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
声明:本文非新闻资讯内容!内容来源于真实事件,本文所用素材、图片均来源于互联网,此文章旨在分享事件过程及结果,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康熙为什么要收复台湾?怎样才能统一台湾?大陆最成功的收复案例,竟然是清朝康熙皇帝的武力统一!他的经验对现代来说是否具有借鉴意义?
现阶段因为美国的搅局,台海形势愈发紧张,关于如何统一台湾、实现国家大一统的问题也频频被人提起。台湾和大陆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超然的战略地位也意味着一旦回归就可以给国家带来更多的优势和利益。
所以两岸归一已经是大势所趋,难办的在于该采用怎样的手段和方式,正所谓前世之事,后事之师,想要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不妨从先辈的历史事迹中寻找一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中国历史上该类型的成功案例只有两则,一是郑成功收复台湾,二就是康熙皇帝武力统一。郑成功面对的是外敌,形象是驱逐外辱的光复者,所以能得到台湾民众的支持帮助,大家也愿意为他提供情报物资,这对于他的整体收复进程是有一定推动作用的。
康熙皇帝就不一样了,他要应对的同样是炎黄子孙,是获得部分台湾民众支持的郑氏集团后人,和中国现在面临的局面有些类似。而且清廷统一台湾之战可是目前为止大陆最成功的一次经典案例了,历时不到两个月,正式开打后只用8天就收复。
那么康熙皇帝为什么执意要统一台湾?他又是在什么样的背景条件下,决定放弃和平手段采用武力方式的?这一切还得追溯到赶走荷兰人、占据台湾岛的郑氏集团。这本是一个海商集团,兴起于清末明初,因为十分擅长做海上贸易积累了雄厚的经济基础。这是郑成功扩大贸易范围的本钱,也是他训练海军、建造战舰的军费。
明清政权更迭之际,荷兰东印度公司企图占据台湾,分裂我华夏领土,郑成功不愿看到国土沦丧,也不忍心让台湾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于是率领2.5万亲兵,从金门出发跨越台湾海峡,和野心勃勃的荷兰侵略者奋战8个月,最终成功收复台湾,郑氏集团也就此成为岛上的实际统治者。
无奈的是,就在收复台湾的第二年,郑成功就因病去世,他的儿子郑经接掌大权。祸端起于此人,彼时清廷因为三藩之乱无暇顾及台湾,郑经独占一岛拥兵自重,野心日渐膨胀,他不仅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扩张势力,还屡次入侵东南沿海地区,搅得福建、广东等地不得安生。
康熙十五年,清朝的统治基础逐渐稳固,而台湾也成为诸多反清复明不法分子的聚集地,割据统治态度嚣张,堪称大患。康熙皇帝明白必须把这个孤悬于海外的岛屿收回,于是采取行动,先是寄希望于利用和平手段实现两岸统一,向郑经递出橄榄枝进行招揽。
初期时郑经地位不稳,假意于清廷修好虚与委蛇,但等到掌握实权后就态度大改,要求台湾像朝鲜、琉球一样成为附属国,不着大清服饰。康熙皇帝一看这不成呀,意识到对方是铁了心不肯归降,和平方式没效果,只有切切实实动用武力才能实现统一。
台湾不愿意归附,康熙霸气武统康熙皇帝多次派人和郑氏集团进行谈判,想要以怀柔政策收复台湾,可惜都没有成功。归降朝廷的郑成功旧部施琅提出以武力方式统一台湾,却遭到部分守旧大臣的反对。不赞同出兵攻打的人占大多数,他们认为台湾地形复杂,中间还有海峡相隔,风险性太大吉凶莫测。
不过康熙可不会被这些固步自封的大臣们左右,郑经屡屡进犯,他千古一帝怎能姑息容忍?而且现在国家海晏河清,朝廷兵强马壮,攻台的各方面条件均已具备,用不着畏畏缩缩的。
皇帝心意已决,武力统一台湾的事情势在必行,但目标再远大也得一步一步走,一口气吃不成大胖子。清廷的军队实力不错,骑兵更是骁勇善战,可要和郑氏集团对抗,只能让水师上阵。
福建已有水师部队,不过成立时间短,海战经验不足,还需要进更进一步的操练。康熙力排众议重用施琅,任命其为福建水师提督,抓紧时间训练部队打造战舰。
