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歼 20 划破长空,杨伟的名字就不得不提。
一个曾经差点因色弱与理想大学失之交臂的少年,日后竟成为中国航空领域的中流砥柱。杨伟的人生充满了意想不到的转折与惊喜。
从青涩学子到歼 20 总设计师,这一路他是如何逆袭而上?又书写了怎样的传奇篇章?
1963年5月,杨伟在北京出生。他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三岁时便能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被邻里称为“小神童”。
1978年7月,杨伟在中考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6门功课中5门满分,仅一门99分。如此优异的成绩让他获得了破格参加高考的机会。
当时,高考刚恢复,制度还未健全,跨级申请高考充满了未知。然而,杨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勇敢地填报了清华、北大等高校。
成绩公布后,他离清华、北大和科大少年班的录取线只差一两分。尽管如此,他出色的成绩仍吸引了多所大学的关注。
但由于他被查出有色弱的问题,只能学习力学和数学专业,这让他与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失之交臂。
幸运的是,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的招生老师不忍放弃这位天才少年,而飞机系系主任罗时钧也是色弱,他大手一挥说道:“把这个年轻人招进来!不能开飞机可以造飞机嘛!”就这样,年仅15岁的杨伟告别了高中同学,踏入了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空气动力学专业的大门。
在西北工业大学,杨伟所在的5381班可谓是“卧虎藏龙”,班里除了他,还走出了运20总师唐长红、歼15常务副总师赵霞等航空大拿。
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杨伟逐渐掌握了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一颗投身航空、报效祖国的种子在他心底深深扎根。
1985年,22岁的杨伟研究生毕业,满腔热血的他一头扎进了正艰难转型的航空工业,进入中航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所条件艰苦,就在一栋旧的两层木楼里。
上世纪80年代,国家战略重心转向经济发展,军工厂面临“军转民”的挑战,杨伟的研究也受到了影响。
但成飞积极尝试,推出了如“成飞牌洗衣机”等民用产品,缓解了资金压力。资金一松绑,成飞赶紧重拾科研。期间,杨伟主持研制了重要的地面综合动态试验设施——铁鸟台。
1996年3月,铁鸟台首次闭环飞行实验成功。两年后的1998年,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代战斗机歼10迎来首飞。杨伟作为地面检测关键人物,确认无误后,向飞行员竖起大拇指。歼10的首飞成功,让杨伟激动不已。
2000年,杨伟凭借超凡才华与不懈努力,成为当时国内最年轻的飞机总设计师。此后,他先后挑起枭龙、歼20等多款划时代战机研发大梁。
在歼20的研制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
当时,我国面临着技术封锁等诸多困难,但杨伟带领团队不畏艰难,不断攻克技术难题。
2011年1月11日,歼20战斗机成功首飞,震惊世界。它的出现打破了美国在隐形战斗机领域的垄断地位,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装备第四代战斗机的国家。
杨伟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科研成果上,他的才华和贡献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先后获得了国防工业劳动模范、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青年五四奖章以及巴基斯坦总统亲自授予的“卓越之星”国家荣誉奖章等众多荣誉,还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伟,这位航空界的传奇人物,用他的智慧、汗水与信念,书写了中国战机发展的壮丽史诗。从神童到飞机总设计师,他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有力,为中国的航空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