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前言2022年俄乌冲突后蒙古国官方预计,俄罗斯将在两年内开始建设途经蒙古国、通往中国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项目。
但今年6月外媒突然曝管道项目出了问题,中俄这次没有“谈拢”而导致搁置。
而应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白俄罗斯总理戈洛夫琴科邀请,中国国务院总理将于8月20日至23日赴俄罗斯,主持中俄总理第二十九次定期会晤并访问俄罗斯、白俄罗斯。
对此,俄罗斯表示普京将和会见中国高层,进行面谈。
中蒙俄管道要成?
本土被攻击,俄罗斯现在很“急”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的输气量可以比肩“北溪2号”管道,每年饱和输气量能超过500亿立方米,是中俄建交以来最大的能源工程。
2022年初这一项目还在洽谈阶段时,按照经验来看方案从规划可能都要一年以上的时间。
但2022年7月,蒙古国预计,它将按计划于2024年破土动工。
当时俄罗斯正在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俄方还是有巨大优势,将乌克兰逐出一座接一座的城市,占领马里乌波尔等战略要地。
虽然闪击基辅失败,但俄罗斯并不“缺钱”,俄媒认为出于和中国保持友好关系的考虑,俄罗斯才快速敲定了和中国建造的大管道计划。
俄方因为要求管道从蒙古国过境,所以该项目又被称为“中蒙俄管道”。
为什么一定要过境蒙古国?能源部门人士猜测俄罗斯想通过管道实现对中亚地区的一些政治战略目的。
蒙古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之前属于亲俄国家,但在俄乌冲突之后立场也都有所松动,和俄方利益捆绑不再紧密了。
俄罗斯借助和中国的管道计划,可以从蒙古国过境和对蒙供气来个“顺水人情”,让蒙方对俄罗斯的经济和能源加强依赖,对于他们是很有利的事情。
实际上蒙古国这个国家资源丰富,也是不缺天然气的,苏联时期勘探认为他们的地下天然气至少有2万亿立方米。
不过蒙古国国家贫困,对页岩气和地下深层气田没有什么开采能力,又因为交通闭塞难以对外出口,国内也没有钱建造管道,大部分天然气还要对外进口。
这次搭了中俄的顺风车之后,能很大程度上缓解蒙古国的用气问题,他们对俄罗斯自然是很感激的。
这只是管道规划初期考虑的事情,现在俄乌冲突过去了两年。
在经济上,西方国家正式确定了“拖死俄罗斯”的战略,对乌进行长期的军事援助和俄罗斯进行消耗,要在经济力上将俄拖垮。
俄罗斯每天在前线要面临数亿美元的成本消耗,而乌克兰的开支由西方50多个国家为其买单。
最近一段时间乌克兰在北约情报和雇佣兵的支持下突然对库尔斯克发起反扑,俄国内不管是经济还是军事领域都更加需要“外援”。
但日前外媒曝光中俄因为“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有了分歧,这是怎么回事呢?
中俄突然被曝光“分歧”今年6月,英媒《金融时报》的一篇文章报道称,中国和俄罗斯即将开建的“西伯利亚力量2号”因为一些问题发生了分歧。
当时报道援引一名消息人士的话称,俄罗斯对中国提出的价格和输气量都不满意。
俄方想保持较高的价位且接近饱和地向中国供气,而中国则希望以更低的价格买气,且中国的买气产量要求达不到俄气公司的“理想值”。
双方就这一问题一直谈不拢,所以工程自然而然地要拖延了。
报道还附带了他们所谓的“证据”,即普京在5月访华时俄气CEO并没有跟随前来,能源贸易是中俄的关键项目之一。
按道理他不应该缺席。继而英国媒体开始鼓吹,表示中俄的“合作出了问题”。
他们还去求证了中国外交部,说“俄罗斯认为中国在价格和供应量上诉求不合理”,让中方求证。
在外交部的回应中,没有否认中俄天然气项目受阻的说法,强调“寻找利益汇合点”的重要性。
所以外媒从一系列事件中猜测,中俄在管道开建之前的价格谈判中确实有了分歧,且很可能影响到工期和管道前途。
俄罗斯想将天然气饱和输气供应中国,又不愿意在价格上太多让步。
他们看准的就是中国很大的天然气能源缺口,俄方计划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的两条管道,和未来通过哈萨克斯坦建设的管道项目,占据中国大部分的天然气进口市场。
但显然中国不可能将所有的天然气进口都下注在俄罗斯一家,这是出于国家安全利益考虑。
再者而言,如果都按照饱和的天然气产量进口俄罗斯管道燃气,中国和中东国家还签有长期的订单供应,该如何处理这些订单?
所以中国买俄气,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能源行业相关的人士认为,因为俄罗斯即使是在战后也很有可能被西方继续制裁,像伊朗一样成为“封锁国家”,满足他们出口的天然气客户只有中国了。
俄罗斯如果不卖给中国能源,其他国家也没有如此大的市场。
所以这件事越拖下去就越对俄方不利,原本工程项目在2024年预计动工,如果如此耽搁,年底之前启动也不太可能了。
现在是俄罗斯处于被动地位,他们必须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
中俄迎来久违的谈判机会8月20日到22日是中俄定期会晤的时间,中国国务院总理将远赴俄罗斯进行访问工作,会见俄总理米舒斯京。
在访问开始之前,俄罗斯方面突然官宣了一条消息:俄罗斯总统普京要和中国总理会晤,地点就在莫斯科。
这次访问中俄计划达成更多层面的贸易进展,实现中国和俄罗斯的工业、能源、农业、交通等领域的沟通。
此外,新闻稿还特别提及一件事情:俄罗斯和中国准备探讨在远东的天然气管道线路的设计问题,以及过境蒙古国可行性。
这里指的就是“西伯利亚力量2号”项目,俄官方的首次松口给项目带来了恢复的可能性。
如果这次中国和俄罗斯交流“愉快”的话,下一步谈妥并保持在年内启动还是很有可能的。
很多人认为这次的谈判工作关键点有三个。
其一是项目路线问题,以及到底是否一定要经过蒙古国。
虽然之前外媒强调了线路新增准备过境蒙古国的问题,但事情还没有确定下来。
何况如果绕道蒙古国将会增加数百公里的燃气管道成本,在中俄合资为前提的情况下,谁为多出来的管道里程来买单?