施琅曾三度率军渡海,意图攻打台湾,可不巧都赶上台风肆虐,人员伤亡虽不大,作战计划却被搁置。此阶段转变为两岸僵持时期,郑经不肯妥协归附,康熙也在等待合适的出击时机。
康熙二十年好消息传来,顽固的郑经因为中风去世,他年仅十二岁的儿子郑克塽继承王位。十几岁的孩子再懂事也没办法掌控好朝政,只能像傀儡一样听之任之,大权旁落在郑氏集团内部的各大势力中,纷争不断。
康熙皇帝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出兵机会,向施琅下达进攻指令,让他带着福建水师迅速出击。水师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脱胎换骨,拥有战舰240艘,水兵2.85万人,整装待发杀气腾腾。
施琅不是无能之人,开战之前就确定出了好几条进攻策略:首先占领澎湖,这里是台湾岛和外界交往联系的海上通道,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占领澎湖之后再次和郑氏集团谈判,若能劝降最好;如果对方负隅顽抗,为了保全台湾的无辜百姓,尽量避免在岛上作战。
康熙二十二年,也就是1683年,施琅根据多年来的航海作战经验,摸索台湾海峡季风气候的规律,选定夏至前后的20天为作战时机。6月14日,福建水师从铜山岛启程,渡海强攻澎湖湾。驻扎在这里的郑氏军队虽然更为熟悉地形,也能借助海洋气候优势和我方缠斗,但交战双方人员差距悬殊,只能仓皇撤退。
22日,施琅率领福建水师乘胜追击,兵分三路对龟缩在澎湖岛的郑氏集团发起总攻。左路50艘战舰先发制人,从岛屿西面发起奇袭,郑军判断错误,以为清兵要从此地强攻登陆,将所有的兵力都调派过来。
实际上这正是施琅的调虎离山之计,他命令右路50艘战舰从岛屿东面登陆,进一步干扰敌军,自己亲自率领中路56艘战舰,强攻郑军大本营,打了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不到半日就成功抢滩登陆。
郑氏集团还在期盼台风上岛堵截清兵,却不想自己被对方的重火力打得溃不成军,死伤1.2万人,战舰损毁190多艘,一半人沦为俘虏,只有少数逃回台湾。
康熙武力统一台湾,放到现在是否合适?郑氏集团被打了个落花流水,而清军这边却少有伤亡,战舰更是全都完好无损。施琅适时发去劝降书,眼见大势已去的郑氏后人无可奈何,只能丢盔弃甲缴械投降。八月,施琅率领部分福建水师进驻台湾,两岸正式实现大一统。
其实从清廷统一台湾的例子中我们就能看出,即便当地部队准备得再充分,在岛屿地域规模、人口以及后勤资源等多方面因素的局限下,劣势可谓十分明显,只要进击部队做好计划,测定好海峡风向,及时规避台风灾害,顺利登岛不是难事,武力解放更是轻而易举。
所以对于拥有诸多现代化军事武器的解放军来说,以武力方式统一台湾只是小菜一碟,这一点我国、其他西方国家以及台湾内部部分有识之士都是明白的。问题只在于,中国是否真的要动用武力,采用武力方式是否合理?
动用武力倒是速度快,可不符合和平发展的时代需求,中央领导的态度是尽量使用北平方式和平解放台湾。毕竟一旦开战,第一点伤亡问题无法避免,大家都是炎黄子孙,同室操戈既让人伤心又让人不忍。
第二点是现代社会打仗总要动用些重型火力,这东西杀伤性极大,对台湾基层设施危害极大。而且现在不少台湾民众已经被帝国主义蛊惑,和中国离心离德,追求所谓的“民主自由”,要是解放军坚持要以武力方式统一台湾,只怕双方间的矛盾会更加突出激化。所谓收复台湾易,收复民心难,我们要的是两岸大一统,不是单纯的占据。
第三点武力收台容易落人话柄,我国一向坚持大国气度仁义之师,要是被美国、日本等敌对国家抓住话头大肆抨击,难免会遭受到较为严重的舆论指责,甚至还要面临经济、资源等方面的制裁和封锁,容易陷入不利之地。
最重要的一点是,台湾问题现在已经升级为中美之间的问题,要是能顺利遏制美国,和平收复台湾不在话下,可要是愤然出击武力收复,事后肯定会遭遇到美国的报复,必须慎重衡量利弊。
声明:如涉及事件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文不存在捏造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