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对拆除老旧建筑是常有的事,那为什么国家在1958年对北京天安门广场区域进行的那场大规模拆迁至今仍颇具争议?因为世上没有后悔药,有些东西一旦被摧毁,就再也无法重现了。
而在那次拆迁中,我们失去了一座在封建时代极具象征意义的“精神图腾”,它便是被视为“国门”的中华门。
中华门本身并没有承载多么波澜壮阔的历史,而是被人为地赋予了极高的象征意义。封建社会,这座建筑存在的最大意义,就是让老百姓看到它,一下子就能感受到寻常人与权贵之间存在的不可跨越的鸿沟。
1941年2月2日,明王朝迁都北京。作为北京故宫的南大门,皇城与市井的分界线,明成祖朱棣特意要求工匠们在此修建一座宏伟宏伟建筑,用以彰显皇家的尊贵。大明门依照南京故宫的洪武门而建,风格庄严厚重,落成后即被定为“国门”,上有大学士解缙写的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帝居。”
别看这不过是一座城门,在它的使用上却将封建社会森严的社会层级体现得淋漓尽致。
根据规定,大明门主门内是皇家御道,只有皇帝、皇后、太上皇和皇太后等少数皇亲国戚可以穿行,因此在大多数时间里,其主门是关闭的。
当然,也有极少数人能在极特殊的情况下享受穿过主门的资格,如历代科举状元,在通过殿试后便身穿红袍骑马由大明门走出皇宫,代表其身份受到了皇帝和上流社会的认可,象征社会阶层的跨越。
此外,还有一类特殊的人能够经常出入大明门,他们便是抬轿的轿夫。当然,在那个年代,轿夫身份卑微,或许权贵们根本就不把这些下人当人看,因此这也算不上什么破坏规矩的事儿。
除去上述几种情况,其他人通常是绝不准随意出入这道国门的,即便是当朝大臣,地位显赫,上下朝时也只能走一侧的宣武门,表示对高高在上的皇权的尊重。而在大明门前往还设有一块非常显眼的“下马碑”,无论是否要穿过这道门,只要路过下马碑都要行跪拜之礼。
清朝时,大明门改名为“大清门”,继续作为国门存在。清人在其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改建,用石栏杆将大清门至正阳门之间围成一个广场,墙内两侧建起了许多屋子,作为各衙门的办公地。
民国时期,大清门又被改名为“中华门”,虽然门内两侧建筑因年久失修而倒塌,但从留存的历史照片看来,直至被拆除前,中华门也保存得非常完好,红墙金瓦,古香古色,颇具帝王风范。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伫立在此的中华门反而成了一道阻碍,因此,拆除它的议题也不可避免地被提上了日程,这也成了日后争议的开端。
1958年,为迎接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在中央领导的批准下,天安门广场迎来了一次大规模改建。根据规划,新的天安门广场南北长860米,东西宽500米,一旦扩建完成将成为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但这也意味着包括中华门在内的一批老建筑必须被拆除。
即便这套方案是由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复的,但它仍招来了猛烈的反对声,包括著名建筑设计师梁思成先生在内的许多人坚决要求保留这些古建筑,认为它们走过了风风雨雨,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兴衰,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不应当被随便毁掉。
另外也有一种观点认为,天安门广场在最初设计时,很大程度上参考了苏联专家团的建议,而这群苏联专家一面对包括中华门在内的北京古建筑群大加称赞,提出要保护和发展古城,一面却强行要求古城为城市的膨胀做让步,在规划上挤占古建筑的生存空间,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令人费解。
一说是当年苏俄成立时,也有专家提出要在莫斯科古城外另造新城,却遭到了列宁、斯大林等领袖的批评,专家们因此不敢再提;也有人认为,这些“外来者”没有经历过中国浩瀚的历史,无法感同身受,因而不懂得这些完整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的珍贵。
虽然这段往事难免不让人遗憾,但笔者倒是认为当年拆掉中华门一事并非一个荒谬的决定,反倒理由充沛,利大于弊。
首先,在明清两朝,这座建筑所代表的是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封建”二字的具象化,纵使其有着极高的艺术和历史价值,却仍在“人民共和国”的旗帜之下格格不入。拆掉中华门即是对封建残余的肃清,其政治象征意义不言而喻。
