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孩子还是要房子?
这个问题终于到了该作出选择的时候。虽然二者不能二元对立,但是从民众讨论的激烈程度可以看到,生娃和买房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养孩子就没钱买房,买房就无法生养孩子。
那么,国家是如何调控这一现象的?人口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一、人口问题最为严峻
“目前的房价正在软着陆”,这一点是社会的共识,而生孩子也必须提上日程,这一点也是全民族的任务。
在孩子和房价必须2选1之前,中国的经济从改革开放以来还是比较繁荣的。
也正是在20世纪8、90年代左右,中国迎来了一波繁荣的婴儿潮,但历经房地产经济和互联网经济的双重繁荣后、疫情黑天鹅事件爆发,孩子和房价二者就不得不做出抉择了。
2024年10月的《中国统计年鉴2024》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口出生率为6.3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8‰,从2022年起就是全国人口负增长的第2年,而且降幅从-0.60‰扩大至-1.48‰。
根据国家专业机构和国际组织的多个人口预测方案可以看到,他们从预估的2027年到2032年中国人口才进入负增长的初步计算已经不合格了,因为现实更为残酷——负增长提前了5年。
最近很多地方陆续宣布2024年上半年的人口出生数据要好于2023年的上半年,比如:湖北和广东等地的出生人口不仅扭转了连年下滑的趋势,还有余力增长。
不过,这一数据放之全国似乎没有什么说服力。众所周知,南方某些地区向来就是爱生孩子的人口大省,因此推广至全局不具有参考意义。
北上广深地区已经连年人口负增长,而北方地区更是贯彻了独生子女政策,即使二胎三胎放开之后也并无增加。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人口问题在目前来看还是比较严峻的。
二、“二选一”的尴尬问题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是一个生生不息,繁衍欲望比较高的民族。为什么会在近十年出现不愿意生孩子这一景象?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经济不景气。
从房地产经济过热后,各个地区的资源全部被瓜分完毕,房价的高居不下、教育的成本不断提高促使着人们的生育欲望进一步降低。
为了提防老龄化,也为了国家的健康发展,国家开放了二胎、三胎政策。但也仍更改不了“少生优生,幸福一生”“一个孩子好,国家来养老”的共识。
所以,不生孩子不仅成了很多青年人的选择,也成了很多新一代人的基础认知。
没有孩子就没有民族,没有民族何谈发展,对于这一点,国家相关部门已经早早进行宏观调控了——尤其加强对楼市的管控。
其实从2016年起,国家就已经开始逐步调控全国各地的房价。
之前由于泡沫经济的虚高,房子亦成为普通人高不可攀的购买对象,但从2016年以来,房地产的调控开始大幅度的加强,比如在2017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逐渐找准的方向;2021年国内房价调控达到600多次。
三、“保孩子”也要“救楼市”
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及“稳住楼市”,这与之前的各种提法基本一致。
从之前所提及的“房住不炒”到“去库存”再到如今“稳住楼市”都是为了防范化解风险,力求实现房价软着陆的重要手段。
其实所有人心里很清楚,房价是不可能一下子跌到谷底的,这既对于那些购买房子的普通人不公平,也会导致经济畸形,所以,房价的软着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冲击力度的不断降低。最后平稳落地才是最终的目标。
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的内容来看,2025年是“救楼市”的一个重要年份,各地的松绑政策将会持续,比如适时地放宽货币政策、降息。
所以,2025年房贷利率仍然会大幅度下跌的情况已经被许多人预测过,另外,国家将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赤字率,发行超长期的特别国债。
也就是说,孩子要生,楼市也不能牺牲,两手都要抓。
各种各样的房地产政策已经落实,不少的年轻夫妻已经在不生孩子或买房之间进行相互转化。
毕竟在2023年,广东肇庆已经宣布商品房实行按套内面积计价——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取消公摊房价等一步步措施会有力地挽救人口。
毕竟,中国式的现代化是人口高质量的现代化也是全国人民的现代化,不放松一地一域,坚持医疗教育和人口高质量的同步发展才是国家的最终目标。
#人口#\u0002#民生#\u0002#房价#\u0002#社会#\u0002#三孩生育政策来了#\u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