者的提问,95岁的老英雄张富清思绪飘到远方,眼睛湿润:“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一个排、一个连的战士,都倒下了。他们对党忠诚,为人民牺牲。和牺牲的战友相比,我有什么资格张扬呢?”即便先进事迹被发觉后他也一直拒绝接受采访,直到有人提醒:把先进事迹讲出来教育更多人,也是对党和国家事业更大的贡献,他才接受。是啊,与党和人民事业的需要相比,与那些为之付出的鲜血和生命相比,个人的名利又算得了什么呢?对于张富清们来说,比追逐名利更高尚的,乃是追求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也正是一个人能够修养精神、有大境界的关键所在。

在无私奉献中不改英雄本色。老英雄张富清先后在粮食局、三胡区公所、卯洞公社、外贸局、建设银行等单位工作,在各个岗位上留下“政声人去后”的清誉,以无私奉献绽放人生、烛照他人。他常跟子女们这样要求:“我没有本事,也没有力量给你们找工作。我是国家干部,要把位置‘站’正。”无论在什么岗位上,张富清老人不以英雄自居,始终以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家人立规矩,这也是英雄本色之所在。常言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但在平凡岗位上,仍能守住做人的本分、显出英雄的本色,难能可贵,老英雄张富清兼而有之,更启迪我们做人做事做官的本色与本分。

在对党忠诚中坚守为民初心。“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几十年来,张富清老人的岗位、身份一再改变,始终不变的,是他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张富清老人为什么能一辈子坚守为民初心?“在党需要的时候,越是艰险,越要向前”,正是有这样的信念,他在每一次战斗中都要担任“突击队员”;“党的干部,哪里需要就去哪里”,正是有这样的信守,他放弃留在大城市,放弃回到陕西老家,主动选择了湖北最偏远的来凤。张富清老人的故事深刻表明:“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

“国势之强由于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之所以能书写翻天覆地的壮丽史诗,就在于有无数张富清们“只问为民耕耘,不求自己收获”,在各自岗位上无私奉献、一心奋斗。面向未来,像所期许的那样,“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努力奔跑、接续奋斗,新的更大奇迹一定会在我们手中创造出来。

附1:上期文言积累答案

27顾

刘备欲振汉室,招贤才,三顾( )孔明之庐。初始,其见远地有一草庐,以为孔明之庐,叩门问之,僮仆曰非也。刘备疑孔明之计,临行顾( )之,后顾( )反,再求之。如此再三,乃见。孔明因顾( )其家人,则曰:“顾( )吾念之,家人无以为托。”刘备令从安之,孔明方许。

答案

刘备欲振汉室,招贤才,三顾(拜访)孔明之庐。初始,其见远地有一草庐,以为孔明之庐,叩门问之,僮仆曰非也。刘备疑孔明之计,临行顾(回头看)之,后顾(还)反,再求之。如此再三,乃见。孔明因顾(关心)其家人,则曰:“顾(不过)吾念之,家人无以为托。” 刘备令从安之,孔明方许。

译文

刘备想要振兴汉朝,招揽贤才,三次拜访孔明的草庐。刚开始,他看见远处有一个草庐,以为是孔明的草庐,敲门询问,门童说不是。刘备怀疑这是孔明的计策,临走又回头看草庐,然后返回,再次请求他。这样多次,才见到孔明。孔明因为关心自己家人,就说:“不过我顾念一件事,我的家人没有地方可以托付。”刘备命令随从安顿他们,孔明这才答应。

(附2:本期文言积累答案见下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