其次,这张照片也有力佐证了拆除中华门的必要性。
照片拍摄于1958年,也就是天安门广场新一轮扩建与改造前夕。从照片中可见人民英雄纪念碑已基本建成,两侧的城墙早就被拆除,附近的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等建筑也在有条不紊地建设。此时中华门的存在仿佛一个塞子,堵塞了城市的新一轮建设。
而在1959年拆除中华门后,皇城过去封闭的格局才彻底被打破,改造完成的天安门广场可容纳100万人集会,供180人并排走过,这样一改,整片区域的格局大气多了。
可事实上,自从中华门拆除起直至今日,有关此事的争议从未停息。而中华门也不是城市改造过程中唯一的牺牲品,例如1954年被拆除的地安门、1965年被拆除的崇文门、1969年被拆除的东直门等等,这让人们一次又一次想起消失的那道“国门”,不断加深着对拆除古建筑的质疑。
笔者前些天还看到这样一种说法:以中国人的智慧,我们有一万种方法修建出一座比天安门广场还要雄壮的奇观,却没有一种方法能把失去的古建筑复原,而梁思成先生就是这样认为的。当年梁思成提出在古城之外重建一座“新城”,将古城完整地保存下来。当方案被否决后,梁思成叹息道: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我是对的。
如今再看北京的照片,故宫的红墙金瓦依旧引人注目,这也被视为城市建设中“古今结合”的典范,然而在一些人眼里,这座城已被捯饬得十分可笑。
殊不知,如今留存下来的紫禁城只是当年庞大的北京古城的冰山一角。有专家曾提出:倘若当初按照梁思成的设想建设首都,那么如今留存下来的北京城,“将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整的历史文化名城”,罗马、巴黎等在北京面前也不值一提。
1949年初,北京市长彭真曾对梁思成说,毛主席希望站在天安门城楼上放眼望去,看到处处都是烟囱(指新中国建立强大的工业)。后者大吃一惊,他明白一旦有这样的想法,古城便会不可避免地被新城吞噬,早晚有一天会变得不古不今,不伦不类。
当然,或许是这些旧时代走出来的“专家”思想太过陈旧了;时代是不断向前的,理念也需随时代而改变。如今的北京古今融合,交相辉映,繁华而不失端庄,似乎并没有梁思成所说的那么悲观。
中华门的消失到底是一道遗憾还是一种进步,这个问题只能仁者见仁了。
我个人赞同梁思成,这些历史建筑与旧没关系,是珍贵的遗产!
有良心的人才会后悔[裂开]
梁思成林徽因夫妻极力反对拆北京城墙,反对拆城楼,反对拆各式旧建筑,反对无效,梁思成痛哭。一个民族没有保护意识,仅靠一两个有识之士又怎么能保护民族的文化?令人悲哀。
何止中华门,那么多牌楼,最可惜的是九城,历史罪人!
北京可惜了,西安保存完好,是文化方面的骄傲和眼光方面的不凡。
大国首都格局与古城保护之间,应做一些妥协。完整保护古城,实属没必要,因为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面对部分失去的古城楼而呻吟哀叹,也没必要。
北京现在不是古都,只能是首都,古建筑除开故宫,没啥其他的了
1941年2月2日,明王朝迁都北京。?
造孽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打掉旧世界,建设新世界
春绿秋黄是自然法则,新旧更替是社会的进步,先人的遗物只能说明过去,无法造福今人,若非丰衣足食,谁有闲心去观残垣断壁,开墓研骨?[红脸笑]
肯定是进步的 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才不负当之无愧的大中华称号 而历史终究是代表过去
把郭沫若挖起来打盐水!!
1941年2月2日,明王朝迁都北京。错得多离谱!
全国那么多古建筑,要是都保留,得浪费多少财力物力?真有那么大的意义?抱着历史书走天下?
保护文物是好,但为发展也理解。
保留一部分就可以了,那些说后悔的,你们怎么不住到山顶洞里面去!
社会在发展,推陈出新,旧的影响首都发展,今天的北京比当年破烂不堪的北京,宏伟壮观千万倍。困循守旧永远赶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当时在打破旧世界呢,没拆完已经很良心了好不好[捂嘴巴]
不得不说专业的人才能够办专业的事!致敬真真的泰斗梁思成!
后悔个蛋,这玩意不拆的话,北京人上下班时的骂声都能把这城门给骂倒了
出发点不一样,有什么后悔的。
就凭,中华门,这个名字就不能拆!
华夏五千年,不可能只建不拆。
保护文物就是封建迷信?
食毛键盘侠,请问1941年有什么大事吗?
1941年大明迁都北京?难道朱棣穿越到了民国?
破旧立新,历史潮流
发展是硬道理,精神文明是建立在丰富的物质文明基础之上的,整天饿着肚子守着老祖宗留下的古建筑不能当饭吃,只有发展壮大起来了才有条件谈保护,抛开历史谈该怎么样就是耍流氓。
拆这些应该是郭沐若为首的吧,历史的罪人!
