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全歼黄百韬兵团12万人,争取了何基沣、张克侠率领的第三绥靖区2.3万人起义。解放了徐州以东广大地区,切断了徐州与蚌埠的联系,使徐州蒋军处于孤立地位,为完成南线战略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
这时在淮海战场上,国民党总兵力还有六个兵团18个军50余万人,分别集中在:徐州地区有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8个军30余万人;安徽蒙城地区,有黄维兵团四个军12万人;蚌埠地区有李延年、刘汝明两个兵团六个军10万余人。
三个战场一盘棋,如何确定主要打击目标,如何处理主攻战场与钳制、阻击战场的关系,有计划的消灭这三部分敌人,是关系整个战役胜负的关键问题。
对于第二阶段的作战任务,中央军委和战区指挥员之间反复商讨,根据战场形势的发展和敌人态势的不断变化,曾经作过多次设想和调整。
11月23日黄维兵团向中野南坪集阵地发动进攻,而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则迟迟不进,出现了歼灭黄维兵团的有利战机。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于23日22时发电给粟裕,陈士渠、张震并报中央军委,认为,“歼灭黄维之时机甚好”。粟、陈、张24日午时复电:“我们当遵命,首先以大力协同中野歼灭黄维兵团”,并全力阻止徐,蚌两地南下北进援敌。
24日15时中央军委复电,“(一)完全同意先打黄维。(二)望粟陈张遵刘陈邓部署派必要兵力打黄维”。(三)情况紧急时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遵照中央军委指示,粟裕,陈士渠、张震对参加歼灭黄维作战及阻击南北两线援敌作出具体部署:决定再抽调三个纵队连同已归刘、陈、邓指挥的十一纵,先后投入歼灭黄维的作战。
以华野三个纵队加江淮军区两个旅,坚决阻击李延年、刘汝明由蚌埠向北进犯,隔断它与黄维兵团和由徐州南进的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兵团的联系。
以华野八个纵队阻击徐州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30万人南下对黄维进行的增援。
此方案的实施,使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担负起一肩挑三担的重任。除了先后派出5个纵队参加主攻黄维兵团之外,还要担负着钳制、阻击南北两线敌军一个”剿总”指挥部、5个兵团约40万人的作战任务。
粟裕认为,第二阶段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是整个战役的关键阶段。整个战役的转折点,应该是杜聿明所率邱清泉、李弥、孙元良3个兵团被围死。蚌埠方向的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被阻住。我军已能集中足够兵力全歼黄维兵团的时候。在这之前,战场形势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黄百韬兵团被歼灭后,蒋介石电令:徐州方面邱清泉、李弥兵团向符离集进攻,命蚌埠方面的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向宿县进攻,南北对进,打通徐蚌间交通,这与粟裕估计的完全相同。
北线邱、孙两兵团沿津浦线东西两侧向符离集攻击前进,在华野7个纵队阻击下,每天只能前进十几公里,到第三天就无法越雷池一步了。
南线李延年和刘汝明兵团刚过浍河,就受到华野4个纵队的迎头痛击,李、刘见大势不妙,立即指挥北进部队缩回浍河以南。
在华野和中野两大野战军的密切协同下,蒋介石的南北对进打通徐蚌线解黄维之围的计划也彻底破产。等待他的是黄维兵团的覆灭,和后来从徐州仓皇出逃的杜聿明集团30万人的被围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