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大名当真是如雷贯耳,众人对他的描述,大多都是一位谦逊礼让传道授业的好老师。他的一生,门下弟子众多,将“仁”的思想传遍了春秋大大小小各个诸侯国,直到如今,儒家思想依旧对我们有着莫大的影响。
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却痛骂他的弟子是“朽木”,是“粪土之墙”,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被他怒骂的弟子究竟做了什么,竟让他如此生气?
朽木不可雕
学堂内,书声朗朗,悦耳动听,所有学子都聚精会神的听着孔子讲课,只有一人除外:阳光洒进屋内,宰予趴在书案上,睡的香甜。
孔子的声音停了下来,众人顺着他的视线看去,只见一青年男子以书遮面,宁静安详。不知是谁先笑了一声,随即,学堂内顿时热闹起来,纷纷弯起了嘴角。
宰予被这吵闹惊醒,当看见孔子铁青的脸色时,终于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顿时慌乱起来。孔子见他如此,也是不由得感慨:“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这话可当真是骂的毫不留情,直接说宰予是腐朽的木头,是能掉下土来的墙壁,压根就不是学习的那块材料,没什么好训斥的了。
后来,孔子更是对此事评价说:以前的他,只要别人说了什么,他就相信对方能按照说的去做,可是现在不行了,经过宰予的这件事,他发现光听人说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去看他的行为,才能做出判断。
当然,孔子不会真的因为这件事就不相信他人,不过是借此事教育众人要言行一致罢了。可尽管如此,他对宰予的责骂也确实是毫不客气。
要知道,孔子可是以“因材施教”而著称的,认为世界上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要知道,每个学生情况都是不同的,只有因材施教,就能令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成就。
可他这话,不就是说宰予是因材施教也救不了的学生,注定无法走学习这条路吗?宰予真的有孔子所言这么不堪吗?
一年之丧
孔子门下弟子众多,其中以“十哲七十二贤”最为著名,“十哲”是学问最高的十名弟子,“七十二贤”是指可以被评为贤者的七十二名弟子。
至于宰予,可是位列十哲之中的,怎么会是真的“朽木”呢?宰予身体并不怎么健康,整日虚弱无比,精神焉萎,因此才出现上课时睡觉的情况,被孔子发现后好一顿批评。
虽然身体不行,可宰予的脑筋却是极为灵活的,时常会出一些难题考验孔子。
当时的社会盛行“三年之丧”的制度,就是说父母去世之后,子女要为其守孝三年,不得结婚、当官、赴宴、从商,要穿麻布衣服,吃素斋,住在简陋的草房内,以示对父母去世的悲痛与怀念。可是宰予却有不一样的观点。
他问孔子,父母死后要守孝三年的规矩是不是可以改改,换成一年会不会好上一些?毕竟三年的时间,足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了。孝期三年,不能学习礼仪,不能聆听音乐,那待这三年结束,社会岂不是会礼乐混乱不堪?如果换成一年,反而会顺应农时,岂不是更好吗?宰予的新奇思想,我们如今听来还觉得挺有道理的,可在春秋时期,那可是离经叛道的言论啊。孔子听完宰予的话后,向了他一个问题:“如果守孝的时限只有一年,你能心安吗?”本以为此话已经能让宰予明白问题所在,可他的回答却把孔子气的不轻。
“我能安心啊。”
“你要是感觉这样良心能过得去,那你就这么干吧!守孝期间,内心悲伤,哪怕吃好吃的东西,也食之无味,听到好听的乐曲,也感觉不到开心,住再好的房子,也不会觉得舒服,所以才要守孝三年啊!”
孔子虽然对宰予很是无语,却还是解答了他为何要守孝三年的疑问。只是,宰予刚走出门,孔子就开始了对他的吐槽,说他不是一个仁义的君子。毕竟他父母生下他之后,足足照顾了三年,他才能勉强照顾自己;可父母去世后,他却连三年的孝期都不愿遵守,实在是令人心寒。
以至于后来,宰予向孔子请教五帝的品德修养时,孔子都拒绝回答这个问题,称他不是该问这种问题的人。
来自弟子的“刁难”
宰予思想活跃,与其他尊师敬长的学子不同,宰予尤爱出题刁难老师。这不,他又带着自己苦思冥想出来的问题来为难孔子了。
“老师,假设有这么一种情况,有一个仁爱的君子,不小心调到掉进了水井里面,危在旦夕。有人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附近的另一个君子,那这个人,是该跳入水井去救人,还是在一旁袖手旁观呢?”
这个问题属实是不好回答,如果选择跳下去救人,那施救的这个人也会有生命危险;但若是不跳下去,岂不是见死不救?这样的人,又怎么能担的起“君子”的称呼呢?
问题刚说出口,宰予就露出了得意的神情。这个事情他想了很久,都没想出来两全的解决办法。所以,他很期待老师孔子会怎么回答,是去救人双双殒命,还是见死不救当个懦夫呢?可接下来,孔子的话却让宰予得意的笑僵在了脸上。
“你怎么会问这样的问题?君子可以去救人,但是要在确保自己安全的前提之下,不能把自己陷入危险的境地;君子也可以被欺骗,但是不能被无缘无故的戏弄。”
言下之意就是告诉宰予,他这个问题本就是为故意刁难人而提出的,为什么要用这个来戏弄老师?这样的行为,不是君子应该做的。
听完老师的话,宰予低下了头,羞愧的离开了。他提出这个问题,确实一心为了难倒孔子,反而忘了询问老师的目的应该是解答自己的疑惑了。不过,宰予始终未停止对孔子的“刁难”,而且还真的有一次让孔子哑口无言。
这天,鲁哀公向宰予发问:
“祭祀土地神所用的牌位,该用什么材料制作呢?”
宰予略微思索后,告诉鲁哀公各朝各代的材料各不相同。
夏朝时,人们用松树制作牌位,商朝则采用柏树,至于周朝,用的却是栗子树,乃是为了让百姓战栗害怕,不敢反抗。
可是孔子一直想要恢复周朝的礼制,宰予此举,无疑是在说周朝的坏话。孔子对此很是不满,可他却又无法反驳,周朝确确实实是用栗子树的木头来制作土地神牌位的。无奈之下,孔子只好回应说,这件事情已经过去了,就不要再过多追究了。
结语
不过,由于孔子的影响实在太大,他的话没起什么作用,宰予就这样成了流传千年的“反面教材”,和“朽木不可雕也”的名言一起,被用于教育鞭策世世代代的学生们。
参考来源:黄厚江-孔子最不喜欢的学生——宰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