当初说,美国准备轰炸东京,因为梁思成说那边仿唐建筑多,就没炸么
连建筑都封建残留[呲牙笑]
有伟大理想的人永远不会后悔,除非毁灭。
男足对文物和历史的破坏,堪比八国联军和小日本,甚至更多,真是悲哀。
只可惜拆的太少!留下的,不过也大部分都成为挣钱工具而已,有啥益处!不破不立,现如今旧思潮卷土重来,已成势不可挡之势,看看再过50年又如何评价吧。
你是住在高楼大厦里说这些话,你住老城里去就不会这样说了
可以像苏州一样 保护古城 周围发展新城
梁思成已经制定了建设北京新城的方案,没有得到采纳,太可惜了!懒得骂人了
不破不立,老守哪些古建筑毫无意义!
只有对中华文化有深厚感情者才会可惜!
支持保护古建筑,现在造不出来这种古建筑,很多工艺已经失传,其中的价值是现代水泥建筑不能比较的
职业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一样,不要怀疑伟人的眼光!
键盘侠出钱建新城?
究竟谁是历史的罪人,历史在以后会做出无情的判决!
那是不是要改成:我爱北京中华门?
现在的帝都建筑不伦不类
现在还在去中国化,古建筑拆的还少吗
要是当年有现在经济肯定不会拆,即使拆也会原貌复原到别地,但当时拆也是历史必然。
在当时背景下中华门与解决百姓吃饭问题比算个骡子
明城墙,南京是最好的,当今世界独一无二的。十朝古都,汉文化承载。
小编,到退复古,回到原始社会吧
最好保留着!这是历史文物,价值不可估量!拆了就永远没了!跟城市发展不相冲突!
没一把火全烧了,算是好的了[呲牙笑]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有啥后悔的 后悔的只是无聊的这些所谓学者
古城都保留,还发展个毛线
不拆除x如何消除人们心中的篱笆,北京也不会是如今的开放式现代化城市。
我们农村保留泥土屋下来了,为啥没人来旅游参观[笑着哭]
不拆的话 那些满遗更自豪了
如果每家每户都把旧屋,古墓当文物保存下来将是一个什么国家?
拆易建难毁坏多年后重建更难!
拆就拆了吧!就算现在还在,无非就是被围起来卖门票!使一小部分人得利而已!像国外好多景区不要门票不也挺好吗?
你们老是惦记这块宝地是什么意思?不知道谁睡在那里么
后悔的都是那些有特殊追求的人
“这些“外来者”没有经历过中国浩瀚的历史,无法感同身受,因而不懂得这些完整保留下来的历史建筑的珍贵。”
社会需要发展
农耕文明时思维,工业化城市,承载政治经济安全,推到是对的
拆掉是对的,这门太影响交通了
发展建设也很重要
作为文物应该留下。只是文物而已
不是十分高级的没必要保留,可惜的是圆明园这种高级货。
[得瑟]把他丢到当时的贫苦农村去一个月,看他后悔不后悔。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新中国该有新中国的独特魅力!
听说是郭沫若主张拆的。
有形的东西迟早是要消失的 像长城 现在也慢慢消失 我们重视的是无形的东西 任何有型的东西都不能代表中国文化
可惜了
心痛
有些东西该有的总会有的,没有了就永远没了,不是多少GDP能衡量的
被打砸烧的老物件还少吗。后悔有用吗[呲牙笑]
有照片何必要实物[呲牙笑]
留的够多的了,什么都留下来,还向前发展吗?
我们应该住原始人那种茅草房,那才有历史意义,才有古色古香的味道
梁思成应该把心思用到家务上…防止被绿才是正道
1941年明朝迁都北京?
1941年,明朝还在?[呲牙笑]
郭沫若主张拆北京城墙挖明朝万历皇帝的陵墓
郭沫若千古罪人。
没有假设
有古才有今,没有过去就没有未来!继往开來!
拆了然后偷偷拿去卖钱了 这些贼
后不后悔见人见智
不一定后悔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 留着干啥
哈哈哈笑死我了
现在都堵车,如果不拆这些会怎么样?
死得其所吴!+远狗近郭
为什么国外旅游人员越来越少了?上海的高楼大厦绝对不是外国游客客人的首选,而是中国文明的古城古镇、老百姓的人文地理与自然风光。
没读书就多读几年!脸都不要了??1941年2月2日,明王朝迁都北京
郭沫若是个罪人,最无可书?
梁思成秀才遇到兵
当时傅作义为了古城不被破坏而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