俄罗斯是否愿意独自承担绕行蒙古国的成本,以及沿途修建的各种基建的维护费用,这仍然没有敲定。
其二是中国取得“自由购气权”的重要性,管道修建容量为500亿立方米,这是饱和值。
中国需要拿到对于管道供气多或者少的裁量,这不应该在俄罗斯一方。
换句话说在双方签订的订单范围内,未来中国有需求就多买气,没有需求就少买本来也是正常的客户权利。
之前被曝光的新闻中俄方想让中国“多买气”且不能低于一定的数量,这同样是不公平的。
无论俄罗斯多么缺钱,他们始终是合同卖家,对买家进行诸多的设限没有必要。
其三仍然是价格问题,近年来天然气市场回暖给俄罗斯的影响很大,因为他们可以卖给更多客户或者转手卖给欧洲,不想以“实惠”的方式向中国售气。
虽然价格是卖家拥有的制定权限,但中俄双方能源贸易并非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这个有惯例可循,还有“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作为依据标准。
所以外媒也认为中国争取的价格“不会太低于俄方的期望”,在这一基础上中俄其实还是容易达成一致的。
这三点内容预计也是谈判的核心,无论如何,在谈判即将开始之际,普京准备和中国总理商谈,还是很有意义的开始。
中俄能源贸易,前景还是“未知”中俄天然气贸易自然是互利双赢的事情。
一方面来说,在俄罗斯支持下为中俄天然气管道的建设和运营稳定性发挥了关键作用,这毕竟是政府之间的协商,要高于民间资本的谈判。
建成后的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其稳定运行极大地提高了天然气进口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也降低了运输风险和成本,对中国和俄罗斯来说都是利好。
但这只是理论情况,事实是今年前五个月时间里,中国LNG对外进口量已经超过三千万吨,比去年高了18%左右。
且外媒报道出现了奇怪的现象:中国进口美国天然气更多。
我国从美国进口的LNG增加58%,从俄罗斯进口的液化天然气下降5.6%。
按照道理来看中俄能源贸易紧密联系,中国和俄罗斯运输路途又很近,和美国隔了个太平洋运输成本又高,为什么对美国进口增加这么多。
原因非常简单:美国液化天然气更便宜,俄罗斯更贵。
俄方给出了高于美国8%以上的价格,我们自然是考虑从价格低的一方买气。
所以在天然气贸易的层面上,考虑的首先并非是政治因素而是具体价格问题,这才是在任何国家间进行贸易的一个核心概念。
俄罗斯如果仍然不肯在价格上退让,中国的进口也将会保持现状。
因此大部分人都觉得“西伯利亚力量2号”能否达成,价格问题太重要了。
价格机制也是中国进口俄罗斯天然气的一个难点,双方在长期合作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价格形成机制,以实现公平合理的价格,保障双方的利益平衡。
俄罗斯有一些亲西方的媒体报道中国“趁机要价”煽动了不少人的情绪。
事实是低价的请求很合理,毕竟中国是大市场又是长期客户,管道用气和其他客户采取一样的价格,本身就是不正常的。
对于俄罗斯来说,和中国合作能让他们避开欧洲两条“北溪”管道的覆辙。
毕竟这些国家对俄翻脸很快,动辄就进行政治条件捆绑,“北溪2号”管道还被爆破,数百亿美元的投资直接打了水漂。
对中国来说,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要比从美国、澳大利亚进口更安全,进口俄天然还气有助于中国实现能源来源的多元化,降低对单一能源供应国的依赖。
但这也不能转变成对俄罗斯一个国家的依赖,俄方想完全占领中国天然气市场是不现实的。
因此在很多人得知普京进行面谈后都觉得中俄双方很可能达成进展和突破,完成这条管道谈判的最后一步,有可能让项目能如期动工。
但中俄在能源贸易方面涉及的利益非常复杂,不是同意一条管道建成就能解决的问题。
俄罗斯很多资本仍然把西方当做是最重要的客户,但中国在涉及能源利益的问题上必然不会让步,以及防止他们战后突然“转向”是关键。
参考资料:《俄总统普京将与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在莫斯科举行会晤》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中国进口美国液化天然气同比大增近六成》界面新闻
《蒙古国总理:中俄天然气管道项目“西伯利亚力量2号”2024年动工》观察者网
不能过境蒙古国
不支持过境蒙古国!
醉翁之意不在酒
第一考虑的必须是战略,其次才是经济的问题!经过与我们一直不友善的蒙古,有自讨没趣受人挟制的作茧自缚的窘境;再有就是俄罗斯这样拉垮,战争走向不明确,一旦战败不能输送,我们前期投入那么多,太不划算了!过程有很多很大风险,所以必须低价买
能源安全是我不可忽视的战略意识。